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一八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初出茅庐时尚是一个17岁的青年,他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加入阿加德米优秀人物的圈子的。跟随柏拉图,他学习了数学、修辞学、辩证法等诸多学科,他早期的著作尤其是对话残简中无处不是流露着对柏拉图的崇拜之情。为了给柏拉图及其学园争得荣誉,他批驳过柏拉图的学术敌人伊苏格拉底及其教学方针,并且大显风采;为了贯彻柏拉图的教学计划,他孜孜不倦、努力学习,在他看来,老师即是真理,爱柏拉图即是爱真理。柏拉图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也是赞不绝口,称他是“学园之星”,并赞叹道:“我的学园可以分作两部分——一般学生构成它的躯体,亚里士多德代表它的头脑。”可见师生之间的倾慕之情。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写了首情真意切的挽诗,以表达对亡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他来到凯克洛匹亚神圣的土地,
  怀着一颗虔敬的心筑起庄严的祭坛,
  献给一个纯洁无瑕的人,
  献给他那崇高的友谊。
  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
  在自己的生活中,
  在自己的作品里,
  清楚而又明显地指出:
  唯有善良才是幸福。
  这样的人呵,如今已寻觅无处!

  其大意是说,柏拉图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论证,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既是善的又是幸福的。他的伟大,甚至使得坏人无权称颂。像他那样的人,如今再也无处寻觅了。这首挽诗充分表现了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的深情。

  但是,热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对他盲目崇拜。随着亚里士多德阅历的加深,他逐渐认识到:反对和赞同一样,都是表达爱师之情的方式,“真理和师友皆我所亲,然不得已时宁舍友情而保全真理”。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柏拉图主义者。柏拉图的某些观点在亚里士多德保存下来的论著中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这种批评在柏拉图在世时就已经提出来了。

  在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形而上学》中,对柏拉图的批评几乎贯穿始终。开始时,亚里士多德以“我们的”口气进行批判,他还是把自己当作是柏拉图的同盟;后来,他以“他们的”口气开始反驳,显然,他已完全站到了柏拉图学术论敌的立场上了。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主要是针对他的理念论而言的。第一次出走雅典的一个原因也是不满于柏拉图的继任院长斯培西波将哲学变成数学的做法。如前文所述,柏拉图非常重视几何学的学习。这种从永恒存在观察问题的几何学观点,亦即理念论。也许是过长的学习挫伤了积极性,亚里士多德对这种把数学变成哲学,把哲学等同于数学的做法一直抱有微词。

  在听了柏拉图关于善的讲演之后,亚里士多德作了这样的评论:假如人们想在这里听到日常生活中的善,他们将大惑不解。因为这里所讲的数学,从这里所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单一的善。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将抽象理念与具体事物相分离的观点。柏拉图坚持一类事物就有一个理念,举例说明那就是个别具体的房屋之外,还存在一个“房屋理念”。亚里士多德对此反驳说,世界上只存在多种多样具体的房屋,根本不存在什么“一般房屋”,即房屋理念。如果真如柏拉图所坚持的那样,那么否定的东西、能生灭的事物及事物间的关系等等也有理念吗?而且如果在许多个别事物之外还有一个理念,依此可能推出无穷的理念,这自然是荒谬的。亚里士多德还批判了柏拉图的联接二重世界的方式,即“分有说”和“摹仿说”,“实在找不到任何足以服人的方式说明其他的事物是来自形式的。说形式作为模型而存在,其他的东西分有它们,这是一句空话,是一种诗的比喻。摹仿理念制造事物,是怎么一回事呢”?亚里士多德甚至想彻底否定理念论:“形式对可感觉的永恒的东西,对生成和灭亡着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形式既不是它们运动的原因,也不是它们变化的原因。它们对其他事物认识无所帮助,对它们的存在也无所帮助。”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