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徐向前 | 上页 下页


  老秀才回来了。果然,进门头一桩事,是考两个儿子学业如何。老秀才习惯了教书先生对学生的架式,坐在书桌旁,严肃地考了受谦,又考象谦。老秀才熟读“四书”“五经”,却不通“洋学堂”的课程。要考儿子的功课,一是考写毛笔字,二是考作文。象谦和他哥哥,每人写了一篇大仿,交给父亲。老秀才认真地一字一字看过,说他们都有长进。接着出了题,要儿子每人写篇作文。哥哥比弟弟早读几年书,又爱好作文。《古文观止》、《尺牍大全》一类的书,背诵了许多,对文章的起、承、转、合,比象谦懂得多了,他又深知父亲喜欢的文体,于是写了篇文言文。象谦和哥哥相反,写了篇白话文。老秀才看罢大儿子的文章,没讲什么;看罢二儿子象谦的文章,眉头紧皱,说话了:

  “你为啥全篇白话,古文忘了?”

  象谦说:“现在不兴古文了,学校讲白话文。我们念的书本,交的作文,都是这样。”

  老秀才不高兴了,“白话,白话,文章就是文章,不是说话。”

  象谦说:“老师讲了,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

  “不要说了,”老秀才动怒了,“洋学堂误人子弟,你的文章从前还好,越来越不行了!我看你不如进私塾好!”

  象谦从小怕严厉的父亲。他敢和母亲吵吵不敢跟父亲顶一句嘴。心里想父亲太守旧了,也不看看现今什么世道了,还守着他的老理不放。他以为父亲是吓唬他的,没想真的作出决定:要象谦转回本村的私塾。

  父命难违。家庭供两个学生在镇上读书,学费和饭钱支付不起,父亲要集中财力,培养“有出息”的受谦。

  徐象谦满心委屈,从沱阳小学抱回铺盖,连要好的同学都没讲,他为什么退学。他不愿意说,家里穷供不起兄弟俩,更难开口说是父亲嫌他作文不好。他不想让人知道父亲的决定。

  他又回到家庙的私塾,哥哥却仍在东冶镇读父亲称为“洋书”的书,象谦本不爱说笑,两年多的“洋学堂”,使他变得欢乐了,一回到私塾,像一只放飞被捉回鸟笼的小鸟,有翅难展,有脚难跑,蹲在私塾,从早到晚哼哼唧唧读着孔孟的古训。他不知道读的是哪个年级,读了“四书”,又读“诗经”。

  辛亥革命,像一阵风吹过去了。乡村中大多数的人还没闹清楚什么是革命,那革命的风潮就过去了。男人们又开始蓄辫子,女人们又时兴缠足。家庙里停办的私塾,又招学生。徐象谦不管母亲和奶奶怎么唠叨,硬是不再留辫子。见妈妈要给小女儿缠足,他拉起妹妹向外跑。妈妈气得大叫:“反了,反了,这都是东冶镇那洋学堂教坏了!”

  父亲不在家,哥哥不在家,徐象谦是家庭中的大男子。他除了入私塾读经书,就是帮助母亲管这个家,他开始懂了,这个家只是缸里有些粮,连买油盐菜的钱都少有。这时他才悟到,父亲一定要他从沱阳小学退回来,不完全为的是那篇作文。

  关进私塾,外边的新鲜事听不到,新书看不到,他最爱见的那几个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见不到面了。私塾的先生见象谦读书不上心,写字懒用功,提醒他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徐象谦看不见黄金,看不见颜如玉,他的眼前,是一本本古板的“四书”、“五经”。他盼着父亲回家来,求求父亲,还是让他回到沱阳学校去。可是,父亲总不回家。他很想多读些新书,家里只有“四书”、“五经”,私塾里也是这些老本本。

  这天,一位同学告诉他,东冶镇来了卖书的,有好多好多新书。徐象谦见母亲不在家,就到房里找钱,他只想找着钱去买了书,再告诉母亲。他知道家里没多少钱,若是公开向母亲要钱买书,那是不会给的。可是,他东翻西找,没有钱,打开母亲的一个小木匣,只见一副银手镯和一对耳环。这东西母亲多年没戴了,一直存放着。象谦灵机一闪:听人说东冶镇有当铺,专收女人戴的首饰,“当”给他们还能赎回来。小小年纪,不懂“当”是怎么回事,想去试试。于是,他把手镯和耳环揣进兜里,跑出了家门。

  东冶镇一家新开的当铺,高高的柜台,使不满14岁的小象谦翘起脚,才把一副手镯和两只耳环递给掌柜的。

  “这东西,是你的吗?”柜台里问。

  “嗯。”

  “要当多少钱?”

  “多少都行。”

  “你是永安村‘楼院徐家’的二小子吧,”掌柜的探出头,认出了徐象谦,说道:“这东西我们不收,你快拿回家去吧。”

  小象谦只好把东西收进口袋,跑到书摊上远远地望了几眼,悻悻走回家。玉镯和耳环,悄悄放回母亲那只小木匣匣里。

  书没买到手,小象谦心里不痛快,只好又去私塾,读那些他不愿意读的书。走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母亲生气的样子,冲着他说:

  “你好大的本事,人没长成,会跑当铺当东西了!谁让你这么做的?说,快说。”

  “我……我……”小象谦说什么呀,结巴了。

  “小小的年纪,偷了家里东西去当,你反了!”母亲越说气越大,声音越高。

  “我想买书,书……”

  “书,书,家里多少书不看,我叫你买书……”母亲说着摸起笤帚。

  象谦见势不妙,跑开了。

  这件不光彩的事,徐向前记了一辈子。在他80岁高龄写的《历史的回顾》中,还记述着:“当铺掌柜认识我们家,觉着一个小孩子来当首饰不大对劲,就告诉了我母亲。母亲很生气。

  结果书没买成,还差点挨了打。”

  令徐象谦苦恼的事,不只是没新书读。在他重返私塾的第三个年头,一个严重的打击,像把刀刺到心窝上——父母决定要他休学。

  〖4.河北省阜县冒出个“山西小伙计”,谁都没想到他会成为中国的元帅〗

  这一年,徐懋淮的私塾团馆了。家境不好徐家难供两个孩子读书了。老秀才认定象谦不如他哥哥有出息,决定要他休学,省下些钱供受谦一人读书。

  徐象谦从小不那么爱说爱笑,几年的“洋学堂”,使他的说笑多了起来,一转入私塾,接着又休学,一下像掉进一口枯井里,抬头看看天,天只有碗口那样大了。他没有了笑声,更没了歌声。他虽然几年前就剪掉了头上的小辫子,如今生活又突然倒后去了许多年,每天闷闷不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