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释迦牟尼 | 上页 下页 |
三二 |
|
那救命牧女有意无意地一番戏谈,寓意深远,发人沉思。释迦牟尼恍然领悟:人我皆空,世事皆空,万法皆空,生死皆空,念念皆空。倘如进入空灵无我的幽境,就再不会轮回生死,大悟成佛了。 一直困惑不解、处于悬足倒挂的释迦牟尼,顷刻之间,受到了一次令人猛醒的点化。于是,他朝着少女陀波罗远去的方向,跪伏在地,叩拜不止。 住山将就度流年,能成正道能成我。 后来,这位人类未来的佛祖,果然创立了“四大皆空”的佛理,百世流传。 “四大皆空”。空去了哪些“四大”呢? 佛门所讲的四大,也称四界,是指地、水、火、风四种色法构成的四种物质因素。 最早,“四大”的观念并不是佛教发明的,只是前人认为它们“皆有”;而佛门臆断它们“皆空”。地、水、火、风,这四大物质元素,是人类对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和地位。比如,中国的儒家经典《尚书·洪范》篇中所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印度古《吠陀经》中,认为世界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地水风火空”;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也曾提出,“气水土火”是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基本元素。总之,这都是大自然界物理现象的基本要素。 佛陀倡导的四大皆空,是沿用古代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加以深化的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宇宙存在的物理现象: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进而,又可以把它们推之为人类的生理物理现象: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凉热属于“火大”;呼吸元气属于“风大”。如果从“四大”的物性上分析,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气流属于“风大”。然而,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它们终归是物质现象,而无法概括为精神现象。 佛祖和他的信徒们,在寻求超越自我的征途中,认为,“四大”乃是构成一切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也是形成一切生命的种子。试看一切物象,“四大”和谐,便会蒸蒸成长,欣欣向荣;“四大”相克,就会萎靡颠倒,归于毁灭。大自然如此,生命也是如此。云散水流去,人寂天地空。人身无常,生命是空!《圆觉经》说得好:“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将在何处?” 佛教是理性的信仰,是理性的宗教。因而,后世弟子们记录下的也均是佛陀生前理性的发言。现代的科学家听了也不能不为之叹服: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四大? 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焰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体。所谓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暖气均融,温和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调,便生病苦。① ①见《金刚经论》。 当释迦牟尼昏厥在河滩上,那牧女给他嘴对嘴喂奶时,被五个弟子偷眼觑见了。这还了得,师傅在与一个过路的少女亲嘴儿!犯了出家人的大戒!破了净土的大忌,非同小可! “喂,你们看见了吧,王太子究竟是个王太子,他修行了六年,还没忘了女色!” “天哪,他怎么能干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丑事。我们受骗了!” …… 他们一边蔑视地偷觑,一边悄声地说长道短。 五个弟子中有一个叫摩男俱利的,他是太子的堂兄提婆达多派来的。此人明里来找太子回宫,暗里是接受提婆达多的密谋,妄图把太子害死在荒野,然后由提婆达多继承王位。初来的时候,摩男俱利被太子的高尚行为和普渡众生的理想所感动,一度灭了杀心,毅然拜师出家。这会儿,他见太子在修道中出了“破绽”,又复生了杀机。他想,只要肯下毒手,就可以回去向提婆达多交账,自己再享王宫的富贵荣华。主意拿起,为了暗下毒手,趁人不注意,他一个人偷偷地溜了。 释迦牟尼喝了牧女陀波罗的牛奶,听了她说的话以后,感到胜缘佳遇,心胸大悟,便离开尼连禅河畔,回头去找憍陈如五人。可是,徜徉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他们,便独自一人向前面的伽耶山走去。 憍陈如等四人,一路上不见摩男俱利,以为他迷了路,四个人就到处寻找。这时,已经夕阳西下,伽耶山蒙上一片晚霞,夕阳收起余晖,山峰上沉沉的暮霭渐浓。 他们正在边走边四处张望,忽然憍陈如喊道:“喂,你们看,山崖上是谁?” “俱利,俱利,是摩男俱利!” ……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