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 上页 下页
一二四


  这件事虽然“秘密地”出现在考卷上,但却没有瞒过刘伯承的眼睛。根据学员们的反映,他亲自查阅了考卷,并把这个教员和教务部长找来,严肃地批评说:“学员学得不好,却给高分,这或许对他提职有利,但对他增长知识有什么好处呢?对部队建设有什么好处呢?放松要求、降低标准、迁就照顾、弄虚作假,只讲‘速’不讲‘成’,这不是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是既要‘速’又要‘成’。因为‘成’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只有‘速’而没有‘成’,那么这个‘速’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当然,‘成而不速’,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加时间限制是不行的。但是,‘速而不成’则更足错误的,是贻害于国防建设大业的,是最要防止的方面。我们应该做到求‘速’又求‘成’,一定要把住质量关。”

  为了克服学员的畏难情绪,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刘伯承多次召开学员座谈会,亲自做学员的思想工作。他说:学习中遇到困难,正如翻山过关,松不得劲。坡要一步一步地爬,坎要一个一个地迈,一锄头挖个金娃娃的事是没有的。针对个别学员自己不努力,光想找“窍门”的思想,他强调:“学习的窍门就是努力加方法。自己身上痒自己抓,看别人吃饭永远是不会饱的。

  教员要辅导、要帮助,但必须有主导,主导就是靠自己努力。学习是不能投机取巧的,有多大的劳动量才可能有多大的收获量。”

  刘伯承不仅在深入教学中归纳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同时也归纳总结了一些通俗易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给学员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他针对当时大多数学员听得懂而记不住的困难,提出了许多加强记忆的方法。他说:“凡钻研一门学科,大都是:一面是以理解力开道,另一面以记忆力收成。

  两者又要相互为用,切实检验学科的思想体系,以求获得真正的有系统的知识。而在提纲挈领之处,尤须多用功夫。”

  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呢?他指出:一要处理好学与习的关系。课堂上学,课后就要习。“习有几种,每种必具有目的性。例如:每日温习的主要目的在熟悉,适时练习的主要目的在熟练,适时实习的主要目的在运用。”二要处理好听讲与融化的关系。课堂上听课,课后就要融化。融化分随时随地的融化,如教室自习、作业之时;大小关节的融化,如课题讨论、测验、期考和年考之时;整个系统的融化,如学完每门学科乃至毕业,整个课业都能分析综合,都能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之时。他把这些方法形象地统称为“反刍消化”,就象牛羊吃了草料之后,慢慢地、细细地、长时间地咀嚼消化一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增强记忆。刘伯承还特别强调作业与考试的作用。把做作业叫作“结疙瘩”,做一次作业结一个“疙瘩”,增强一次记忆。以此循环,就能结无数个”疙瘩”,串联起一门知识的主要内容。把考试叫作“打收条”,通过教员评卷打分,看看自己能够向教员交回去多少知识,看看“接收”与“交回”之间还存在多大的差距。

  这些方法,既通俗易记,又切实可行,学员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总结推广这些方法之后,大大增强了学员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刘伯承直接领导下,军事学院科学文化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通过半年到一年的教学,有27%的学员达到了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有71%的学员达到了初中毕业的文化水平。在职干部通过文化补习班、文化补习夜校的学习,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样,就为广大中、高级干部学习现代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全院一致称赞刘伯承院长是给大家“送金钥匙的人”。

  §第五节 临淮关演习

  1951年6月20日清晨,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笼罩在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氛之中。军事学院正在这里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

  刘伯承和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一早就登上了参观台。7点正,刘伯承下令演习开始。

  突然,3颗信号弹腾空升起。只见一门门火炮从农田的“谷垛”里推出来,一辆辆坦克从路旁的“土堆”里开出来,向河对岸猛烈射击。一会儿,伴随着一阵轰鸣声,3架轰炸机飞临河滩上空,向地面投下了一连串炸弹。

