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死去活来-我与世界级企业巨头的对话 | 上页 下页
七一


  理念共享
  选择简单

  简单的东西是美好的东西,不幸的是很多人却体悟不出其中的甘美。许正勋从创业过程到管理原理,似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顺利得不能再顺利,甚至让人感到有些“傻人”撞大运之感。然而,在我们轻描淡写地挥出一些定论之前,还是分析一下在选择简单的背后,许正勋所背负的是什么。

  虽然许正勋切入高科技圈内时是一个非常的外行,这么多年做起高科技来非常地辛苦,8部车子坐坏了5部,但18年后,他早已是一位技术通,并把握住了公司的产品发展方向的方向盘。这是其一。

  虽然许正勋开了台湾企业之先河,接纳当时既无产品、又没有发明出特殊技术的三位工程师,并慷慨给了不少的股份,但三位工程师也没有都为许正勋一直服务到今天,一位是在6年以后离开,一位是在9年以后离开。但正是三位工程师当初让许正勋准确地抓住了进入高科技大门的敲门砖。

  虽然许正勋能在18年前就实行了人性化管理,但许正勋告诉我们说,全友公司还是有人才不断地流动出去创业,因为在台湾有卢、儿才能的年轻人都想自己创业。今天在台湾总部周围驻满了扫描仪的公司,而那些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从全友公司中出去的。尤其在1993年全友公司刚上市那一年,人才流动率居然高达400。但是许正勋说,“虽然当时对我们有些影响,但人才流动有时并不全是坏事,因为只有这样大批新人才能不断涌进来,你的企业才能不断保持新鲜血液。这是其二。

  有一年,有家公司派人到全友公司卧底偷技术,结果将一个部门的整票人都带走了,这个官司在台湾打了十几年,最后法官问许正勋,你是要打赢官司呢,还是要创造保护知识产品的法律来?许正勋选择了后者。这是其三。

  我们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到许正勋在选择简单的过程中确实背负了一些沉重的噪音,但是这些不妨碍他今天作为一个成功者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曾经问过几个企业家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美国人在商业运作、管理上的线条很简单,但为什么获得成功的偏偏是他们?

  许正勋也选择了简单。但仔细琢磨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许正勋所走过来的路线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得与失的辩证过程。中国有一个词很有意思叫“得失”,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字排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偶然现象。有“得”才有“失”,无所谓“失”也就无所谓“得”。一个人总想“得”,一声儿也不想要“失”,结果往往得到的最少。水是由两个完全不同的物质氢与氧结合而成的,你要得到水,就不仅只接受氧,还要接受氢,你不能将它们分开来分别接受,必须将其化合后接受才能得到水。成功往往是“得”与“失”相互包容的一个过程,在你想“得”的过程中往往也就接受了“失”。

  为什么成功者总能抓住机遇,不成功的人总也抓不住机遇?这并不是上帝的偏爱。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有想明白自己最终想要什么。所以当机会飘过来时,总爱患得患失,让机会流走。“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这是许正勋坚强的理念,因此他在遇见事情时首先分析的是里面有没有机会,只要有机会,他会不顾风险怎样,不顾现成的框架,他都会搏一下。

  如果当初三个工程师有现成的产品、有现成的技术,就会成为许正勋的不幸,因为三个工程师也许就归不到许正勋的旄下,许正勋也就很难圆上他的高科技之梦。

  虽然许正勋的一些人性化管理也没有锁住一些人员外流的脚步,但如果没有这种外流的危险,许正勋又怎能拼命吸纳新鲜血液?如果没有人性化管理,方方面面都管得很死,全友的员工怎会集体自觉加班加点?而全友公司又怎能在18年里创造出200多种专利来?

  许正勋参悟透了,因此,无论其在创业还是在管理上,都能轻松自如地抓到点子上。

  “失”并不可怕,但这只有在“内功”很强的前提下,才不致沦为一句大话。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