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吴三桂大传 | 上页 下页 |
一〇二 |
|
三月初,大将吴应期与张国柱以水陆大军齐进,谋取洞庭湖之滨的重镇岳州。他们密遣人入城策反,该城参将李国栋“私行纳款”,把岳州献给了吴军。【《平定三逆方略》,卷4,6页。】 从康照十二年底,吴军首陷沅州,至次年即康熙十三年三月,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三桂挥军长驱直进,连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而清兵未集,“处处无备”,“五千里无只骑拦截”,所经之地,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清朝兵部惊呼:“吴三桂反叛以来,湖南绿旗官兵多附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三藩档案》案字549号。】湖南全境皆属三桂。【《平滇始末》,3页。】 吴军在湖南迅速进展,清军一触即溃,甚至闻风而逃,与清军初入关时那种所向克捷,锐不可当恰成鲜明对照!朝廷异常震恐,挡不住吴军的攻势,便追究地方军政大员失土的责任。兵部与吏部向圣祖参劾蔡毓荣:“闻吴三桂反叛,不能安民心,固疆域,又不令提督桑峨往守常德,致常(德)、澧(州)、长(沙)、岳(州)相继陷贼,应革职。”两部同时还题参新任命的云贵总督鄂善,他奉有与蔡“公议军机”的命令,地方失守,也难逃其责任,应给予降五级的处分。圣祖批准了吏兵两部的意见,考虑到正在用人之际,特许他们继续留任,“戴罪图功”。【《清圣祖实录》,卷47,3页。】 吴军在湖南的全胜,就像一道冲击波,引起了连锁反应,那些不满清朝统治的人们,乘时而起…… 与湖南仅一江之隔的湖北一些地方,已经或正酝酿反清斗争。当吴军胜利进入湖南省的时候,康熙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在谷城(今仍名)宣布起兵,响应三桂。他是福建福州人,初为郑经的都督,于康熙元年降清。三年,授予湖广襄阳(湖北襄樊市)总兵官。当吴军陷常德、澧州时,圣祖就开始注意杨来嘉,密令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密切注视他的动静。圣祖指出,杨氏才能平庸,所部官兵大都“藐玩”,恐有变故,要勒尔锦加强襄阳的防御,时刻提防杨氏。【《平定三逆方略》,卷3,9页。】果不出所料,在吴军拿下长沙时,他与郧阳(今郧县)副将洪福串通,在谷城密谋起兵。【《逆臣传·杨来嘉传》,卷2,4页;参见《平定三逆方略》,卷4,9页。】幸亏襄阳有备,他的计谋没能全部得逞。 三月十九日,继杨来嘉公开叛清后,与他合谋的郧阳副将洪福也以所部清兵叛于郧阳。在此之前,圣祖曾提醒兵部:郧阳“地介三省(陕西、河南、湖北),中多旷土,山谷拒塞,奸民易于啸聚”,可能有与吴军相呼应的,或可能吴军乘间进犯,特提升佟国瑶为提督,驻于郧阳城内“弹压”。【《平定三逆方略》,卷2,14页。】圣祖不幸而言中,洪福一起兵,就率部千余名士兵围攻郧阳提督佟国瑶的衙门。佟国瑶同游击杜英仅以三百余名标下亲兵同多倍的叛兵激战。战斗持续到二十日,还没有攻下。洪福怕清军来援,不敢恋战,引兵撤退,投往吴军去了。【《清圣祖实录》,卷47,2页;参见《平定三逆方略》,卷5,2页。】 湖北杨来嘉、洪福的叛变,被清军击退,没有引起更大的骚乱。严重的问题是发生在四川。吴三桂一起兵,圣祖就十分关注四川,他认为,四川与云南接壤,估计到“贼兵必犯巴蜀”,先调驻守西安的西安将军瓦尔喀火速进川,指示他凡自云南入川的险要之地,“俱行坚守”。【《平定三逆方略》,卷1,18页。】原令副都统科尔崑驻防太原,他还未及起身,又改赴西安,接替瓦尔喀守西安的职务。