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麦克阿瑟 | 上页 下页
一八


  这时,一种新的威胁出现了。“卡斯特”的密码破译人员在聚精会神地倾听着拉包尔频繁的报务活动,发现日军正打算在莫尔斯比港右翼的米尔恩湾实施二线登陆。那里有一个比莫尔斯比港还要好的良港,麦克阿瑟已经在那里开始修建他的三个机场。如果这些地方落在日本人手中,将是件灾难性的事件:日军轰炸机就可能威胁到麦克阿瑟在澳大利亚东北部、莫尔斯比港、瓜达卡纳尔等地新建的空军基地。从米尔恩湾出发,可轻而易举地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夺取只有230英里的莫尔斯比港。

  这一次,麦克阿瑟相信密码破译人员了,并秘密地向那里增援部队。这样一来,日本人上当了。他们严重地低估了米尔恩湾的防御力量。8月25日,他们用1500人实施登陆,遇到了顽强而猛烈的地面抗击和空中袭击。四天后,他们有770人增援登陆,但也无济于事。经过大约一个星期的激战之后,日军命令残存的部队撤退,留下了600具尸体。

  这次很少为人所知的战役可以说是某种里程碑,是日军在这次战争中首次被阻止在海滩上。这次胜利,像珊瑚海和中途岛一样,从根本上说又是“卡斯特”

  密码破译人员的胜利。但由于密码破译绝对保密,所以那些设计胜利蓝图的人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荣誉。

  这时在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的第7师已经赶到,成功地将堀井富太朗亲率的部队阻止在莫尔斯比港背后20英里高的山脊上。麦克阿瑟开始制定反攻计划。

  他分兵三路:第1路从科科达小路追击敌人;第2路采用迂回战术,从莫尔兹比港以东翻越欧文·斯坦利岭,从背后切断日军的退路,将日军在回到布纳前合围在平地上;第3路从米尔恩湾沿巴布亚海岸向布纳进行侧面交锋。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尤其是第二条线,意味着盟军要像日军一样接受艰难山路的考验。

  日军边打边撤,而参加合围作战的部队却经历了最艰苦的磨炼和考验:雨下个不停,山道泥泞,深水过膝,再加上皮肤病和蚊虫的叮咬,使本来就艰辛的长途跋涉变得更加漫长,这是一条比“该死的敌人”

  更“该死”的山道。士兵们精疲力尽,只得在丛林中爬行,这使他们的身上长满了痛苦不堪的丛林疮。由于空投物资分散,补给又跟不上,导致行军速度减慢,未能合围堀井的部队,日军成了漏网之鱼,并与布纳守军部队会师。

  11月14日,麦克阿瑟下令按照原计划执行。

  第一和第三路分别由澳军第7师和美军第32师从北面及南面攻击布纳。领命而去的将士受初期胜利的鼓舞,士气高昂,可他们哪里知道,一场血战在等待着他们,这场可怕战争甚至要比欧文·斯坦利泥泞的山岭更令人诅咒!

  11月16日,美军向盘踞在布纳的日军发起了总攻。部队分兵几路向各自目标靠拢。日军在滩头阵地修筑防御工事,在任何可能的地方筑起地堡和机枪掩体,使任何的正面进攻都处于交叉火力网中,而从侧面进攻则会陷入泥潭,自取灭亡。不仅地理环境于美澳军不利,就是天时也来作对。持续的高温和连阴雨使部队近乎瘫痪。由于穿越丛林,涉过沼泽时,已耗尽了精力,如此一来,更是大伤元气,寸步难行,近乎处于停滞状态。

  在这一危极时刻,麦克阿瑟想起了早已被冷落一旁的艾克尔伯格,指望他能像他的“秘密武器”而在战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奉命在澳洲训练41师的艾克尔伯格被请回莫尔兹比港。临别时,麦克阿瑟直接了当地说:“去拿下布纳,否则别活着见我。”

  在恶劣环境中苦熬的前线将士们,由于疾病横行、食物不足而完全丧失了斗志。他们根本没有打仗的念头和前进的动力,甚至于明知敌人躲在树背后,也不愿开枪射击。面对这种可悲的局面,艾克尔伯格立刻进行了整顿,他先撤了以哈丁为首的一批平庸之辈,调整了指挥系统,重新部署了作战计划,改善后勤供应,补充了武器装备。

  12月5日,兵精粮足的32师重新投入战斗。

  经过殊死拼杀后终于夺取了戈纳。但盟军只是在名义上夺取了戈纳和布纳,在布纳附近还有上万日军守在坚固阵地上。要最终把日军赶走还要有一段艰苦的过程。在此后的战斗中,几乎是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甚至出现了令人“绝望的局面”。直到圣诞节后的1月3日,形势才逐渐明朗,1月22日,美澳军全歼尚未撤走的日军,使巴布亚战役很快宣告胜利。

  在瓜岛方面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卷土重来,开始对瓜岛展开新的攻势。12月中旬,日军的进攻受挫,节节败退。死伤无数。这迫使日军做出停战决定。瓜岛战役随着日军的撤离而告结束。

  瓜岛及巴布亚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战略转折点,日军由全面的进攻转入全面的防御。他们所损失的不光是日本将士的性命及其精锐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士气,而且就此一蹶不振,壮志难酬。

  战争虽然暂告一段落,但日军的顽强抵抗即深深地震憾了麦克阿瑟,要打败日本,并非如意料中那么“一推就倒”。而是需要动用全国人民的爱国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