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共往事钩沉·千秋功过 | 上页 下页
三六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问题,要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这个指示使延安和重庆文化思想界开展了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热烈讨论。

  在重庆文化界讨论中,提出了“旧形式的利用”问题,即“旧瓶装新酒”,利用旧形式来表现抗日革命新内容。

  当时,向林冰就此提出了一个论点,说“民间文艺形式”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认为“五四”时兴起的各种革命的新文艺只是“移植形式”,是从外国来的,不是民族的形式。向林冰的意见实际上全盘否定了因为受了外来进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新文化传统。

  重庆文艺界的许多人不同意向林冰把“民间形式”说成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但他们肯定民间文艺形式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胡风不同意向林冰的观点,也不赞同和向林冰不一致的一些人的意见。1940年10月至12月,他写了题为《论民族形式问题》的长篇论文。

  胡风特别强调外来文艺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并坚决捍卫这种新文艺的传统。五四新文艺接受了世界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无产阶级的文艺思想、方法和形式的影响。

  胡风强调外来文艺形式的意义,强调五四文学革命的传统,都是正确的,但他的意见中也有一些偏颇。

  在这次讨论中,胡风不仅是向林冰等人的“论敌”,而且与周扬、郭沫若、艾思奇等文化界名人公开对垒。

  他的正确观点没得到应有的肯定,反因理论上的偏颇之处,被认为是否定无产阶级思想对五四文学革命的领导,是反对毛泽东关于民族形式的理论,是对祖国文化传统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从而受到了长期的不公正的批判。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避开国民党的迫害,中共中央南方局把在重庆、桂林的大批进步人士转移到香港。同年底,香港沦陷。1942年3月,胡风又回到桂林,组织了南天出版社,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等文艺书刊。1943年3月,胡风又回到重庆。读到了包括毛泽东《讲话》在内的《整风文献》,使他受到鼓舞,同时对《讲话》中的某些观点也有自己的理解。

  文艺界的某些领导者根据《讲话》精神认为,当前主要应反对“非政治倾向”,首先要解决文艺是为什么人、为哪个阶级的问题。

  胡风则从国统区进步文艺界的实际状况及文艺创作本身的规律出发,认为当前应反对的主要倾向是“主观教条主义”、“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要求作家“战斗意志的燃烧和情绪的饱满”。

  1945年1月,胡风主编出版的《希望》杂志创刊号,发表了舒芜的长篇哲学论文《论主观》。该文从宇宙本性、人类历史、论证了“主观”的意义和作用。

  胡风在《编后记》中高度评价这篇文章。

  §胡风没有接受批评,而且表示反感

  《希望》第2期,又发表了舒芜的另一篇长篇论文《论中庸》。据胡风在《编后记》中说,本文是作者对《论主观》的补充,其中心论点是个性解放。

  人们把舒芜的文章同延安整风及《讲话》精神联系起来。

  整风主要反对主观主义;《讲话》强调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要求作家深入社会生活。而胡风主编的《希望》却宣传主观精神的重要性,宣扬“个性解放”,这岂不是从思想根源上论证他所强国的“主观战斗精神”?

  《希望》第1期出版不久,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的负责文艺工作的同志召开了小型座谈会,批评胡风及《希望》的思想倾向。胡风没有接受批评,而且表示反感。

  1948年,一批共产党员在香港创办《大众文艺丛刊》,相继发表了邵荃麟的《论主观问题》、乔冠华的《文艺创作与主观》、胡绳的《评路翎的短篇小说》和《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林默涵的《个性解放与集体主义》等文,点名批评胡风。

  胡风没有被这些批评所说服,也没有马上反驳。

  1948年9月胡风写了《论现实主义的路》小册子,作为对批评者们的总答复。

  在这本小册子里,胡风从实际出发,历史地、正面地论述文艺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深入批判了“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

  他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实际状况出发,认为“知识分子有不少是从贫困的处境里面苦斗出来的,他们在生活上和劳苦人民原就有过或有着某种联系”;“知识分子有不少是在反叛旧的社会出身,被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斗争和社会斗争所教育出来的,他们和先进的人民原本有过或有着各种状态的结合”;他们大多数是“劳动力出卖者”,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是传播先进思想的桥梁;胡风关于知识分子的这些精辟见解,被认为是做了“知识分子的辩护人”,拒绝学习马列主义,反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实际上,在这篇小册子中,胡风也讲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缺陷,以及知识分子作家思想改造和人民相结合的问题。

  这场论战的对方是邵荃麟、林默涵、胡绳、乔冠华等人。

  胡风说他“在着手之前,颇有踌躇,有过顾虑”。并一再声明,这些人都是他“所尊敬的友人”,希望这些讨论是“对事不对人”请予谅解。

  1949年7月2日,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茅盾在大会上宣读了题为《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报告的第三部分谈到了关于文艺中的“主观”问题,“主观”问题是作家的立场问题,是作家怎样彻底放弃小资产阶级立场,而在思想与生活中真正的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问题,直截了当地对胡风所持的文艺观点进行了反驳,成了后来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一个基调。

  §形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胡风创作了大量讴歌党和人民的新诗。但是,胡风的作品要公开发表越来越困难。

  1951年9月24日至11月,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工作会议,决定在文艺干部中进行整风,澄清文艺界的各种错误思想,这次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文艺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在文艺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绝对领导。

  1952年3月,在整风运动领导机构出版的“内部通讯”中,发表了批评路翎在整风中公开宣传胡风文艺理论的通讯。

  同时,《文艺报》向部分读者分发了《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资料》小册子,要求读者发表意见。不久严厉批评胡风文艺思想的读者来信寄到编辑部。一场对胡风文艺思想的公开批判开始了。

  1952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继续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方向而奋斗》的社论,指出:当前文艺界的问题,“首先,也是主要的,是资产阶级思想对革命文艺的侵蚀”。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