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林肯 | 上页 下页 |
三 |
|
一天早上,林肯姐弟俩正在地里劳动,忽听远远传来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他们抬眼望去,但见大道上有一辆驷马套车正飞驰而来。当车驶近,他们看到头一个跳下来的竟是日夜盼望中的爸爸时,不由惊喜交集。 随后跳下的是一位陌生的少妇,以及尾随的三个少男少女。这时,姐弟俩又不禁暗暗纳闷:“他们都十分面生,从何而来?来我们家干啥?还带来这么些家什呢!?” 父亲很快察出了这点,便赶忙作了介绍:“孩子们,她是你们的新妈妈,快过来行见面礼吧!”小林肯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这位和气亲切、谈吐不俗的继母和她跟前夫生下的三个子女,他们是13岁的萨拉·伊丽莎白、10岁的马蒂尔达和9岁的约翰·约翰斯顿。他们一齐动手,从车上卸下一大堆家具:一床羽毛褥垫、几个枕头、一张核桃木黑柜、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口大衣箱,以及锅、壶、刀、叉、汤匙等炊具和餐具。 萨拉·布什·约翰斯顿和她那三个孩子的到来,给这个破碎的家庭带来了缺月重圆的乐趣,注入了另一全新的生机。继母不仅给了小林肯以温厚母爱,更重要的是鼓舞了他那争强好胜和自力更生的进取心。 1820年,小林肯11岁时,父亲和继母又给了他上学的机会。不过,那时的鸽子河畔地处荒僻,校舍和师资条件都很差。学校开学只能是在冬季农事休闲时期,偶尔有本身文化素质就很差的教师来到鸽子河,也只能给孩子们教一些读、写、算之类的基础知识;待老师一走,学校也跟着关门大吉。多年之后,亚伯拉罕·林肯回忆道:“这一时期,我全部上学的时间加在一起还不到一年哩。” 尽管少年时代的林肯在学校的时间还不足一年,但他却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他酷爱读书,几乎见书就读,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由于家境贫困,委实买不起书。家里除有一本《圣经》外,别无其他的书籍。 有时他不得不步行好多里路去向人家借书看。据林肯后来的回忆,在借来阅读的书中,有一本是帕森·威姆斯撰写的《华盛顿传》,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从读书中汲取的最大精神财富,乃是领悟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全靠有锲而不舍、始终不懈的追求和脚踏实地、艰苦卓绝的奋斗。 领悟到读书的要旨和个人的乐趣后,亚伯拉罕·林肯把能找到的书几乎都读了个够。多年之后,丹尼斯·汉克斯在回忆自己表弟刻苦攻读的情景时,不胜感慨地说道:“亚伯从12岁起,总爱怀里揣着书本,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不带一本书出工的。他耕地前一定要带着书和玉米饼子,晌午时分便坐在树底下边读书边吃干粮。晚上收工回家,他又把椅子往烟囱边一放,背靠着墙壁埋头读起书来。”在那阴沉艰辛的岁月,正是书籍点亮了他心头的火炬,让它熊熊燃烧,成为不懈进击的一盏明灯。 同龄人对小林肯如此热衷于读书,沉醉于涂写都大惑不解,大多数农村少男甚至认为亚伯的个性“古怪”:他不仅埋头看书,用木炭在铁锹上涂涂写写,而且在念过《肯塔基教师》这本书后,还提出疑问:“谁最有权利进行控诉?是印第安人还是黑人?”随后便在玉米地里大发议论,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亚伯长得魁梧了。到17岁那年,他的身高已接近6英尺4英寸,身强力壮,是个挺棒的小伙子了。这时,他担负着户外的主要劳动,包括砍烧灌木、斫伐大树、开荒造田、劈栅栏条、剥玉米皮、宰杀牲畜、帮邻居盖房子、收割庄稼等等。有时,他还外出打短工,每天挣25分钱,解决个人的衣食住宿费用。林肯还当过水果店的伙计、农场雇工、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以及其他各种体力重活。他还是当地著名的摔跤能手,还善于模仿某些地方怪物的滑稽举止,逗得旁观者一阵哈哈大笑。 在繁忙紧张之余,小亚伯总忘不了通过多种渠道猎取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后来他常怀着自豪的心情宣称,他的学问都是“顺手捡来的”。 他经常为家里写信,邻居家的信也全由他一手包揽。他认为,通过勤写勤练,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他在写信时会不停地大声提问:“你在信里都想写些什么?你准备怎样表达?你确实认为这样表达最好,还是另有更好的表达方法?”他爱听各种民歌小调,常把歌词中富有乡土气息和寓意深邃的部分全都默记下来。 亚伯曾经徒步30英里,去法院听律师们唇枪舌剑的辩论。他欣赏律师们那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的辩护和配合得体、雄浑有力的手势。他听着听着,便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有时还学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当时的福音传教士也常云游鸽子河垦区,亚伯便兴致勃勃地赶到布道现场,聆听教士们那扣人心弦、摄人精魂的说教,观察他们舒卷自如的手臂,回来后也模仿着学将起来,并自以为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就家庭成员而言,一生中给予亚伯拉罕·林肯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的继母萨拉·布什·林肯了。这位精于理家的好主妇不仅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而且劳动认真、踏实、屋内室外被她拾掇得井井有条。全家人的生活虽然过得十分清苦,但她仍然乐观自然,甘之如饴。她还善于体贴人、关心人、屈身守分、休戚与共。每当亚伯烦恼时,她常常伸出母爱之手去抚慰他,鼓励他。继母对他的无声感染力让亚伯永生难忘。 4.离家独闯天涯 随着年岁的增长,亚伯拉罕·林肯已经不满足于“修理地球”的生计,而热衷于走向更大的社会群体,同形形色色的人士交往了。 詹姆斯·泰勒是个经营渡船行业的船主,住在安德森河口。他经营的渡船往来于俄亥俄河两岸,承运过往旅客和各类货物。18岁的亚伯拉罕·林肯当过他的农场雇工,还协助他摆渡。俄亥俄河素有“美国文明的大动脉”之称。河面流淌着美国的青春活力:满载农产品的成批平底船、来自工业区的大小货船、载运家小什物的走舸,以及各种汽艇、船舶、方舟都在这里交汇,川流不息,一泻千里。亚伯看着看着,不由神思飞扬。他也模仿着造了一艘渡船,专门把旅客从码头直接运送到停泊于河心的汽艇上,从中首次体味到了自立、创业的甘苦。 詹姆斯·金特里是个大农场主兼业主。他拥有鸽子河垦区的一些最大的农场,还控管着俄亥俄河畔的一处码头。他对19岁的林肯进行了多方了解后,确信他是个精明能干、诚实可靠的小伙子,便开始雇佣他当货船水手。金特里先要亚伯建造一条平底船,准备装一船农产品沿“群河之父”的密西西比河运到新奥尔良出售。为了慎重起见,金特里特意增派自己的儿子艾伦辅佐他。他们把货物装上船,便在这宽阔迂回的大河中顺流而下,朝新奥尔良急驶而去。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