圣祖仍放心不下,续增都统赫叶及瑚里布、穆占,副都统廷布率京城官兵同往四川。此路军由赫叶、瑚里布统辖,西安兵由瓦尔喀指挥,两路军应尽快会合,“同心协力”,守住四川。【《平定三逆方略》,卷2,1~2页。】赫叶与新任命赴荆州增援的勒尔锦同一天离京出征。行前,圣祖亲行告祭礼,出西长安门,目送两将军,又派内大臣,礼兵两部大臣在郊外设酒饯行。圣祖这一举动,是表明他把四川看成如同荆州一样重要。【《平定三逆方略》,卷2,8页。】 正当赫叶等自京动身之时,四川巡抚罗森派人至京,报告全川军心不稳,颇怀异志。圣祖惟恐情况有变,下令催促副将瑚里布等速进兵,选轻骑先行。 还没等援兵赶到四川,已传来四川提督郑蛟麟与川北总兵官谭弘合谋叛变的消息。谭弘是四川万县人,原为明朝总兵官,顺治三年,谭弘与其弟谭诣、谭文都投靠了南明永历,谭弘被封为“新津侯”,他的两个弟弟也晋封公爵。谭氏三兄弟长期割据四川一方,与南明诸将争衡,直到顺治十六年,谭弘、谭诣才降清,封谭弘为“慕义侯”,授予川北总兵官之职。郑蛟麟原明朝都司,还在清入关前,从松山来降清,官至四川提督。三桂反叛时,即于康熙十三年正月派王屏藩进兵四川,策动叛乱。谭、郑合谋响应,接受三桂的官职,封谭为“川北将军”,蛟麟为“总督将军”。【《逆臣传·谭洪(弘)传》,卷2,18~19页。】 几乎与谭、郑降吴的同时,四川巡抚罗森、总兵官吴之茂也叛清从三桂。罗森是直隶(河北)大兴人,于顺治四年中进士,累官至江西湖东道、陕西督粮道、浙江按察使,直升至陕西布政使等职。顺治十年,再由陕西布政使升至四川巡抚。吴之茂是锦州人,是三桂的同乡。他们降吴后,都受到重用。【《逆臣传·罗森传·吴之茂传》,卷2,6~7页。】罗森、郑蛟麟、谭弘、吴之茂都是四川的军政长官,他们率先叛清,属下官兵和各府州县官员也随之而叛,全川都纳入三桂的控制之下。他们声言:一出汉中,一下夔州。声势的确逼人!【《平定三逆方略》,卷2,15页。】 圣祖一面催令将军瓦尔喀继续向四川进兵;一面嘱他向郑蛟麟招抚,派人前去传达朝廷意旨:“你虽反叛,朝廷仍念及你从前效力,卓有成绩,一时出于被胁迫,也是情有可原。你在京的子孙家产并未按法没收和逮捕。可将朝廷派往四川的兵部郎中托必泰尽速遣还。否则,大兵压境,克复城池,后悔莫及。”【《平定三逆方略》,卷2,18页。】圣祖的这番好意,不用兵威,仅用语言是打动不了他的心的。直到兵败以后,他才又降清。 吴三桂发动的叛乱,以迅猛之势,继续向北中国蔓延、发展,一直深入到畿辅、清朝的心脏——京师!密谋暴动、叛变的事件不断发生,造成清朝的统治险象丛生。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的消息一传入京师,立刻引起骚动,民情不安。一些怀有“复明”之志的人开始秘密串联活动,准备在京城内暴动。有一个叫杨起隆的人,据官方说,他是“市井无赖”,他自称是“朱三太子”,以此为号召,秘密组织起事。朱三太子,即明崇祯皇帝的第三子,自明亡迄至此时,一直是个谜案,死活不知,下落也无人知晓。凡反清复明的人,总爱打出朱三太子的名号,号召人们参加他们的反抗活动。清朝对“朱三太子”也很害怕,曾布下人马到处搜寻,一旦搜到所谓“朱三太子”,都以假冒之名处死。不辨真假,处死了事,企图斩草除根。 杨起隆诈称“朱三太子”很有效验,已吸引了很多人参与他的谋叛。他要呼应三桂起兵,乘清朝全力关注南方时,趁机在京中起事,夺取政权。杨和他的部众相约,以京城内外同时放火为号,聚众举事。参加者,大都是城内的下层百姓,主要是满族贵族各官的家奴,如镶黄旗监生郎廷枢的家人黄裁缝、正黄旗周全斌之子周公直的家人陈益等人都参与了其事。很快,他们发展到一千余人!据来自朝鲜方面的报道:他们“聚众万余”【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卷2,3986页。】,这也不无可能。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