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九五


  【“雪龙”号船】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南极考察、 运输两用船。1993年3月25日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我国购买后于1993年7月12日接回到上海。

  雪龙号船长167m, 宽22.6m, 满载吃水9m, 最大航速18节,冰区通过能力为1.2m当年冰、20cm雪、航速0.5节。船体结构和上层建筑设计环境温度零下50℃,4000kg/h蒸发量的锅炉可保证全船用汽。该船设计为A级破冰船硝船具备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和能够容纳两架大型直升飞机的起降平合、机库及配套系统。国家计委先后投入3100万资金,将该船改造成为科考和运输两用船。雪龙号船经二期改装,增加了新的考察队员生活区,新增床位51个;改装配备了大洋考察试验室200平方米,引进、安装CTD和ADCP等国际先进的大洋调查仪器设备,使雪龙船具备了南极考察活动站的能力。该船己执行了第十一至十五次南极考察以及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

  【中国南极长城站】

  1985年2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胜利建成中国南极长城站。长城站的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海拔10米,与北京的方位为:170°38′27″,距离北京17501.949公里。

  为了改善长城站的状况,使其更适应于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发展。1993年新建了食品库、综合库,总面积806平方米,更换了120千瓦3台发动机组,添置了汽车起重机和轮式装载机。1995年度的12次南极考察,经过长城站36名度夏和越冬队员的近3个月艰苦卓绝的忘我劳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彻底改变了长城站的站容站貌。建成了660平方米二层生活栋:除锈并油漆了6栋房、8个大储油罐和7个小油罐;进行上下水管道的清理改道;完成了油罐防溢油设施;恢复改造了原污水处理装置,排污口延伸至入海20米排放;新建西湖引水吊桥,完成文体、气象、发电栋的堵漏工程;拆除了4栋木板房,清除了站区北部的垃圾场、高架房地面、海面上和海边的丢弃物,进行部分垃圾的分类、处理;平整站区及修整道路。整个站区焕然一新。

  【中国南极中山站】

  1989年2月26日,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上胜利建成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的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海拔高度11米,与北京的方位为:32°30′50″,距离北京12553.160公里。

  中山站是我国南极考察向内陆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实验基地。为实施内陆断面考察计划,中山站购置了德国KASSB0HRER公司生产的PB240D型大型雪地车3辆,15吨雪橇2架,8吨雪橇1架。1993年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新建了气象激光雷达观测室和臭氧观测室两栋新建筑,总面积近70平方米。

  【中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

  中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位于黑龙江尚志市亚布力滑雪场, 北纬44.6度、东经128.5度,海拔高度为1374.8米,冬季比较寒冷,一、二月平均气温零下25℃左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该地区降水量丰富,每年10月中旬开始降雪,直到翌年5月除山顶仍然有积雪,一年的积雪期可常达半年之久。该滑雪场于承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时进行了重大改造,开通了至哈尔滨26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交通十分方便。我国南极考察越冬队员都在这里训练。

  【中国南极考察智利公寓】

  中国南极考察智利公寓作为中继站主要承担我国南极考察长城站考察队员的交接工作,以及为站上进行食品和急需物资的补给,加强与南美国家的南极考察合作。1995年度的第十二次南极考察,对公寓进行了维修。

  ㈡ 极地考察活动

  【中国南极考察队】

  1984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组成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1984年11月20日,由591名队员组成的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从上海出征。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胜利落成。至1999年4月,我国已派出15支南极考察队,先后有5条远洋考察船13次赴南极,航行了30万海里,运送了2500多人次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赴南极考察,建成了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和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先后完成了中国首次南大洋科学调查、“七五”和“八五”南极科考计划,开展了包括气象学、地球物理学、高空大气物理、电波传输等常年观测以及冰川、地质、地貌、环境、测绘、地矿、生物学、人体医学、海洋学等多学科考察与研究,采集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标本和数据。

  我国科学家发表了数十部极地研究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