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一一二 |
|
※第十七章 齐鲁烽烟 §成立八路军一纵队 位于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东海之滨的山东半岛,是联结华北、华中、东北的枢纽,历代兵家角逐争雄的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代,它是齐、鲁等国建都立业的地方,历史上曾以“齐鲁之邦”而著称于世。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迅即沿津浦路南下,直逼山东。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指挥韩复榘,畏敌如虎,丧魂失魄,竟率十万大军不战而逃,致使该省沦入敌手,成为日寇进取徐州、南京、武汉的跳板。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从沿海到内陆积极牵制和削弱日寇的进攻能力,配合华北、华中游击战争的大力开展,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全盘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九三九年五月,党中央根据北方局的建议,决定我和朱瑞同志率一批干部去山东,加强那里的敌后游击战争领导工作。这项重要决定,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任务,密切相关。 自从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因矛盾重重,困难加剧,被迫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转而制定了“确保占据地区,促进其安定;以坚强的长期围攻姿态,扑灭残余的抗日势力”的作战方针(日军大本营《陆军作战指导纲要》)。据此,将参加武汉会战的兵力大部回调,集中“扫荡”我敌后抗日根据地,企图将山西、河北、山东的游击战争烈火扑灭,迅速“恢复治安”,以巩固其侵略统治。 在此同时,日寇对国民党实行诱降政策,妄图实现“东方慕尼黑”阴谋。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倾向,日趋明朗化。汪精卫公开认贼作父,投入日本侵略者的怀抱。蒋介石加紧“限制异党”的步伐,积极制造反共摩擦,同日寇加紧秘密勾结。在山东,蒋介石派于学忠为苏鲁战区司令,沈鸿烈为副司令(兼山东省府主席),率军抢占沂蒙山区的一些要点,与原山东境内的十余万国民党地方武装相配合,与我抗衡。一九三九年二、三月间,沈鸿烈公然提出“统一划分防线”、“枪不离人,人不离乡”、“统一行政,军不干政”、“给养粮秣统筹统支”等四项条件,限制八路军。不久,又规定我山东纵队只能在泰安、徂徕山以南、滕县以北、津浦路以东活动,实际上想将我驱入敌伪兵力集中的滕县、宁阳、泗水地区,假手敌人,予以消灭。国民党军政部也直接令山东纵队去北宁路作战,限制我向南发展。摩擦和反摩擦的斗争,日益尖锐化。 山东的抗日武装力量,亦需加强统一集中的领导。早在一九三七年底前后,中共山东省委即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领导了天福山、盐山、黑铁山、徂徕山、泰西、鲁南等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形成十多块根据地和游击区,为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发展基础。后来中央又令一一五师、一二九师抽调兵力,进入山东开展工作。至一九三九年夏,全省已有三支主力武装部队,总兵力达七万人左右。一是由原地方起义武装为基础,改编为八路军的山东纵队。张经武任纵队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辖八个支队,活跃在鲁中、鲁南及胶东地区,兵力约四万余人。二是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一二九师津浦支队为基础,组成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开创了冀鲁边平原根据地,控制着津南、鲁西北的十五个县份,兵力共两万余人。三是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五团。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于一九三九年春进入鲁西平原,与湖西地方武装合编为苏鲁豫抗日支队,战斗在泰西、运西地区,兵力约八千人。加强对这三支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密切协同配合作战,是粉碎日寇进攻和国民党的摩擦,坚持和发展山东游击战争,积聚抗日反攻力量的关键一环。 接到中央的命令后,我就从冀南的威县出发,在馆陶会合朱瑞等同志,准备去山东。朱瑞是从山西来的,带着一百多名干部,包括王建安、罗舜初、徐黎平、谢有法、刘志超、李竹如等同志。这些干部,都是从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抗大一分校交挑选出来的,年轻精干,生龙活虎,有较丰富的战斗经验。在馆陶,朱瑞同志传达了中央关于反对投降派、争取中间派、打击顽固派的指示,使大家明确了当前的形势、任务和行动方针。六月上旬,我们从泰安以南过津浦路,进入沂蒙山区。在沂南县东辛庄纵队指挥部驻地,会见了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的郭洪涛、张经武、黎玉等领导人。张、黎二同志,我在冀南曾见过。那是头年的十月间,他们从延安带了一百六十多名干部,路过冀南去山东。我和他们在南宫交换意见,研究如何发展山东游击战争的问题。我们还从津浦支队抽调了一个建制营,跟他们去开展工作。对我和朱瑞等同志的到来,他们十分高兴,表示热忱欢迎。 鲁中南的沂蒙山区,群山巍立,气势磅礴,象征着山东人民强悍勇敢、质朴坦荡、凛然不屈的性格。我们刚到那里,正赶上日寇发动的第一次鲁中大“扫荡”。从六月一日起,日军两万余人在植田大将指挥下,以津浦、胶济、陇海路东段及烟(台)潍(县)公路要点为出发地,兵分十路,分进合击我沂蒙山区腹心地带。驻扎在莒县、沂水、蒙阴等地的大批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逃之夭夭。敌人“扫荡”的巨大压力,全由我根据地军民承担。我们来不及详细了解各根据地的情形,便全力投入指挥反“扫荡”的紧张斗争中。 山东纵队是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成立时间短,战斗经验少,干部缺,装备差。初次遇上敌正规部队的大规模“扫荡”,处境异常艰难。好在沂蒙山区地势险峻,回旋余地广阔,部队熟悉地形民情,又有青纱帐和群众掩护,便于分散游击,打击敌人。该纵第一、二、三、四支队与各地游击队、自卫团结合,内外线协同作战。经月余辗转战斗,重点袭击敌人的交通线和薄弱环节,切断敌军后勤供应,拖得敌人精疲力竭,损失惨重,兵员、粮食无继,终于结束“扫荡”,收兵回巢。就在这次反“扫荡”中,我一支小分队十八名指战员,在岱崮山抗击五百多日军的进攻,最后被逼到一座悬崖上,子弹打光,全部跳崖牺牲,被誉为“十八勇士”。 鲁中军民经过反“扫荡”锻炼,经受了考验,增强了斗志,提高了杀敌本领。 反“扫荡”结束后,我们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着手统一建制,健全领导机构。八月初,经中央批准,正式组成八路军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原苏鲁豫皖分局改为山东分局,由郭洪涛、徐向前、朱瑞、罗荣桓、黎玉、张经武、陈光、彭雪枫组成,郭洪涛任书记。山东军政委员会亦成立,统一领导山东的党政军民工作,由朱瑞、徐向前、郭洪涛、罗荣桓、黎玉为委员,朱瑞为书记。十八日,我和朱瑞在《大众日报》上发表就职通电,晓谕各方。一方面是要造点声势,显示八路军的抗战决心;另方面有个正式头衔,好同国民党头面人物打交道,开谈判。 八路军一纵队辖山东纵队、一一五师一部、冀鲁边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及苏北境内的抗日武装力量。山东的部队分散在奋地区,建立一个统一领导的机构是必要的。但有些部队,如陈光部、杨得志部、肖华部等,均独当一面,距离我们较远,又能同党中央和总部直接联系,因而相对保持其独立性,也是不奇怪的。我和朱瑞同志的领导重心,放在山东纵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