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曾宪梓传 | 上页 下页 |
四一 |
|
特别像他这样很不容易办起的这间领带作坊,在最初最大的愿望也只能是希望每天尽快地多卖一些领带出去,每天能够有足够的口粮够曾宪梓养家糊口。 要想哪怕是偶尔在一些报章上做广告,也不得不受到资金的限制,而且,曾宪梓即使做到最低限度地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尽最大可能地加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曾宪梓还是觉得很困窘、还是深感力不从心。 财富的吸引力、创就名牌的欲望以及强烈的事业感迫使曾宪梓不停地命令自己想方设法闯过这道难关。 最后,思前想后的曾宪梓认为无论自己多么贫穷,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里,量体裁衣的广告还是必须的。 因为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使他明白到即使自己的货品再好,没有人知道,也是假的,要想让顾客知道了你的产品的存在,就要适时适当地利用各种广告媒体,进行一定的广告宣传。 广告的作用往往就在于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商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产生指导消费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不仅如此,广告还能够在透过宣传媒体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情况下,达到刺激商品竞争、繁荣商品经济的作用。 只要顾客知道了你的产品的存在,了解你的产品始终不渝的优质保证,从心底接受你的产品,拥戴你的产品,那么,你的产品的名牌地位才可以顺利建立。 曾宪梓看见售价仅仅只需二角钱一瓶的“可口可乐”可以不惜血本地做广告,一元钱一包的“奖牌香烟可以大张旗鼓地做广告,他就很认真地思索着:价钱如此低廉地东西,也愿意为树立自己产品的形象,花费一大笔、一大笔的巨款去做广告,在如此发达的商品社会中,广告肯定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外国人可以这样创造名牌,我为什么不可以? 曾宪梓毅然决然地决定给自己、给金利来一次大胆地尝试——马上在报章上做广告。 时值一九七〇年初期,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即将来到之际,曾宪梓抓住时机不惜花费近三千港元在报纸上刊登了大幅广告,庆祝一年之中唯一的一次属于男性、属于父亲的节日。广告的内容很简洁,内容是:向父亲致意,送金利来领带。 广告刊登之后,果然凑效,曾宪梓的领带生意较平时好上几倍还不止。不出三天,永安百货公司。瑞兴百货公司纷纷打来紧急电话,要求尽快补货。 毕竟是从未有过的第一次的尝试,曾宪梓还没有来得及从刊出广告之后的惴惴不安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便一下于投入到使他应接不暇的大批量地生产领带的战斗之中了。 他一方面扩充工作场地——将他们目前工作和居住的平安大夏十五楼八号对面的一家单位租下来作为工厂,一方面招兵买马、培训员工开始了紧紧张张的一批接一批的领带制作工作。曾宪梓带领他的一家老孝带领金利来的屈指可数的全体员工,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 这时候,虽然他的脸庞日渐消瘦、他的眼睛布满血丝,他甚至不得不身兼数职——既是工厂的工人又是厂长;既是质量检验员又是产品推销员。但他仍然不知疲倦、精神抖擞地奔波、劳作……这次广告,使得曾宪梓实在是尝到了甜头。 曾宪梓带领着他的金利来终于从思索、研究的过程中走出来,并向前跨出了巨大的一步。 特别是,由于这次广告刊登的时间把握得比较好,使得很多希望给父亲送礼但又不知道金利来领带在哪里能够买得到的人们,拿着登有广告的报纸到各大商尝各大百货公司打听,给香港的零售市常消费市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其实,在这次刊登广告之前,曾宪梓只是想到广告应该有它自身的强大的作用,但还不曾体会到广告的强大作用,通过这次刊登广告,曾宪梓不仅赚取了一笔丰厚的利润,而且还使得他更加深深地懂得了广告宣传对于推销一件产品、树立一个牌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曾宪梓这次初试牛刀的创举,不仅为金利来接下来向国际名牌的顶峰上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大开了香港广告生产商为推销产品、树立品牌而刊登广告之先河。 这时候,曾宪梓和他的金利来领带的事业一直发展得十分顺利,除了瑞兴百货公司继续向曾宪梓进货之外,光永安百货公司就有永安总公司、永安中区分公司、油麻地分公司、铜锣湾分公司等四间分公司同时替曾宪梓进货。 这一切,对于六八年才开始独立创业到七〇年总共不过两年年头的曾宪梓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件十分令人鼓舞的事情。甚至可以说,这时候曾宪梓开心的心情无与伦比。 因为曾宪梓从此解决了他六口之家的温饱问题,从此可以不用再像从前那样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过了今天忧明天的日子。 直到今天,曾宪梓每逢说到这段时光,就会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就会很欣慰、很自豪他说:“正式打进大公司以后,很随便就有饭吃了。” 事物的发展永远就是这样,旧的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迎面扑来。 当初,曾宪梓跟洋服店之类的小店铺做生意的时候就很简单,拿一些领带向他们兜售“这些都是真正的泰国丝领带呀,不知道对你们合不合适,你们要不要啊?” 如果那些洋服店的老板有兴趣,需要的话,就让他们挑选,由于事前带好了发票,这些洋服店的老板需要多少领带,就开多少领带的发票,然后再收取现钱。手续十分简单。但是,到了与大的百货公司做生意,做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公司的购货手续十分的复杂,所有送到各大百货公司的领带,必须经过公司采购人员、采购经理、男装部负责人、营业主任等等各方面的有关人士,拣了又拣,看了又看,挑来挑去之后,所剩无几。而且,事实上,并不是这些货真的不合适,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惯,不同的审美眼光。 这种做法,对于曾宪梓当时经营的小公司来说,非常吃不消,因为就小公司本身而言,他们的资金十分有限、所以领带的样板也十分有限,一批一批的领带每每经过这样的“精雕细凿”之后,能“登大雅之堂”的为数不多。 曾宪梓并不被眼前的乐观所蒙蔽,他马上敏感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觉得如果不迅速改变相应的策略,像这样被动式的做下去,金利来很难有大的发展。曾宪梓所采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大打心理之战。 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入行的时间毕竟不长,面对林林总总的领带花款,容易眼花缭乱,也确实需要行家里手在领带的原料的花色、款式问题上,帮自己做一些相应的判断。另一方面,曾宪梓也实在是很想解决因挑选领带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 所以每当欧洲领带原料厂家来香港寻求客户定货的时候,人缘极佳的曾宪梓,便有心请来各大百货公司的采购主管帮忙。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