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杂文选 | 上页 下页
观花小记


  歌红旗社和七一社

  到西安,去看郊区红旗农业社,是个大社,有一千六百多户,八千多人,约一万四千亩土地,他们开了几道渠——幸福渠、和平渠、共青渠、南分渠。他们叫历来为害的河是害水,现把它驯服了,按地势把它引到几条渠里,使坡度不同的地都可以灌到。现小麦已进行冬灌,长得颇好。高的地方修了梯田,有几条山沟要闸,社主任说:“我们要引水上山。”又指着说:“我们已栽了不少株果树,有的三四年就可结果子。有了水,有了肥料,增产就有了保证。我们计算:去年每个劳动工值一元五角,今年预计分二元八角,去年每亩平均产粮二百九十五斤,今年要求产八百四十五斤。”

  社主任刘忠孝是老农,说他没有走出乡二百华里,但说话有条理,有把握。我说:“你已经是个知识分子了。”

  去长安县王莽乡的七一合作社,社主任蒲忠智是全国人大代表,该乡历来工作很好,社主任说:今年粮产要到长江边,明年跨过长江。该社有小水电站。看到成群的妇女在挖挑塘泥,有小女孩、有老太太,她们欢笑地欢迎我们。

  到中级党校,他们拿宣纸要我们写字,我写了看红旗社和七一社的诗:

  跃进红旗社,英雄王莽乡。
  纵横渠若网,新老树成行。
  并举工农竞,交叉手脑忙。
  问他丰产量,明岁过长江。

  去民政厅看大字报,有批评内务部的,抄上寄回。与任厅长谈话,念了一首诗给他:

  劲要干才足,人要少才勤。
  面为点之积,约是博之功。
  手眼脑俱用,上中下齐
  如斯工作者,油才够万金。

  过宝成路

  登车去成都,这是一条伟大的铁路,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诗:

  跨上火车的龙,
  扒上秦岭的壁;
  转几个大弯子钻若干个洞,
  把莽莽的关中平原抛在后面。
  蜿蜒地上升的火车龙
  又蜿蜒地降落。

  有人背诵李白的蜀道难说:

  黄鹄飞不上,猴子发了愁。

  有人指点:

  那个象窝窝头的小山,马谡在那里失去了街亭;
  这个古典式的亭子,杨子云在里面读过书;
  ……
  ……
  古迹呢,多得很!来不及观看更说不上考究;
  奇险呢,已经在轰隆轰隆的轮子下滑过。

  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

  那边厢,八百里秦川,民殷物阜,
  这边厢,成都坝子,号称天府;
  那边厢,杨树尚未绽芽,
  这边厢,油菜花遍野黄,公园里的玉兰花已经抽了花朵;
  那边厢,送粪的老大爷披着棉衣,
  这边厢,车水的小伙子光着臂膊;
  跃进又跃进的生产潮,
  到处都如鼎沸。

  成都风光

  游成都南郊公园,公园由武侯祠与刘湘坟两部分合成。武侯与昭烈庙一在后进一在前进,塑有很多像,差不多《三国演义》上蜀的人都有。有悬檐的兰花,不要盆栽浇水,很香;有很多慈竹,浓荫蔽日;柏树比北方的高,枝叶密茂,杜甫诗“锦官城外柏森森”,虽然现已不是唐时的柏了,但森森二字用的恰好。庙多楹联。吴玉章同志说:六十年前看到昭烈墓前一联(墓在庙侧)今不见了。吴老犹记其词:“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犹想见汉代官仪。”

  刘湘被蒋介石逼死,蒋为修一皇帝式的墓,规模比武侯祠刘备墓大得多。今碑已去,坟已平,但未记其事由,使游者不解何以有这样形式的公园。我写了一首词:

  丛竹绿如烟,兰挂檐前。古碑三绝(唐碑一、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字、和诸葛亮的功绩,称三绝)柏参天。昭烈墓荒春又过(传旧历元旦可进昭烈墓围墙参观),记取遗联。

  又是一重天,金碧鲜妍。是陵园又非陵园。应把事由昭示出,好辨奸贤。

  游草堂寺。即杜甫浣花草堂原址,风景很好。这里管文物的同志搜集了很多杜诗古本和外国译本、杜甫遗像以及有关杜甫的字画,有齐白石的画和郭沫若的字。楹联甚多,有何绍基的“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龛联为“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杜甫左右祀黄庭坚、陆游。

  我们还看了望江楼、王建墓、宝光寺、大慈寺、昭觉寺等古迹,都只看个大概。

  成都四季皆花,现正是海棠、玉兰花、紫荆花等盛开时候,据说芙蓉花种类多,花最好,所以成都有蓉城之名。川菜很好,几次都吃得太饱。但成都一般只叫“小吃”,小吃大概是要“知味”的意思。

