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一六


  为了开国大典那天,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就能操纵升降开关,林治远设计从旗杆下引出一条导线,将它从整修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道路工程时埋设的钢管中横穿而过,跨越金水桥河,再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上升至城楼中央,与天安门城楼上安装的开关连接在一起。

  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在一天天迫近。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林治远、梁昌寿俩人奔波于旗杆与天安门城楼之间,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进行试验。按动电钮,查看自动升降设施运行情况。动作近乎简单枯燥,但他们知道此举意义非凡,因此具有高度的工作自觉性。他们乐意为此反反复复。

  反复调试,一切正常。

  任何问题都已经归零。

  9月下旬,攀登旗杆的脚手架拆除了。

  9月30日下午,由赵文瑞缝制的长5米、宽3.3米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送到怀仁堂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让毛泽东主席过目。

  接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送到天安门进行预试。结果,五星红旗顺利升上了旗杆顶端。

  9月30日夜晚,林治远、梁昌寿为了保证第二天升旗绝对顺利,又来到天安门广场,做最后一次试验。

  意料不到的情况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

  这些天来运行一切正常的升降机,偏偏这时出了故障:红旗升到杆顶端后,马达不按设计要求停止运行,结果将一面试验用的红旗绞进杆顶端的滑轮里面,导致马达不能再转动,旗帜也取不下来了。

  林治远惊呆了。

  梁昌寿也惊呆了。

  此事干系重大,他们不敢隐瞒,急忙报告上级。

  市建设局的领导惊闻后,火速赶到现场察看。

  赵鹏飞副局长亲自指挥救急,打电话给消防队。

  消防队赶来了,他们按赵副局长的指示,带来了云梯。然而,在高高的旗杆面前云梯显得个儿太矮了,站在云梯顶端要够到旗杆顶还差好几米。

  怎么办?怎么办?

  大家急得直打转。

  赵鹏飞副局长沉着冷静,亲自布置,找来熟练棚彩工的兄弟俩人。他俩穿上铁鞋,冒着舍生之险,登上云梯顶端,再攀登到旗杆顶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绞在滑轮里的红旗取了下来。

  人们悬着的心放下了,林治远、梁昌寿悬在半空里的心却没有放下。他们立即动手进行检修,然后反复进行试验。他们担心刚才那样的事故再次发生。

  此时他们不仅难以相信旗杆,而且难以相信自己。

  林治远、梁昌寿俩人一直忙活了一个通宵。直到10月1日凌晨,他们验证不再有什么问题之后才罢手。

  但林治远的心病没有因此去除。他怕重大紧要关头旗杆装置再出差错,在经得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同意后,派技术员梁昌寿守候在旗杆下,假如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后国旗升到顶还不停住的话,梁昌寿立即动手切断电源。

  就这样,在天安门整容工程中,成百上千的人们就像修建旗杆一样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地工作着。

  为了开国大典圆满成功,为了新中国的门面容光焕发,他们甘愿汗水摔八瓣,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和旗座,如今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并陈列在博物馆院内。

  l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天安门绽开了笑脸。

  让祖国母亲欢笑,这是亿万中国民众的苦苦期盼。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1949年9月底,两条巨幅标语赫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标语是用繁体字书写的,每个字都有一个房间那么大,每个笔画上躺下一个人去还绰绰有余。

  从天安门城楼前经过的人们都驻足欣赏这两幅书法,为它的恢宏气势而惊叹,为漂亮的线条之美而赞叹。

  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这两幅巨型书法,实际上是一次超级书法展览。

  这位超级书法家,就是钟灵。

  钟灵是醮着延安的墨水,在书写革命标语的过程中成为名人的。

  有一件事足以说明他在延安名气之大。

  抗战爆发后,独生子钟灵一跺脚离开了故乡,瞒着家人逃到延安。时间长了,他也想家。可是父母都生活在国统区,给他们写信十有八九会惹出麻烦来,他左思右想没敢往家里发信。父亲见儿子失踪了,着急自不待说,寻找再三没有结果,苦思冥想一番,猜测儿子有可能与其他热血青年一样,八成是跑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去了,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发了一封信,信皮上写道:“延安中国共产党收。”也许他在发信时也明白自己的收信地址写得太大,叫人摸不着边际,也没抱多大希望。可是,几乎未经什么周折,钟灵竟收到了这封信。

  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钟灵自幼就爱练字。楷体、宋体、篆书,他都下功夫临摹过。悄悄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那年,他是一个年仅17岁的电话接线员。到延安后,这位机灵的电话接线员又爱上了宣传鼓动的有力武器——美术字。

  从此,仗打到哪里,他就把漂亮的标语刷到哪里。

  部队从延安开到北平城,他又把标语刷到了北平城。

  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召开时,钟灵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泼墨挥毫。怀仁堂前的院子大门、二门、垂花门都是他布置的。

  接到在天安门城楼书写标语的任务后,钟灵的心灵世界真正是豪情万丈。他憋足了劲,决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领,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

  他没有使用什么尺子,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门城楼的长度。

  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看来标语上的每个字都应该有房子这么大。他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大的字。他喜欢向自己挑战。

  这两幅标语是写繁体还是简体字呢?虽说解放区已经流行简化字,但北平刚解放,大多数人还习惯于使用繁体字。为了照顾大多数,钟灵决定仍用繁体字书写这两幅标语。

  在做书法家之前,他先要充当“裁缝师傅”。他操起剪子,用布剪出宋体字。然后,他又充当木工教练,指导木工按照比例锯好木板,钉成字盒,外面装上一层毛玻璃,里面安上电灯泡。这样,使得标语挂上去并通电后,即便是夜晚从远处看,也能一清二楚。

  延安攒下的经验,使他驾轻就熟,获益匪浅。

  但是,两条标语的字数不一样多,一条是9个字,另一条却只有8个字。写出来挂上去则两边应当是对称的。如何使它对称?这叫钟灵大伤脑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