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一七


  他在实际步测中发觉,天安门的九间门楼其实宽窄不是等同的,实际上门楼的中间部分最大,四六间稍宽,三七、二八、一九间依次递减,但在人们的视觉中,却感到左右四间是对称的。这肯定巧妙地运用了视错觉原理。五百多年前的城楼设计者竟有这样的智慧!

  有人考证,天安门设计者是蒯祥;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设计者是蔡信。

  蒯祥生于明洪武年间江苏吴县一个木匠家庭。他父亲就是逻迹闻名的大木匠。子承父业,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蒯祥到而立之年时,木工艺术造诣就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征集全国能工巧匠云集北京,大规模兴建宫殿。蒯祥以其精湛手艺而入眩因蒯祥具有“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的绝技,深得主持工程的建筑师蔡信、杨青的赏识。

  永乐十八年(1420年)宫殿盖起来了,论功行赏,蒯祥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正统年间,蔡信、杨青等相继去世,北京许多营建工程,如重建三殿、修南池子一带、改建诸司衙门于承天门前两侧、新作西苑殿亭轩馆、兴建裕陵,特别是景泰年间营建大福隆寺等,均由蒯祥主持,作出了重要贡献。所谓“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预”之说,确实不是言过其实。他在建筑上的超群技艺,赢得了“蒯鲁班”的赞誉。现在南京博物馆的北京宫殿样图,还把蒯祥画在上面。

  因蒯祥后来定居北京,长期担任建筑宫室的官吏,官至工部侍郎,建筑方面卓尔超群,名声赫赫,因此都认为是他设计了天安门。

  但据年近古稀的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高级工程师于倬云先生讲,天安门的设计者应该是蔡信。实际上永乐十五年紫禁城宫殿已进入施工高潮,当时蒯祥才随明成祖从南京来到北京,主持宫殿施工,在此之前,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均已由蔡信完成了。

  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不管是谁,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充分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对钟灵写好两幅超级书法作品,也是巨大的激励和鞭策。

  天安门设计的智慧之光,也射进了钟灵的心灵:两条标语的字距不也可以利用视错觉原理进行安排吗?

  一个难题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全解决,拿了一个高分。但因为时间太紧迫,不容钟灵细细琢磨、再三推敲,标语写出来后,钟灵觉得尚未达到自己的理想程度,主要是字距不够均匀,从远处细看,“政府”两字显得过于紧凑了一些。

  接着,天安门城楼重檐中间,也就是后来悬挂国徽的地方,挂出了一个巨幅红布,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17个大字,这也是钟灵的书法杰作。

  不管钟灵的大名后来是否被录入各种各样的书法名人辞典,他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展出的书法杰作,使他当然地拥有不朽的声誉。

  钟灵的超级书法,是共和国诞生史诗中一行美丽的诗句。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开国大典临近之日,天安门城楼上,突然挂出了8盏大红宫灯。

  宫灯硕大无比。每一盏至少3个大人才能环抱过来。这些宫灯在随风飘荡的黄色流苏的衬托下,显得愈加红火。

  人们很难想到,这8盏宫灯是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的杰作。

  1949年9月30日,北京有家大报报道说:“天安门城楼顶上金碧辉煌,栋梁也粉刷一新,栋梁中间分悬着8个巨大的红灯。”这篇现场报道描写和叙述得过于平淡。实际上,这8盏宫灯是颇有一番来历的。当时,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把城楼的布置装饰任务,下达给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

  宣传部长张致祥对此很重视,亲自到天安门考察了一番,又把大红宫灯的设计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舞美队。

  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的抗敌剧社,建国后改名为战友文工团。

  当舞美队长苏凡从张致祥部长那里受领任务时,距举行开国大典只有20天时间了。

  张致祥感到时间紧迫,问苏凡对完成任务有什么困难。苏凡显得不慌不忙,好像早有准备,胸有成竹似的。

  苏凡虽是搞舞美的,成天乐呵呵,但接受任务时的表态决不是盲目乐观。

  他在部长面前没有和盘托出,有意打了一些埋伏。原来他手下有两个身份特殊的“才子”:一个叫肖野,年纪40开外;另一个叫森茂,年龄30开外。他们俩人原来都是日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对城楼的布置装饰来说,称得上是科班出身。

