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页 下页 |
五八 |
|
政和初年,画院招考学生时,皇上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考题。大部分应试者都在“酒家”两个字上用功夫,有的画酒店门口顾客出入,有的画店铺中酒保迎客殷勤,也有画美女当垆的。皇上对这些答卷都不满意,除了考生技艺有所欠缺以外,主要是对诗题的理解胶柱鼓瑟,拘泥而不深入。而当看到李唐的画卷时则又惊又喜,卷中未画全桥,只用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一座桥头,展现出此桥上下的陆路和水路交通。近桥头有茂密的竹林,枝叶向背交错,形瘦气充,浓淡相映,各具姿态。竹外高处现出一面青布酒旗,迎风飘扬,似是向顾客招手。皇上说考生虽多,而得“锁”字之意的只有李唐一人。纵看全画,可知作者运思清拔,笔韵高古而简练,景色清新自然,流露出作者淡然自持的精神。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画家,被皇上亲自选中进了画院,从此就不再发牢骚,不再说“多买胭脂画牡丹”了。直到靖康之难后,他还进了南宋画院,当时年近八十,仍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南宋画家刘松年、马远、夏珪、萧照等人,都师法他的画风,宋高宗将他比作唐代的李思训。他的画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说上述的试题的难度还不算太大,那么下面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内容繁复,使众多的考生简直无法下笔。而成都画家王道亨则别有佳思,他画苏武在北海边梦思故乡,身盖毡被,头枕羊毛和出使节旄,上有双蝶翩舞,颇有庄子梦蝴蝶的意境。又画茂盛林木,上有杜鹃夜啼,月悬当空,树影在地,正三更时分。徽宗见此画曲尽题意,评为第一,并授予王道亨画院学录一职。 另外,有些考题表面上看并不难,而要精确理解却不易。如有一次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一般考生都画水岸边停着渡船。为了表示船中无人,或在船边画鹭鸟独立,或在蓬顶见栖鸦,也有在船板上画麻雀翻飞。这些答卷都不合题意,题意是指野水边无行人,而不是指船中无人,且渡船也不能无人。最后被皇上选中的一幅,只画岸柳系着渡船,船旁有芦苇数丛,船夫卧于船尾,因无行人而吹笛自娱。从细眯的眼神和高翘的脚指看,他吹笛很入神,人们仿佛感到那悠扬的笛声正和着水声,飘向遥远的天际。 皇上为画院出的考题还很多,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如有考题为“乱山藏古寺”,考生有的画深山中露出塔尖,或露出鸱吻,有的画僧人下山取水,也有出现殿堂等等。这些都未画出“藏”意,况且殿堂、鸱吻、塔尖等,并不是佛寺所专有,“深山”与“乱山”含义也不相同。而中魁的一幅则是满目荒山,上露幡竿。幡竿常见于佛寺,透露出“藏”字之意。 又如考题为“午阴多处听潺潺”,众人都画清流潺潺,而听者坐在水边,画幅一览无余,并无画外意,韵外味。只有最后交卷的考生受到皇上的称赞,图中没有山涧溪流,只见藤葛蔓绕,林下树影正中,而有书生侧耳细听悬崖与滩石之间。此画可称无声诗,使人顿生神思遐想;又可称有声画,人们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其它考题还有“踏花归去马蹄香”、“嫩绿枝头红一点”、“落日楼头一笛风”等,要求试者在画中表现出“香”、“春意”、“笛声”。这些富有诗情诗意和诗境的考题,深入地考察出画家的学识,有多少艺术想象力和绘画的创造才能。 出考题也花费了郑皇后的不少心血,她协助皇上促使宫廷画院进入空前繁盛时期,培养出大量的杰出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丰富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后世成为稀世之宝。而皇帝也以自己早期绘画的非凡成就和主持宫廷画院的实绩,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蔡太师第二次被罢相,离开京城去杭州,四海欢欣鼓舞,以为王朝从此可以得救。但新任左相何执中却是个碌碌庸才,过去与蔡京同为执政,亦步亦趋,并无建树。现在想要他来革除蔡京所施行的蠹国害民之政,岂不是痴人说梦?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何左相并无政绩可言。 皇上在失望之余,就决定起用过去与蔡京政见不同的张商英。张商英性格豪放,历来支持熙宁新法,打击元祐党人不遗余力。崇宁初官拜尚书左丞,因与蔡京议政不合,被罢官离京。接着又说他写过《元祐嘉禾颂》和《祭司马光文》,将他列入元祐党籍,出籍后又远远地安置于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和峡州(今湖北省宜昌市)。当时,他颇有声望,回到汴京后很受百姓欢迎。于是皇上任命他为右相兼门下侍郎。那一年京畿一带久旱,从三月到五月未下过雨。