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屈子传 | 上页 下页
一一一


  次日凌晨,杜清泉安排妻子他乡卖鱼,他摇船送小媭上路过河,送了一程又一程。在这一段地面上,杜清泉眼皮宽,朋友多,他修书数封交小媭携带,这样以来,在相当遥远的路程内,小媭均有了扑头,所到之外皆有人接应,而且迎来送往,既方便又安全。

  常言道,远怕水,近怕鬼。即是说远行在外,不熟地理,过河涉水,最易发生危险,必须谨小慎微。一天,小媭淌水过一条不算太宽的河。开始河水只有腿肚深浅,渐走渐深,不过没膝。河床平坦,河水清澈,微波荡漾,哗哗啦啦地吻着肌肤,倒也十分惬意。此刻小媭的心境象河水一样欢愉,边走边在心底里描绘着与父亲相见时的情景,竟忘记了抬头看路,“扑通”一声,坠于深渊,尚未来得及呼救,便被旋转着的浪涛卷走……

  待小媭从昏迷中醒来,居然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一位古稀老人守在她的竹榻侧旁,见遇险的姑娘醒来,欣喜万分,张着没牙大嘴唤全家人来看。这时的小媭眼睛半睁半闭,鼻翼扇动,嘴唇翕张,神情昏沉。古稀老人忙唤儿媳端来了一小碗莲子羹,她用羹匙舀半勺,先用嘴吹吹,令其快凉,然后伸出舌尖尝尝,待不凉不热后方倒进姑娘的嘴里,姑娘竟也抿抿嘴吃了进去,似乎既香且甜。就这样,老太太将碗中的羹全部喂完,看来姑娘真是饿得够呛。过了个把时辰,老太太又喂她吃了一个蒸鸡蛋糕。直到第二天早饭后,姑娘的神志才渐渐清醒,且能扶起上身倚榻而坐,回忆些往事,回答些老太太的询问。

  这是一条寻常的河流,河谷窄而深,河水湍而急,因年久失修,河坝多被冲毁,河水四处漫流,时间一长,两岸的河滩扩展成了新的河床。当小媭趟着没膝的河水甚觉舒心惬意的时候,那是在原河滩上前进,既至步于先前的河谷,自然要坠渊没顶,被滚滚激流冲走。吉人天相,正当这时,有一只渔船溯流而上,发现了水中挣扎的姑娘,急忙迎上前去搭救。这位见义勇为的渔夫姓康名濯新,当他救姑娘上船时,姑娘只有一息尚存,尽管性命即将不保,她怀里仍紧紧地抱着那个蓝花布包裹,只说了一句:“屈原,三闾大夫,你女儿小媭的命好苦呀!……”便昏迷不省人事了。康濯新虽是江上一渔夫,但三闾大夫屈原是爱国爱民的忠臣,他还是早有耳闻,这姑娘既然是他的女儿,无论如何得想办法将其救活。他不顾江中鱼群正闹,毅然舍弃了撒网之良机,急忙摇船回家,将小媭交母亲和妻子照料,自己逆风顶浪到三十里外的红叶坪去请郎中。

  小媭总算是转危为安了,但身体却异常虚弱,且高烧不退,严重时竟昏睡不醒,谵语连篇。康氏一家精心照料,一日三餐皆有鱼虾,请医延巫,煎汤熬药,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亲。旬日后小媭渐愈,调养三五日便可以启程上路了,康氏一家送出茅舍草堂,送出竹林苇丛,康濯新则划着船将姑娘送了一水又一水,过了一河又一河。

  又是一个红日西沉,残阳如血的黄昏,小媭赶到了洞庭湖畔。好大的洞庭湖啊,茫茫荡荡,横无际涯,令人心胸开阔,志向高远。小媭似乎并无心思欣赏这湖面宽广的气势与落日辉煌,因为她正愁既无船可渡,又无处栖身。在这愁火炙心之际,湖面上漂来一只小小的渔船,船上一位鹤发童颜的渔翁,一边划着船儿,一边哼着小调:

  清清的沅水湘江哟,
  你不要掀起浪头;
  浩浩的长江水啊,
  也请缓缓奔流!
  您啊,忽乘飞龙!
  蜿蜒向北飞行;
  我啊,拨转船头,
  匆匆赶到洞庭。

  ……

  小媭听见渔翁唱的是父亲的诗句,想他必定知道父亲的行踪,于是一边招手,一边大声呼喊:“渔家伯伯,请将船划到岸边来哟!”

