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 | 上页 下页
一四


  在俄罗斯的大地上,有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和广袤的田野,祖国的自然风光,对作家来说,比烟雾弥漫的瑞士碧绿湖水更加可爱。他在日记里写道:“这里是一片光秃寒冷的荒野,潮湿的场子,那边有一种美妙的东西,却又被远处的烟雾所遮盖,这东西是那么遥远,使得我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最大享受,没法感受到自己是这无垠和美好远方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远方与我毫不相干。”

  置身于异国他乡的大自然之中,托尔斯泰感到孤独冷清,特别是当他来到离莱茵河不远的琉森城的时候。在那里,他下榻在湖畔的瑞士旅馆,湖岸上城堡的断垣残壁依稀可见,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间。

  有一天,作家在沿岸街道上漫步,欣赏着远方雾沉沉的群山和黑糊糊的湖岸上点点灯光。突然,他听到了吉他伴奏的歌声,那饱含诗意的音调和乐器甜滋滋的声音在他的心灵里激起一阵阵欢快喜悦的情感。

  他快步走上前去,只见一个穿着黑色常礼服、身材矮小的提罗尔人在旅馆凉台前弹着吉他,动情地唱着。

  那些站在旅馆阳台上、身着白衣领、燕尾服的贵族老爷们和旅馆的侍者们,都在凝神地听着这位流浪歌手的演唱。但是,当提罗尔人停下来,摘下帽子,伸向观众讨赏时,这些温文尔雅的听众却哈哈大笑起来,谁也没有给他一文钱。矮小的的罗尔人对此而不知所措,他仿佛变得更小了,转身消逝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托尔斯泰感到非常气愤。

  他仿佛觉得这群没有心肝的富翁对瘦小艺术家的侮辱就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快步追上贫穷的歌手,邀他一同去旅馆用餐。这时,托尔斯泰发觉,他这种举动不仅使贵族,甚至使洗碗妇和仆役都感到惊讶和难堪。

  旅馆不允许他把提罗尔人带进英国人就餐的大厅。作家非常生气。“为什么?”他质问旅馆的仆役。“难道这儿不是人人平等吗?你们的共和国这么糟糕;瞧,原来这就是英国人的平等,听一个穷人给他们唱歌,给他们消愁解闷,他们却不花一文钱。”

  当时,托尔斯泰真想跟这些瑞士人、英国人打一架。他们对待这位身材矮小、贫困而有才华的人的毫无人性的态度使作家大为愤慨。他看到在这个世界上,钱就是一切,为了钱可以把所有的人赶出祖国,为了钱也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

  提罗尔人悲惨遭遇,促使托尔斯泰提笔写了一篇短篇小说《琉森》,发表在1857年的《现代人》杂志上。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对瑞士的大自然作了鲜明绚丽的艺术描绘,而且在于将那些脑满肠肥、冷漠无情的英国资产阶级绅士同贫穷的乐师作了对比。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乐师虽然贫困潦倒,但是他具有以通俗艺术唤醒人们心灵中美好的感情,激起欢乐和希望,让人们看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天赋。

  翌年,托尔斯泰又写了与《琉森》题材相近的短篇小说《阿尔别特》,发表在《现代人》杂志上。作家在小说的结尾说:“诗歌是燃烧人们和艺术家本人的心的火焰。”

  在国外,托尔斯泰继续写作《哥萨克》、《青年》,阅读法国作家卢梭、巴尔扎克、小仲马的作品和有关法国革命史的著作,对歌德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托尔斯泰从瑞士去了德国,参观了许多城市,最后抵达德累斯顿,在那里参观了著名的德累斯顿美术博物馆,欣赏了西克斯丁的圣母像。

  在参观德国学校时,托尔斯泰头脑里产生了要为农民开办子弟学校的想法。他在日记中写道:“主要的,我头脑里强烈地、明确地想的是在乡间为周围邻近地方的儿童开办一所学校以及做一系列类似的事情。”

  国外旅游大大开阔了作家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状况的清醒认识,但他没有拜倒在欧洲的面前。尽管他对外国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对外国的艺术珍品倾慕得五体投地,但他仍然眷念着俄罗斯的山光水色,满怀着故国之思。

  1857年8月,托尔斯泰回到了俄国。他一回到俄国,出现在他面前的仍然是黑暗、紊乱、贫穷的景象。他在彼得堡仅仅逗留了1星期,便匆匆回到了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在自己的庄园里,托尔斯泰觉得“心情很好,但又感到忧郁”。心情好是因为看到了亲人和朋友,看到了郁郁苍苍的森林和肥沃的土地。而目睹了农奴制度的残酷、社会生活的贫困和农民地位的低下之后,他内心充满着痛苦。他亲眼看到一位贵妇人用棍子毒打婢女;亲眼看到一个官员由于一位70多岁的农民似乎没给他让路就把这位农民打得死去活来。他还看到他庄园的总管殴打过失的园丁,并吩咐这个园丁打赤脚到麦茬地去看管畜群,以此来博得主人的欢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