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圣雄甘地 | 上页 下页
二〇


  绝食胜利后,另一场考验接踵而来。原来为甘地准备火化用的檀香木,现在用来焚烧他妻子的遗体。这位目不识丁的女子,甘地十三岁那年同她结婚,于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她的头倒在甘地的怀抱里。妻子生命垂危时刻,甘地拒不同意违背他提倡的原则。他相信自然疗法,认为使用皮下注射器为病人注射药物,是一种与非暴力学说背道而驰的行为。英国人获悉病人患急性气管炎,生命奄奄一息时,决定派遣飞机紧急运送盘尼西林进行治疗。甘地得知需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断然拒绝医生接触他妻子的身体。

  嘉斯杜白去世后,甘地的健康每况愈下。他身染疟疾和阿米巴痢疾,不久健康急剧恶化,生命危在旦夕。丘吉尔出于无奈,被迫下令释放甘地,担心他死在英国监狱内。

  甘地也无意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印度与世长辞。回到孟买后,他居住在一位富有的支持者的别墅里,身体逐渐得以康复。副王多次急电丘吉尔说,印度饥馑日益严重。首相在电报中简明扼要地回答说:“为什么甘地至今仍活在人间?”

  数天之后,一位客人走进圣雄的房间。那里,一位门徒正苦练瑜伽⑤,但见他双脚朝天,头部着地,全身保持平衡状态;另一门徒双腿盘坐,宛如坐莲,心灵深深陷入冥思之中;第三位躺在地上,脸皮上放着一只偌大土袋;至于圣雄,他安坐在便桶椅上,目光远视,茫然若失。面对这番情景,来访者难以抑住自己,不禁放声大笑。

  ⑤瑜伽是梵文Yoga音译,意为“相应”,是印度古代哲学的一个学派。瑜伽派学说建立在所谓四品的理论基础上,即三味品、方法品、通神品和独存品。其中以达到三昧,即禅定的方法的学说最为发达,尤以坐法、静虑二支行法最为一般人所接受。现在瑜伽派的实用哲理在印度仍很普遍,到处可见静坐入定的人。

  “你为何发笑?”甘地愕然地质问道。

  “布巴,”⑥客人回答道:“请您看看这房间里的人。他们一个倒立,一个与彼世对话,另一个正在酣睡,而您作为他们的首领,正坐在宝座上大便。您想想看,您带领这帮人马能解放印度吗?”

  ⑥印地语,意即先生、父亲。这里指圣父。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日,诺索尔托机场晨光熹微,蒙巴顿勋爵的座机停在跑道上,随时准备起飞。佣人查尔斯·史密斯在机舱内放置好印度最后一位副王的私人行李,共计大小箱子、手提箱六十六件,其中装有一套镌刻有缅甸蒙巴顿子爵字样的银制烟灰缸。飞机起飞时刻,突然发现一个鞋盒不翼而飞,顿时引起一片惊惶。原来有人随手把鞋盒放在座椅下面,而盒内却装有价值连城的家珍——一顶圆锥形钻石皇冠。蒙巴顿女士登上印度副女皇宝座那天,将戴上这项桂冠。

  在机舱的各个角落,到处堆放着一捆捆副王及其参谋班子在未来几个月内所需要的文件、备忘录以及其他卷宗。最重要的一份文件仅有两页之多,今天早晨由克莱门特·艾德礼亲手签署,但其内容则是由蒙巴顿起草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副王的具体使命。在此之前,历届副王从未取得内容如此明确的委任状。文件命令年轻的海军上将不遗余力地保证在一九四八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将英国的主权移交给统一的、独立的印度,并使其成为英联邦成员。如果穆斯林继续要求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蒙巴顿必须寻求一项妥协解决方案,即在中央政权领导下,建立一个由两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但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诉诸武力,强行解决问题。如果蒙巴顿在六个月内不能达成任何协议,维护印度的统一,那么他可提出其它解决办法。

  当机组人员对飞机作最后一次检查时,蒙巴顿和他的两位老朋友正在跑道上来回踱步。他的办公室主任、海军上校罗纳达·布罗克曼,首席副官海军少校彼得·豪斯将和他一起飞往印度。布鲁克曼此刻想到,这架经过改装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曾经无数次载着蒙巴顿飞往缅甸热带丛林的前沿阵地,或者前去参加重大的军事会议。在他身旁,感情一向外露的海军上将,此时面部表情显得异常严峻。驾驶员最后通知说,现在一切准备就绪,飞机即将起飞。

  “好吧!”蒙巴顿长叹一声:“我们现在动身吧。我实在不想到那里夫,他们也确实不欢迎我去。我们将来返国时,很可能全身都是弹痕。”

  他们三位登上飞机。马达开始轰鸣作响。约克“MW102”座机在跑道上滑行一段后,转瞬间离开地面,径直朝东方的印度飞去。三百五十年前,威廉·霍金斯乘坐“咆哮号”大帆船,鼓风扬帆向东方驶去,开创了大规模的冒险活动,如今,这场冒险活动的最后一幕即将上演。

  ◎四 登基大典

  他勇往直前,任何力量,任何人不能使他停顿下来。这位老者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拖着鲜血淋漓的双脚,从这一村庄走向那一村庄,以其仁爱药膏医治遍体鳞伤的印度。创伤业已逐渐愈合。感人至深的身影所到之处,相互仇视的怒潮渐渐平息下来。

  在诺阿卡利地区,惨遭洗劫的水乡刚刚开始恢复平静,一个新的不幸事件随之而来,加重了圣雄心灵上的痛苦。悲剧的性质使甘地最忠实的支持者们也感到不快,千百万印度人为之心神不安,历史学家为之茫然莫释。在未来的岁月里,历史学家将从各个方面研究这位不凡的人物。七十七岁那年,这位印度的灵魂突然在内心深处展开一场剧烈的斗争。

  这场危机与甘地进行的政治斗争毫无关联。它不涉及他亲赴诺阿卡利处理的流血暴力事件,同时,与印度摆脱帝国主义统治的锁链后处于被分治的危险悲剧毫无关系。这场危机虽然仅仅和他本人有关,但它对整个印度的历史产生一定影响。印度人民可能对指引他们在自由之路上前进的圣雄的信念产生动摇。

  四十年来,甘地奋斗不息,节制性欲,使其升华至崇高的理想境界。他的不幸正在于此。由于一位十九岁的少女、他的侄孙女摩奴经常在他身边,不幸事件终于最后酿成。摩奴童年时代失去双亲,成为孤儿,后由甘地一家养育成人。甘地吩咐她来到监狱,照料他那位病笃的妻子。嘉斯杜白去世之前,把这位女孩委托给丈夫,嘱咐他照管孩子。自那时起,摩奴形影不离地一直生活在甘地身边,他既是她的“母亲”,又是她的精神生活的带路人。甘地对摩奴的生活关怀备致,体贴入微,从服饰穿戴到饮食起居,从文化教育到宗教培养,他均要一一过问。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