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罗斯福传 | 上页 下页 |
五八 |
|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从自己本国家和本民族的实际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什么抽象的高度道义标准出发的。美国在远东的实际利益直接决定了美国在中日战争中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实际上,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互相作用于胡佛政府的外交活动,并且继续制约着罗斯福政府的远东外交政策。 因此,胡佛总统采取了"以高度道义标准为出发点的外交行动"。他除了对事态表示遗憾和忧虑之外,还竭力将他的国务卿享利·史汀生拉向与自己一样的保守立场上来。他只是口头表示要与国际联盟合作处理中日争端,但当英国公使约翰·西蒙爵士要求美国保证与国际联盟的制裁合作时,胡佛几乎是出于本能地予以拒绝。他甚至在某些场合的发言中流露出了一些纵容日本侵略和"祸水北引"的思想。 史汀生则日益认识到所谓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的"和解外交"不过是虚妄的托词而已。1931年10月,日机轰炸锦州,大有进犯关内之势,11月占领齐齐哈尔,史汀生立即向日本外务省发出强硬声明,公开指责日本违反《九国公约》和《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并严正照会日本政府说,进攻锦州将被认为是"完全不正当的侵略行为"。11月底,他当面要求胡佛总统重新考虑对日禁运或经济制裁的问题,但是被拒绝了。 193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锦州,怒不可遏的史汀生在1月7日向日中两国政府发出了照会,即著名的所谓"不承认主义":“鉴于目前的局势及在此局势下美国本身的权利与责任,美国政府认为它有义务照会日本帝国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政府不能认可任何事实上的态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结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公民的条约权利——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合法而获致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① ①《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美国政府发表的白皮书,1949年)第466—467页。 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胡佛总统对史汀生"不承认主义"的概念是感到讨厌的。“尽管他同史汀生国务卿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公开破裂。胡佛总统坚决反对经济制裁和其他强制手段,他认为"不承认主义"充其量只能用以作道义上的劝说,或诉诸人类的道德良知和判断"。但后来,"不承认主义"一度受到赞誉时,赋闲在野的胡佛又声称是自己的发明。 日本军国主义根本就没有理会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女特务川岛芳子等奉命策划了上海的所谓"日本和尚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进犯上海。于是,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就此爆发。英法美出于保护集中于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的在华投资和本国侨民,增调了陆海军以示姿态。这时,史汀生向参议院发表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公开信,重申了"门户开放"原则、《九国公约》和"不承认主义",并要求其他国家也能采取"不承认主义"的立场。他指出:如果日本违犯中国完整,根据华盛顿会议的条约,美国也可自由建造战舰,并要在太平洋岛屿上无限制设防。 这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与现实。富兰克林·罗斯福对中国并不陌生。只要在谈话中一涉及到有关中国的话题,他就会引人入胜地向他的听众大讲特讲他外祖父沃伦·德拉诺在中国经营时的传奇故事,中国内部的不少人也希望新当选的罗斯福修订美国的对外政策,他们甚至希望罗斯福总统把那些早年对华事物的持久感情作为他对华政策的基础。 但是,罗斯福却无意使美国较深地卷入东亚事务。在1937年以前,罗斯福满足于对中国问题采取一种被动的"不干涉主义"的态度。当时他的旨趣和优先考虑是在别的地方。他在亚洲最重要的短期目标是避免同日本冲突并限制任何对抗的危险。这就意味着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置身于中国问题之外。因此,在他总统任期的头5年里,罗斯福倡导一种本质上消极的政策,它与胡佛或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同时,美国学者罗伯特·梅斯尔认为,罗斯福在涉及严肃的对华政策时动辄兴致盎然地谈论他的家族与中国的渊源——这种表面上的浅薄恰恰不在于怀旧,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即通过宣称他对这个追溯到先辈们的话题有长期亲身的了解,从而确定自己对中国政策的垄断。在他的全部总统任内,罗斯福为自己保留了在中国问题上应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裁决权利。而战时保密的需要更加强了这种政策上的中央专断。其实,罗斯福根本算不上什么“中国通",倒是由于与海军有特殊渊源,他的眼光从未离开过太平洋,这样就理所当然地对日本的情况比较了解。 1933年1月9日,罗斯福在海德公园会晤了史汀生,向他表明了将在外交事务方面继续合作的愿望。会晤表明,罗斯福选择了胡佛和史汀生的大部分政策。他尤其赞同他们对日本侵占满洲一事做出的反应。史汀生告诉他,国际联盟对中日纠纷即将做出裁决,而下届政府的态度会从根本上影响国联的意见。罗斯福表示赞同史汀生不承认日本对满洲的占领。于是,史汀生通告全国,他的不承认立场将继续有效。次日(即1月17日),罗斯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声称:“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维护国际条约的神圣不可侵犯,这是整个国际关系赖以确立的基石。”这同史汀生主义的思想大体相同。 罗斯福宣誓就职后,他的远东政策同前任政府相比如出一辙,没有什么新内容。1933年6月,美国向中国提供了5000万美元棉麦贷款,以资助正加紧"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蒋介石政府,同时也等于推销了大萧条期间美国严重过剩的农产起。同年,美驻华大使纳尔逊·约翰逊建议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孔祥熙积极支持中国的土地改革和税务改革,以抵消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号召力,孔祥熙的回答令美国政府大失所望。孔说解决农民不满的办法是增强军事力量和加紧围剿赤色分子。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