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林肯 | 上页 下页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迫使托马斯·林肯又要举家西移了。

  这就是他在霍詹维尔原诺林河农场和当地诺布河农场的产权问题上所打的两场官司。当时,美国的奴隶制正长盛不衰,哈丁县的一个农场主在1816年就拥有58名黑人奴隶。

  美洲的黑人奴隶制最早要追溯到1619年,那年头一批非洲黑人被贩卖到南部的弗吉尼亚州当奴隶。1775年至1783年的独立战争之后,美国人民虽然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却没有实现消灭奴隶制的这一民主革命进程。这样,在美国就同时存在着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北部的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和南部的种植场黑人奴隶制。

  正如亚伯拉罕·林肯后来所写的那样,他父亲托马斯·林肯之所以决定举家西迁到印第安纳州,“部分是因为奴隶制问题,主要是因地契上的纠纷”。

  1816年12月,托马斯·林肯带着南希、萨拉和年方8岁的小林肯,牵着四匹马和一些最必需的家什,离开肯塔基州北上,渡过俄亥俄河,进入当时的印第安纳州佩里(后改名为斯宾塞县)。他们在丘陵起伏、林木丛生的原始荒野中长途跋涉,披荆斩棘,辟路前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高大乔木、连绵不断的灌木丛和攀援直上的粗壮藤葛,薄雾笼罩着荒凉的大地,阴冷的湿气从地下喷吐而出,寒冬季节更是砭人肌骨。林肯日后回忆道:“那里尽是大片荒野,熊群走兽出没林区,豹子吼声震撼夜空,充满了恐怖。”那里的移民寥若晨星,每隔二三英里才能碰上一家农户。

  托马斯·林肯一家四口人就这样历尽艰辛,来到距俄亥俄河约16英里的鸽子河畔。他们在一处较为开阔的高地上,匆忙中搭起了一座半敞窝棚。敞开的那一边,燃烧着一堆篝火,昼夜不熄。

  那年寒冬,托马斯·林肯在到达斯宾塞县之后的几周内,依靠邻居和8岁的小林肯的帮助,终于盖起了一栋20英尺长、18英尺宽的三面单坡顶的带阁楼小木屋,冬天只有一只炉子御寒。此外,他又购置了160公顷的林地。从此,托马斯·林肯一家又有了新居,他们和其他众多的移民一样,开垦着长期沉睡的处女地,开拓着中西部的新垦区。

  头一年的创业是异常艰苦的,恰如亚伯拉罕·林肯后来所写的,“日子过得极其艰辛。”他们要种上庄稼,就必须砍倒林木,清除杂草,然后在少得可怜的几英亩土地上挖掘满是草根的荒地。他们吃的多是从林子里捕猎的鹿、熊、野鹅、野鸭和野火鸡等野味。春去秋来,姐弟俩常光着脚板去采摘榛果等野果回家食用,父亲则用草烟熏走树上的野蜂然后割蜜吃,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住处附近缺水,托马斯·林肯辛辛苦苦打出的几口水井,全都干涸了。这时姐弟俩又不得不到一英里外的地方去打泉水应急。晚上,小林肯一家则用木柴、松明子和野猪油照明,生活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也就在1816年冬,与林肯一家蜂拥而来印第安纳州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移民。他们或者坐着大车穿过东部山脉的隘口,或者乘坐平底船、驳船和汽艇沿着俄亥俄河向西部涌来,争相购买每英亩才两美元的国有土地。在通往西部的大小道路和移民踩出的小径上,到处是遗弃的破车轮胎、辐条和轮圈,还有生锈的铁锅和饿殍骷髅,以及冻毙、病死的人兽枯骨。大批移民潮遇上传染疾病或连续阴雨、风暴、大风雪而倒毙道旁的比比皆是。不过,像林肯一家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到达鸽子河畔并最后盖房筑舍的幸运儿,毕竟也有不少。1816年,印第安纳已作为一个独立州加入了美国联邦。

  早在1781年,美国在独立后制定并实施了第一部名为《邦联条例》的宪法。条例规定,美国是一邦联制国家,由13个独立州组成。当时中央政府的权力有限,邦联会议的主席只能通过各州行政当局去行使权力。178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宪法,将邦联制改为联邦制,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不过,各州在内政方面仍享有很大权力,可以维持其特殊制度不变。1789年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第一任总统,成为“依靠自己的品德和时运而崛起的伟人”。

  178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还规定,俄亥俄河西北各垦殖区的居民只要达到6万人,就可以取得独立州的资格而参加联邦,与原有13个州享有同等权利。正是因为印第安纳州已具备了加入联邦的条件,这时幼小的亚伯拉罕·林肯便开始在脑海中寻思:“联邦?联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3.书籍点拨了小林肯的慧心

  1818年10月5日,林肯34岁的母亲南希·汉克斯因患“毒奶症”被死神夺走了生命。她安详地躺在屋角的木床上,溘然长逝。随之而来的是丧母失妻的悲恸和艰苦的创业生涯:11岁的姐姐萨拉本能地主持家务,承担起了一个主妇的全部劳作;9岁的小林肯也不得不披星戴月,跟随爸爸开垦更多的荒地,种上庄稼,把农场扎扎实实地经营好。好在这时林肯家里添了一位孤儿丹尼斯·汉克斯。他是小林肯的表哥,父母双亡后投奔到林肯家。这样,两颗破碎的心常常碰撞在一起,稍慰生活的枯寂,缓解了劳作的苦累。

  一个失去朝夕厮守、相依为命的爱妻的鳏夫,其日子是很不好过的。

  这时的托马斯·林肯灵机一动,忆起了老家肯塔基州哈丁县的寡妇萨拉·布什·约翰斯顿。假如这位温文尔雅的劳动妇女没有改嫁,岂不是自己续弦的好对象吗?想到这里,托马斯·林肯那颗躁动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

  南希去世一个月后,托马斯·林肯决定暂时离家远行,去肯塔基州试试自己的运气。他急不可耐地穿越丛林,渡过俄亥俄河,直奔哈丁县的寡妇家。

  天无绝人之路,命运之神终于垂顾了不幸的托马斯·林肯:萨拉·布什·约翰斯顿以其和蔼可亲接纳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求偶者,双方相见恨晚。1818年12月2日,托马斯·林肯与这位高大壮硕、面色红润的寡妇结成了百年之好,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