  肖野是一位左翼美术作家,30年代日本法西斯统治日益猖獗,他遭受迫害,被迫漂洋过海,逃亡到中国避难。他踏上中国土地不久,先在北平日伪满电影公司找到了一份美工师的工作。没多久,他与北平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头,撇下那份工作,通过敌工部分配到张家口人民剧院工作。这个剧院实际上就是抗敌剧社,“张家口人民剧院”是为工作方便对外称用的化名。肖野在剧院干得很出色,相继为《战斗里成长》、《戎冠秀》、《白毛女》等戏剧画了场景,还为剧本《战斗里成长》作了舞台美术设计,被行内奉为经典之作。

  森茂走出校门以后,穿上了军服,当了日本华北驻屯军宣传部的一名士兵。上司给的任务是绘制反共宣传画,规定不准他阅读马克思、毛泽东的著作。这反而激发了他的好奇心。结果,他心甘情愿地当了毛泽东著作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俘虏”,最后投奔了八路军。

  两位喜爱绘画艺术的日本美术家,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八路军队伍里积极从事中国的反法西斯正义事业。他们成为八路军队伍里的一员,不论到冀西小村,还是到冀中原大地,他们都走到哪里画到哪里。

  科班出身,长期的舞台美术创作实践,再加上汲取了中国北方农村风俗的丰富营养,使他们在进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的美术设计,能够得心应手,灵感勃发。

  他们分秒必争地分头忙碌着。张致祥和苏凡拿出大皮尺,到天安门测量各种需要的数据;肖野和森茂则开动脑筋忙于构思。为确保设计的准确性,两位日本美术家对一些重要的数据和尺寸,往往还要亲自前去测量。

  为提高工作效率,两位日本美术家的工作室,就开在天安门里面的西厢房。乍看上去,这里显得忙碌而凌乱,各种数据、资料和图纸都汇聚、堆积在这里。肖野和森茂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着,很快设计出了20幅各式各样的宫灯草图。

  张致祥连夜把这些草图送到周恩来办公室。

  深夜,在柔和的灯光下,周恩来审阅着一幅幅草图。看着看着,周恩来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露出了欣赏和赞美的神情。张致祥一直观察着周恩来的表情,现在他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果然,周恩来看上其中的一张图案:8盏太阳般宫灯的设计。

  周恩来端详了一会儿,拿起笔,对这幅图案的局部作了一些删改。

  他一边抹去金水桥栏上扎满彩球的设计,一边对张致祥说:“把城楼突出表现出来就行了,其他地方不要搞得太花哨。大会会场的设计,一定要保持一种既喜庆欢乐又严肃庄重的气氛。”

  周恩来的一席话体现他的大智慧。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就事论事。他所把握的基调,就是整个开国大典的基调。

  末了,周恩来要求张致祥,一定要在开国大典前两天就把8盏大红宫灯挂到天安门城楼上。

  张致祥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周恩来亲自下达的任务。

  开国大典前两天就要把8盏大红宫灯高高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就是军令状。

  宫灯设计已经得到周恩来首肯了,下半篇文章还很艰巨。宫灯叫谁去制作呢?

  舞美队长苏凡这些天享受起了宣传部长的待遇,他坐着配给张致祥的那辆小车,在整个城里满世界地跑。一嗅到一丝线索,他就坐车轰轰地赶过去,登门求才。然而,一次次的希望变成了失望。人家一听说这么大的宫灯就惊惊咋咋的了,见都没见过,更甭提制作了。

  一天接一天地跑。但总是一个希望后头跟着一个失望。

  按周恩来下达的军令状,最迟要在9月28日将大红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时间飞快地流逝,眼看离这个期限只有10天时间了。

  一直沉着冷静、颇有大将风度的张致祥也有些着慌了。他上了火,甚至嘴唇上也长了泡。

  肖野见状出了一个点子:“北平城里过去不是经常制作小宫灯吗?找一个扎灯艺人来帮忙,我们自己干。”

  这是一个好主意!张致祥和苏凡当即直奔故宫而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