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释迦牟尼 | 上页 下页
三一


  第十一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百千三昧,无量妙意。稀有难得的因缘,终于成熟了。面对他这副超凡入圣的笑容,五位弟子引颈张望,无不感到上师的笑容好似甘露醍醐,使他们的心田得以滋润,从而获得慰抚和安宁。他们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用深情的目光请求上师开示。释迦牟尼一见了了,一手高举紫金钵盂,不胜感慨地说道:

  “善哉,善哉,天下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佛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你们均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本来迷悟,而致升沉。而今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意思是,天下众生本性都是纯洁善良的,都天生具有佛性。只是由于人心常被私欲杂念所累,易生烦恼,不明人生的道理。本来世人均有佛性,应该懂得不生不灭之理,只因内心迷悟,而恍恍惚惚。当下由内心的混浊杂乱开始变得清晰,这一念的产生便了然其心。虽然漫游在人生的苦海里,而幸福的彼岸就在眼前,成道指日可待了!

  释迦牟尼开示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

  此时,天地敞开它博大的胸怀,随着释迦牟尼的几声说法,晴空如洗,祥光普照,好像八方诸神都要下凡来喜贺佛祖第一次普设的菩萨道场。真是一诚感应了!

  第二天黎明时分,释迦牟尼命子弟们在他面前结跏趺坐,第一次为他们讲说戒法:

  “弟子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皈依三宝,成为佛门的弟子了。首先要恪守五戒。第一是戒杀生,生物无论大小,都有天生的性命。佛子应慈悲为怀,万勿残杀,众生都免却互相残杀,则天下太平;第二是戒偷盗,物各有主,不容颠倒,不应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故须切戒;第三是戒奸淫,若非己妻,不得行淫坏人之节,毁己功德,务须切戒;第四是戒妄语,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诳说诳传,亏心不义,失却诚实,故须切戒;第五便是戒酒,酒能乱性,性乱神迷,必坠孽障,不能证果,务须切戒。三皈五戒之法,乃是人生正道,是出世善法的根本……”

  说完了五戒法,他又讲十善业道。

  释迦牟尼怀着至死不渝的信念,为弟子们说法和布道,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超凡的人物,都有一个维系其成败的时刻。时光已经过去了六年,积累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释迦牟尼一刻也没有忘记心灵的召唤。然而他还没有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最高境界。

  这漫长的六年岁月,只是一场自苦其身、空虚无益的苦行。他的肉体已被折磨得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只剩下一身柴骨,一口幽气了。

  这一天,晓星已坠,朝曦东升。释迦牟尼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来,走向尼连禅河。他想在清净的河水里洗一洗身上的污垢。不料,两腿发软,头脑昏晕,竟然瘫倒在尼连禅河滩上,人事不省。

  这时,有一个名叫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草原上放牧,头上顶着一罐牛奶,从河边经过。她正走着,见沙滩上躺着一个人。近前一看,方才明白,昏倒在地上的原来是一个又饥又渴、受尽折磨的出家人。少女顿生怜恤之心,端起奶罐,对着释迦牟尼的嘴,就往里灌奶。可是怎么也灌不进去。

  少女陀波罗急中生智,索性自己喝了一口奶,含在口中,附身嘴对嘴,往释迦牟尼的嘴里喂奶。释迦牟尼一口口地咽下去。喝了鲜奶以后,他感到浑身热力倍增,五体通畅,精血复生,慢慢苏醒过来,睁睛一看,原来是一个陌生的少女在喂自己奶,不由得由衷地感恩。那善良的少女却现出行若无其事的神情,忽然举起空空的奶罐,啪地摔碎在地上了。

  释迦牟尼惶然不知所措,声怯气短地问道:“姑娘,你……你怎么把这好端端的罐子摔碎了?这……这太可惜了……”

  “嘻嘻,这有什么可惜的?”陀波罗反而喜不自禁,天真地笑了,

  “这罐子是空的,空空的!”

  “可它还能装奶呀,姑娘。”

  “这罐子即使能装奶,也是空的。”少女轻快地说,“尊敬的出家人,别看牛奶喝到你腹中,你的体腹也是空的。你想的,你说的,你行的,还有你自己,都是空空的也,世间就没有实相!它本来就不是罐子。”

  说完,她用脚踢了踢地上瓦罐的碎屑,扬长而去。

  太子纹丝不动地伫立在河畔,在异样的寂静中陷入沉思。顷刻,他不由得顿开悟觉,从内心里惊呼一声:空空空!超脱尘俗,意境空灵,解悟过人,发人深省。啊,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