而商英拜相后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场透雨,人们都说他当了丞相,感动了天帝。皇上亲书“商霖”二字作为赏赐,喜慰地说:“商代的高宗得贤相傅说,认为是久旱逢霖雨;现在朕任卿为右相,也是这个意思!” 按照崇宁初起用蔡京为相的先例,皇上也在延和殿单独召见张商英,向他请教革旧从新之道。张商英豪视一世,很想力挽狂澜,用流贬各地时所见到的事实,来揭示朝政的种种弊病。他说:“自古以来,政府都是开矿炼铜,用铜铸钱,每铸一钱,得利润约十之一、二。前几年蔡丞相接受其姻亲胡师文的建议,将当二铜钱改铸为当十铜钱,以钱铸钱,工本不高,而面额却增加了五倍。由于获利丰厚,各地私铸成风,一般由大吏滑胥主持。新铸的大钱还掺杂锡、铁之类,普遍粗制滥造。在交易时官府付钱给百姓,每枚大钱以一当十;而百姓以钱纳官,每枚大钱则当四。这样官府和朝廷的收入自然大增,而百姓却深受刻剥。蔡丞相和胡师文铸当十大钱是沿袭了唐末五代的弊政,与熙宁新法风马牛不相及!” 皇上听后心中有些不自在。谁都知道,为铸大钱皇上曾下过诏书,并亲自写了“圣宋通宝”四字。就凭这诏书和御笔亲书的四个字,数额巨大的、掺假的、以少当多的大钱得以流通全国,使普天下的百姓在经济上遭受了空前的浩劫,造成了百物涨价,民怨沸腾。 为了转移话题,皇上又问起蔡京所推行的钞盐制的利弊。张商英回忆过去,不无惋惜地说道:“崇宁元年在讲议司议论改革钞盐制时,臣与蔡丞相意见相左。大宋立国百余年,除解池之盐由朝廷直接专卖、盐利归朝廷之外,其它地区所产的盐都是官支官卖,所得盐利大部分都归州县,用作地方经费。蔡丞相的新盐法使盐利都归朝廷,朝廷是富了,而州县却失去了财源。这七八年来,州县只好巧立名目,进行聚敛,百姓们怨声载道。” 皇上又问:“朝廷实行和买,历来在春季向百姓发放钱和盐,夏秋时百姓交纳绢帛,偿还贷款。这本来是善政,为何民怨沸腾?” 商英心情沉重地说:“实行新盐法之后,官府不再发放钱和盐,而百姓仍须交纳绢帛。另外,朝廷实行和籴,本应出钱购买民粮,双方议价交易。而现在按户摊派,限期逼迫。这两项苛政,为害超过正赋,百姓无以为生,只好铤而走险!” 皇上又问:“漕运近年来为何不畅通?” 商英答道:“过去东南六路运粮食到真州和扬州,卸粮进入转般仓库,然后载淮盐和其他货物回归,来往所得运费作为漕运经费,船工也可带些私货。食盐由商人自运之后,转般制度也因此而废,漕运的吏卒和船工收入大为减少,生计相当艰难!这些年来,臣与地方官员和平民百姓接触频繁,所言均是事实!” 在此之前,皇上对新的钞盐制深表赞赏,而对它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则一无所知。他不解地问道:“蔡京说新的盐法是根据‘神宗遗意’而制订的,为何有这样大的弊端?” 商英含笑回奏:“蔡丞相名为绍述,实际上是借它来劫持皇上,同时也用来钳制朝臣的口舌。他制订的新盐法违反了熙宁新法的宗旨,所依据是欧阳修、苏轼等人的遗意!”皇上听后不觉十分惊讶,不相信自称坚决维护新法的蔡京,竟会采用旧党的主张,心想张商英过去曾受蔡京的陷害,现在想乘机反咬一口。 商英看出皇上怀疑的神情,就具体地阐明自己立论的根据。他说;“欧阳修在《通进司上书》中,主张朝廷与商人‘共利’,因为利不可专。朝廷本想全得十分之利,结果往往十不得三;如与商人共利,就能得五分之利。商人见利厚会不请自来,见利薄想留也留不住。另外,苏轼的《上皇帝书》、秦观的《安都》等文,也都肯定商人在商务活动中付出了智慧和劳动,认为应该与朝廷共利。蔡丞相的新盐法根本精神在通商,让盐商获取厚利,比欧阳修、苏轼还走得远。” 他还陈说,自从汉代以来,盐铁一直由朝廷专卖,盐铁税收与田赋都是朝廷主要的收入。熙宁新法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富足”,主要的收入就是来自盐铁茶的专卖钱和免役钱、青苗利息钱。盐铁茶由朝廷进行专卖,是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而不是让商人对半分利或得到更大的利。也不允许废止盐铁的官般官运,而让商人自运自销! 张商英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所呈奏的议论使皇上有大梦初醒之感。皇上笃信道教,对道家经典相当熟悉,他爱好绘画,明锐的目光能察秋毫之末;而对经国济民、长治久安、知人善任之学,却向来不愿深究。许多年来,他只问收获,不问耕耘,只要国库充实,能尽情地让他挥霍,那就心满意足了。刚才听张商英纵论古今,谈所到过的州县的亲身见闻,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代英主,治下的臣民生活于苦难之中。 皇上毕竟还有仁厚之心,带着悔恨的心情说道:“过去朕以为蔡丞相生财有道,谁知他竟如此刻剥天下百姓!这一年来朕陆续下诏,除罢去当十大钱和方田均税外,对折变支移等税法也作了严格的规定,卿熟悉下情,不妨据情实言!” 张商英深被皇上的爱民之心所感动,也就大胆进言:“现在风俗败坏,奸吏滑胥敲榨勒索无所不至,不但借丈量田亩增加赋税,即使不毛之山也能方出柴草,上户常增税几百贯,下户亦不下数十贯。方田时贿赂公行,豪势之家数百亩地可方成一二十亩,而原来的税额却转移到下户头上。下户被迫破产,只好逃荒在外。”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