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一八


  故宫里的管理人员满心想为新政府出点力,因为他们都是人民政府留用的。可他们一听说要制作这么大的宫灯,惊奇得直吐舌头,连连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宫灯!他们谁也不敢贸然接下这活儿。

  有人建议说,这活不妨求教城里的老艺人。

  张致祥立即叫人去故宫检索清宫档案。

  清宫档案史料浩如烟海,查找起来很不容易。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史料中发现了一位扎灯老艺人,按档案记载推算,此人已经七十出头了。

  张致祥和苏凡在西城区丰盛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果真找到了这位健在的老艺人。他们不禁释然吐了一口气。

  老艺人接过图纸一瞧,吃惊不校他干这一行几十个年头,从来没见过如此大胆的设计图。可他没有回绝,亲自赶到天安门城楼转了三圈。他对陪同他的苏凡队长说:“这么大的官灯,我这辈子甭说做过,就见也没见过。让我做可以,不过你们可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苏凡见老人没有拒绝接活已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听他说要提一个条件,他当即痛快地答应:“老师傅,你说,什么条件,我可以答应。”

  老艺人略一沉吟道:“你们要的这8盏宫灯,我可以找我的徒弟一块来做。但是,这么大的宫灯就是做成了也抬不上去。所以,宫灯只能到天安门城楼上做。”

  原来是这么一个条件!苏凡当场满口答应下来。

  中日艺人和美术家开始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老艺人找来徒弟,叫苏凡买来绿竹、红布等材料,他自己亲自找木匠定做宫灯圆托。几天几夜连轴转,老艺人、他的两个徒弟、苏凡和两位日本美术家,拼命抢进度,吃住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们携手配合,合作得很和谐。老艺人和他的徒弟制作宫灯时,肖野和森茂就到一旁美化宫灯的云头,制作金色的流苏。

  宣传部长张致祥关注着宫灯的制作进度,每天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看宫灯制作情况。

  周恩来要求开国大典前两天将大红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的要求,眼看没法实现了。

  时间如同野马一般狂奔,飞快地向开国大典接近。

  离开国大典只有一天多一点时间时,制作大红宫灯总算大功告成。

  张致祥部长马上调来十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搬来一些梯子,把8盏大红灯笼挂到天安门城楼的栋梁上去。

  要把这么大的宫灯挂上去也不是一件易事。大家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宫灯弄到10根廊柱之间。

  宫灯又大又重,送上去了却不知如何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固定好。对于8盏大红宫灯来说,小小的钉子怎么能将它们固定和吊挂住呢?

  这些大红宫灯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每盏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公斤。

  肖野东张西望琢磨了一番,突然有了主意:将宫灯拴在横梁上,两旁再砸两个铁环受力。

  他这招果真管用。

  8盏大红宫灯终于挂在了设计的位置上。

  宫灯挂好以后,需要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守,以保证绝对不出问题。苏凡自告奋勇,晚上搬到城楼上值班,把新婚不久的妻子独自留在洞房里,自己陪伴着这些来之不易的大红宫灯。

  50年代,肖野和森茂两位日本美术家回到了祖国。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尤其是为新中国开国大典设计制作宫灯的经历,成了一生中最自豪、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8盏大红宫灯诞生的意义远在宫灯之外。

  天安门城楼上8盏红红艳艳的巨大宫灯,它是开国大典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一段动人的故事,是中日艺人友谊的见证。

  值得赘述一笔的是这些大红宫灯45年后的下落。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为了庆祝共和国的诞辰,天安门城楼进行装修。城楼上的8盏大红宫灯被折叠式新灯笼所替代。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的些微变化,都会牵动亿万人的心,更不用说是换掉大红宫灯了。

  8盏宫灯取下来后,其中6盏分别交天安门管委会和有关博物馆收藏,原挂在东二和西二位置上的2盏宫灯,交由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所得款项捐献给北京贫困山区解决饮水问题和“希望工程”。

  2月19日,拍卖如期举行。它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具政治影响的一次拍卖。这次拍卖限于境内机构。当时,整个拍卖大厅座无虚席。

  有人对此作了详尽的记录:

  9:15.拍卖开始。首报价10万元,第四次报价30万元,第5次报价50万元,紧接着是100万、150万、160万。这时一个瘦弱的中年人,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报出了300万!300万,这时于能否达到200万都不持乐观态度的天安门管委会来说,实属是一个惊奇!他们再次感到,京城藏龙卧虎,拍卖现场气度不凡者大有人在。的确如此。300万之后,330万、350万。手举18号牌的报出500万,持38号牌的喊出了680万。18号牌立即跟出800万,随后又追加到1000万。38号牌位不甘示弱,报出1280万。拍卖场一片寂静之后,18号牌位又报出了1380万的天价。场上又是一片寂静。短暂的寂静之后,拍卖师高德明开始高声问道:“1380万。有没有再叫价者?”高德明连声追问了几遍,终于敲下了拍卖捶。

  此时,时钟是9:21。从9:15拍卖到9:21结束,前后不到6分钟,从10万元起价,在6分钟之内升到1380万元。这在嘉德拍卖公司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手持18号牌位的瘦弱中年男人,叫宣国宜,农民出身,在拍卖场的身份是“中华百亭鱼乐园”总经理。

  45年前的开国大典上谁会想到发生这样的故事?

  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宫灯是不断生长的风景线。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前一天,即1949年9月刀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时通过了纪念碑碑文。

  这座为纪念1840年至1949年间为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高大塔碑,堪称中国“第一碑”。

  这座碑该建在什么地方呢?

  当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

  周恩来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上。

  他解释说,他所以这样提议,是因为天安门广场有“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同时这里也是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大多数人赞同这个意见。

  那么,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的哪个位置好呢?

  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建在中华门南面的位置上;也有人主张拆除端门的城楼,将纪念碑建在端门的台基上。但由于受当时条件局限,不可能对天安门广场进行全面规划,因而无法采纳这些意见。

  经过反复讨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纪念碑兴建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旗座之南。从后来建成的效果看,中间留出了宽阔的群众集会场地,从广场北部南望纪念碑,“前庭”开阔,规划还是相当成功的。

  30日下午6时,毛泽东等全体政协代表从怀仁堂来到天安门广场,整好队,开始举行纪念碑奠基典礼。

  一般奠基典礼,由奠基人铲一铲土,将它投入坑即成,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格外庄重严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