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九四


  ㈢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研究内容

  ⒈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北极是大气海洋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全球大气气候关系统形成和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与海洋间能量、物质的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海-气、海-冰-气界面上。研究海-冰-气能量。物质交换,对正确理解北极地区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提高我国天气、气候和自然灾害预报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特征及其物理化学过程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我国气候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是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全球变化研究(IGBP)等到际气候环境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北极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重要源汇区,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极为敏感。北极地区是全球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本底区域,对研究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北极地区臭氧-UVB研究是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提出的重要研究领域,对研究全球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北极以冰雪为突出特征。由于冰雪的反照率高,几乎90%以上的太阳辐射被反射回字宙空间;同时冰雪在大气和海洋之间形成交换的屏障。近年的研究工作表明,发生在冰外缘带的物理过程是影响海冰融解和冻结、冰外缘线进退、上层海洋垂直对流、将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冰面与海面摩擦特性和热传导特性的差别导致冰外缘带局部气象条件的明显变化,大量稠冰的形成和流动,沿冰缘上升流和下降流的发生,冰舌、冰带、冰外缘急流、冰外缘涡旋的发生与变化等独特的物理过程。海冰及上覆积雪内保存着三年时间尺度的现代大气和海洋环境记录,对其进行研究可揭示水汽及杂质的来源,明确雪冰环境记录的形成过程,阐明现代大气环境的区域特征和人类污染状况。

  本次考察经由的海区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海,多条大型河流汇入该海区,陆源物质向加拿大海盆的输入,将影响北极加拿大海盆的生态结构和环境。西伯利亚陆架海海底由厚厚的沉积层覆盖,对该海区的现代沉积过程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可以揭示北冰洋沿岸陆海相互作用过程,了解陆架海与海盆之间物质交换特征和机理,揭示生源要素的源和汇的作用。

  ⒉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方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北冰洋海盆中由北极过程形成的低温高盐水体与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的交换,严重影响着这些大洋的海洋学环境。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和太平洋的白令海是两大洋水交换的必由之路,决定北冰洋在全球变化过程中对我国环境与资源的深刻影响。另外,在罗蒙诺索大海脊与西伯利亚陆架的衔接处是北冰洋两大海盆之间中、下层水交换的主要通道之一,对北极深层水的结构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将揭示白令海与楚科奇海水体交换以及欧业海盆与加拿大海盆水交换对加拿大海盆低温高盐水形成的贡献,分析这种过程对我国气候和海洋学环境之间的影响。通过对白令海、楚科奇海及海盆衔接区的水文、营养盐、化学示踪物及海冰的调查研究,阐明该海区的水系结构和环流特征及其与加拿大海盆的水体交换,提出北冰洋与北太平洋的水体交换和物质输运模式,探讨北冰洋与西太平洋和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国际上对于这一海区的研究较少,因而本项研究的成果将增加科学界对这一海域水交换特征的了解。

  ⒊北冰洋邻近海域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我国渔业发展的影啊。

  北极海洋中态系统与全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全球气候不和环境变化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作用和反馈。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生物泵作用驱动大气二氧化碳,不断进入海洋,推动海洋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在北极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形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北冰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地。

  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远洋渔业国家,现我国在海外的远洋渔船的总数有1000余艘,产值约3.5亿美元。其中分布在北太平洋从事作业的渔船约有120艘,占海外渔船总数的八分之一,而产量却占海外总产量的26.4%,因此,在北冰洋及周边公海海域进行结合海洋环境的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将对在该海域从事渔业生产的我国远洋渔船作业产生直接的指导意义,为我国在上述海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国极地考察工作简况

  ㈠ 组织机构和考察基地

  【国家海洋局南极考察办公室】

  国家海洋局南极考察办公室是承担我国极地考察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秘书处”、“计划处”、“科技处”、“条保处”、“财务处”、“外事处”等6个处级机构。基本任务是:组织协调和管理我国极地考察研究工作。其主要职责为:⑴组织拟定我国极地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统一组织协调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工作;研究极地工作的重大问题,向国家海洋局提出建议和报告。⑵组织拟定我国极地考察工作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报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后组织实施。⑶负责我国极地工作经费的申报、领拨、分配,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财务管理监督工作。⑷负责建立、购置不和管理我国极地考察基地及其设施、设备;管理南极训练基地。⑸负责组织和参加我国同各国极地考察机构的交流,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极地机构和国际极地合作活动。⑹负责协调国内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的极地科学考察计划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组织科学考察成果的鉴定和交流。⑺承担我国极地考察队的组织工作。⑻具体负责南极事务日常性工作。⑼负贡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的具体事务。⑽)承担国家海洋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

  经国家科委批准,1994年10月14日成立了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它是我国主管极地考察工作部门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担任。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就极地考察工作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咨询,组织学术交流,并对极地考察工作进行科学技术咨询,评价科学技术成果,指导科学考察活动。秘书处设在国家海洋局南极考察办公室。

  【中国极地研究所】

  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极地研究所于1989年10月10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中国极地考察研究的中心,对国外开放。其主要方向任务是:开展具有典型南极特征的又对我国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学科研究,开展极地环境、资源和新能源新材料等的考察研究;拟定南极各学科考察研究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实施考察计划:分析研究和保管南极标本、样品: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文集、期刊;进行国际间南极学术交流和合作考察研究。

  1993年以来, 极地所加大科研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低温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在-20℃、-400C、-60℃温度范围连续可控)和洁净实验室(面积33平方米,洁净度达到100级);先后引进美国L0WELL大学研制的DPS-4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WATERS毛细管电泳仪,C0ULTER微粒分析仪、德国ZEISS和瑞士LEIKA多功能高级光学显微镜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为高水平完成国家“八五”南极科考课题提供了硬件。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稳步加快极地专业学科和队伍建设。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