  霎时间,河滩头、河对岸火光闪闪,浓烟滚滚……这次陆军师江河进攻战斗实兵示范演习,是在高级速成科开学一年多以后举行的,目的在于使他们学习了一般的技术、战术知识和理论后,进一步从实践中掌握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艺术。

  刘伯承象当年指挥大规模的战役一样,有条不紊地指导着这场演习。他自任总导演,组织了演习指导部,主持拟定了演习实施计划和演习训练计划。

  在演习的准备阶段,刘伯承多次到现场指导训练,重点抓陆、空之间与各兵种之间的协同动作。

  一天上午,刘伯承来到演习场,首先巡视了渡河先遣分队的阵地。指出:先遣分队前出时,一定要保持疏散的战斗队形,不能密集,连、排长的指挥位置也要适当。接着,又巡视了炮兵和装甲兵阵地,要求这两个阵地一定要伪装好,不能暴露。坦克行进路线要做出标记,互相之间不能太近,又不能距离步兵太远。当他看到通信报话所的位置离坦克固定发射点比较近,就提醒说:“这样近能听清楚吗?要注意避免干扰。”

  在酷热的阳光下,刘伯承从一条堑壕走进另一条堑壕,从一个阵地来到另一个阵地,连续步行4个小时。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浸湿了军帽,浸透了军衣。随行的人员热得实在受不了,就解开领扣.摘下军帽,拿在手里一左一右地搧起来。但是,刘伯承一直不解领扣,不摘军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姿态。

  临走的时候,刘伯承对演习指导部的人员说:“这次演习,中央军委和全国各大军区、各军事院校都要派代表来参观学习。因此,这次演习有建军的政治意义。不仅单独为着学员,同时也是为着训练部队,为着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他要求在组织工作方面,要防止“五霸强,七雄出”的局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严格各项制度和纪律。在安全工作方面,要做到不死一人,不出重大事故,而且要防奸保密,警惕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

  ①语出宋代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这里是借用来说明防止互相争强、各自为政之意。

  正式演习前,还组织了预演。刘伯承对预演进行了讲评,指出了工事伪装、步坦协同和战斗队形变换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要求:要求严格,防止松劲散漫;要求切实,防止形式主义;要求协同一致,防止各自为战。并提出在原案中增加一个佯渡口,并要求把“敌人”空军情况加进去。他说:“过去,二野挺进大别山,过沙河、汝河和淮河,不论哪一次,都有敌人空军袭扰。演习等如实战,一切都要力求与实战相同,才有示范指导作用。”

  到了演习正式进行的这一天,一切都显得紧张而有秩序。演习开始后,在“我方”第一次火力急袭之后,渡河先遣分队的战士们从隐蔽地点向渡河地点飞速前进,第一航部队也向渡河器材集结地挺进。“敌人”开始疯狂反扑,以炮火封锁河岸,以飞机俯冲扫射,阻击地面部队渡河。“我方”又组织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火力急袭。高射炮向“敌机”射击,各种火炮和坦克向“敌人”阵地继续猛烈射击,轰炸机再次向敌人阵地投弹。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先遣分队登陆,第一航部队泛水,第二航部队向河岸开进。接着,先遣分队占领“敌人”滩头阵地,第一航部队登陆,第二航部队乘木排、竹筏、葫芦等各种就便器材泛水。接着,水陆两用坦克也开始渡河。工兵分队一边架设浮桥,一边用铁舟、门桥漕渡各种武器。团指挥所乘船向对岸转移,并发出向“敌人”纵深阵地进攻的信号。“我方”几架运输机飞过之后,天空中开出一大片银花,空降部队在“敌人”后方降落,并迅速集结起来,占领了有利地形。接着,第二航部队登陆成功。一辆辆坦克、一门门火炮通过浮桥,到达冲击位置。团指挥所发出全线冲击信号。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向“敌人”发起猛烈冲击,占领“敌人”阵地,与空降部队会合。演习经过两个多小时,胜利结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