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
二二 |
|
§思想体系结构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以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各学科的对象、简史和基本概念,并把混沌一团的科学分门别类。把人类知识系统化的思想源于柏拉图对公理系统观念的兴趣。他主张一切知识都以第一原理为根据,从它那里引伸出来。我们应当把握第一原则(即公理),然后从中演绎出其他一切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亚里士多德对公理化力量的深刻印象并不亚于柏拉图,但他不像柏拉图那样浪漫,并不相信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同一个原则中推演出来。因为各门学科的独立性同样是十分明显的,如数学家和医生、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工作在不同的领域中,讨论不同的对象,遵循不同的方法,他们彼此界限分明、极少重合。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还是坚信:“不同事物的原因和原则是不同的——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如果泛泛而论或用类推法来说明,那么它们都是一样的。” 几何学的公理与生物学的原则是互相独立的,然而用类推法来说它们是一样的。所以,人类的知识虽然不存在一个总的系统,但肯定不是散乱的、无连贯性的。 为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两个设想:第一:每门科学自身应成为一个公理系统。 一门科学是由知识集合而成的。那么知识的本性又是什么呢?”当我们认为知道了一件事物所产生的原因(知道了它是它的原因),并且也知道了它不可能是其他时,那我们便认为知道了一事物(在绝对意义上,而不是在似是而非的或偶然的意义上)”。那么知识的本性就是说明对象的原因,说明对象必然是这样的,却不是那样的。 一门科学又是由一系列证明组成的。证明就是科学的三段论,它以一种知识为根据推出别的知识,作为根据的知识就是公理。从公理出发,人们必须按照三段论的格式进行推论,推论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定理,从而构成一门科学。 第二:各类独立的科学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结构,可以分门别类。 他把科学分为三大类:“所有科学要么是实践的,要么是创制的,要么是理论的。”这种划分的依据有二,一是运动根源。就创制而言,运动的根源在创制者中,就做出来的行为而言,运动的根源在行事者中。 理论知识的根源则在思辨者的理智中;依据二是它们的目的。理论知识是为它自身而追求的;实践知识是为了行为而追求的;创制科学则是为了制造事物而追求的。 具体说来,创制科学是有关事物的制造的科学——整容术、农业、文学艺术和工程。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是《诗学》和《修辞学》。 实践科学研究行为,研究人在各种不同环境下怎样行动。《伦理学》和《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科学的贡献。 接下来就是理论科学。如果知识的目的既不是创制的也不是行为的而是纯粹的真理,那么它就是理论的。理论科学包括了所有我们现在称作科学的一切内容。理论科学又可以分为三种“数学、自然科学和神学”。 亚里士多德精通当时的数学知识,但他不是数学研究专家,因此在这方面不敢妄称有什么成就。 自然科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化学、气象学和物理学等(此处的物理学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物理学,它是指一种自然科学)。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有两个显著特征:能变化或运动;分离地或独立地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上。 神学高于其他理论科学。“如果除了自然本体外不存在其他的本体,那么自然科学就是首要的科学;但如果还存在着不动的本体,那么关于它们的科学就是更重要的,就是第一哲学”。第一哲学“必定是对事物的首要原则和原因的理论研究”,它是神圣的。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