  那渔翁没有搭话,轻轻拨动双浆,船儿象离弦的箭一般飞了过来。船一靠岸,小媭急忙向渔翁施礼问安。渔翁上下仔细地打量着小媭,然后笑盈盈地问道:“姑娘,你莫不是三闾大夫之女小媭吗?”

  姑娘含羞地点点头说:“大伯,您猜得一点不错!”

  渔翁进一步问道:“看你风尘仆仆,想必是要到湖那边去寻你的父亲吧?”

  “正是,正是!”小媭迫不及待地答道,“老伯可知我父亲现在何处?”

  渔翁神秘地笑笑,说道:“你诚心寻父,必能寻到。姑娘,天色不早,你欲过湖,请快上船。”

  上船以后,小媭愈想愈觉奇怪:这位老渔翁怎么会认识我呢?他又怎么会知道我正欲过湖寻父呢?说不定是遇到了仙翁呢。她谢过渔翁,就试探着询问老人的名姓和住处。原来十多年前屈原洞庭凭吊时乘的便是这位老渔翁驾的船,二人曾于狮子岛上畅谈了一下午,屈原曾向老艄公详细地介绍过自己的情况,提到过乐平里老家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儿,名唤小媭。今日相会,见她那身段、皮色、眉眼、口角和神情,一眼便认了出来。

  船到湖心,顺水顺风,老渔翁扯起了白帆,于是勿需划桨,船疾似箭。老渔翁坐于后仓,与小媭闲聊,问道:“姑娘,你可听说过苍梧之野,九疑之山吗?”

  小媭回答说:“听父亲说,圣明之君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疑山上。”

  渔翁又问:“那么,舜帝之二女又葬于何处呢?”

  小媭答曰:“老伯是指宵明与烛光吗?她们死于潇水与湘水相会处,葬于这洞庭湖中的君山上。”

  渔翁听了面带微笑,频频颔首,说道:“姑娘所答极是,往昔宵明、烛光寻父闯荡洞庭,如今小媭姑娘亦为寻父来此,而且舜帝与三闾大夫俱为一世英杰,贤明而品德高尚,何其相似乃尔!……”

  渔翁话犹未尽,小媭满脸腾起了云霞,讷讷半天说道:

  “小媭何能与舜帝之二女相提并论!……”

  二人只顾了说话,渔船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对岸。船靠岸了,老渔翁手指南天说:“姑娘请一直朝南走,到了汨罗江口再折身向东,定然能找到你的父亲。”

  小媭循着老人指引的方向望去,湖边上果然有一条通往南方的小路。她向着老人拜了三拜,毅然踏上了通往南方的羊肠小道,向前走去……

  几经周折,频繁打听,小媭终于在汨罗江下游北岸玉笥山下的茅草房里找到了父亲。其时,他已将从郢都带来的十多名随从——仆役和贴身侍女,包括那位忠诚的老仆夫淳于乾,全都打发回家,唯一与之相伴的是罗宣王赠送的那匹白马。

  黄昏时刻,屈原正在灶下晚炊,一边填柴,一边借着这柴火的红光读书。父女相见,哪能相识!屈原离家时,女儿小媭尚在褓襁中哇哇啼哭,如今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他怎么能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呢?小媭也不敢相信面前这位躬腰、驼背、骨瘦如柴的老者便是自己日思梦想的父亲,只见他鬓发霜染,满脸深皱,两眼洼陷,双颧高突,皮肤粗糙得如同老松,但却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听姑母女媭和婵娟姐姐说,父亲的左下巴有一颗硕大的红棕色的痣,这是辨认父亲的标志。面前这位老人的左下巴也有一颗很显眼的大痣,于是小媭一头扑入他的怀中大放悲声。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