  访丝织合作社

  参观西门丝织合作社,社主任林斌如说:“我们都是丝织业失业工人。成都丝织业是逐渐衰落的,全盛时期有几万人,解放前尚有近万人,解放后厂主都坚决申请停业,于是我们失业了,有的回了农村,有的到别地去了。现在组织合作社的有八百多人,有六个合作社,我社是最大的,有二百多人。我们是白手起家,贷了一万多元,现尚有六千元未还。我社是计件工资,多的每月四十多元,少的二十多元。学徒以前要学五年,现在最长一年多,如只拉梭,三个月就会了。”该社厂房是草盖竹壁。基建投资很少。纺、练、织都是手工,产品多是被面料,僧侣衣料,花样色彩都鲜,但宜于做一般人民衣服料子的尚少。社主任说:要向这方面发展。产品销路是有,但原料不够,解放时地主砍伐桑树,新栽的还未长大,收购公司又不能多给他们生丝。

  看了两个贫民生产组:一是把废麻制成布,有粗的有细的,制造过程:把烂麻绳麻袋漂白,撕碎,弹成花,纺成线,织成布,这个社有五十三个老太婆原是救济对象,现每月都可挣十六、七元;有一十七个男子,劳力强技术好的,月可挣三、四十元。没有厂房,大多在家里做。一是炭灰制造组,收集工厂、住户烧过的煤灰,经过几次筛拣,制成若干供建筑用的材料。原料和销路无问题。工资最少的月可得十八、九元,平均工资四十五元,几个运输工人自有运输工具的可得八十多元。

  看都江堰

  同张曙时、吴均同志去看都江堰。这是二千二百多年前李冰父子领导的巨大水利工程,至今犹为人民服务,保障了成都坝子约六百多万亩地水旱无忧。在旧政府时代只灌溉二百余万亩,解放后加以整顿,今年可灌溉到六百多万亩。

  都江堰建筑完全合乎科学。如六字诀:“深淘滩、浅作堰”即淘河要深,排洪堰要低些,使入内江的水多时,从堰上泄入外江。“遇湾截角”,是使流势缓,又“遇直抽心”,是使河漕深。

  李冰的儿子二郎,大概是他出力最多,人民把他神化了,塑的像有三只眼睛。写诗一首:

  少闻李冰事,老始到离堆。
  使水如使马,高下疾徐随。
  三字经传古,飞沙堰势回。
  思深能见远,三眼未为奇。

  赠重庆青年的诗

  到重庆,住人民大礼堂。重庆的人民大礼堂,是没有见过的大,也想不出的大,但它的利用率很低,每年要花一笔很大的维持费。

  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日里站在琵琶山上,四面青山翠岩,红楼绿阁,河流公路回环高下,如插挂着无数扇画屏,而高耸的琉璃瓦圆顶的人民大礼堂,也不会失其为伟大点缀。夜里站在此处观望,繁星点点如海,极为美观。

  重庆市团委约我同徐特立同志去团校,会见了团的干部约八百人,讲话、照相,很热闹。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

  《重庆团讯》要我写几句话,写如下:

  干劲加钻劲,政治加技术;
  理越钻越深,劲越干越大。
  政治是统帅,技术是尖兵;
  有勇又有谋,百战百成功。
  成功不可骄,失败不要怕;
  胜利旅途中,长远又艰巨。
  国际新形势,东风压西风;
  战胜穷与白,鲜花遍地红。

  过三峡

  乘“荆门”轮船离重庆去汉口。长江自重庆以下两崖皆山,沿江的城市都是依山建立的。长寿县是因该县多人长寿而得名;酆都县有阎王庙;忠县即秦良玉的家乡,重庆博物馆存有秦良玉穿过的绣花袍服。万县城是有十多万人口的县,产皮箱、皮鞋有名,价钱比重庆低。过奉节即进入三峡。

  用旧诗体写诗,要人家喜欢念,颇不容易。在船上写了几首七绝,记一首如下:

  山高水落坐轮轻,
  两岸桐花作送迎。
  无数梯田春作好,
  绿荫深处有新村。

  虽是写实,颇嫌有点文人气,农民不一定喜欢念。到巫峡,望见最高峰有个象人的立石,说是神女。又写了一首:

  舟过巫山三峡,
  看到山头神女。
  一日千里江陵,
  不见一只猴子。

  话是通俗了,但又须读过李白:“朝辞白帝彩去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才知道后二句的来源。

  访残老教养院

  武汉市近千名复员、转业、退伍、残废军人和烈属、军属举行生产大跃进誓师大会。我去讲了话,并接见了一部分代表。他们干劲很大,各人有各人的跃进计划。人是大跃进中的积极因素。复员、转业、退伍、残废军人、烈属、军属,他们在人民革命中贡献过力量,觉悟高,自然在生产革命中也显得先进。

  残老教养院在汉口郊外,地址房屋都好,外宾也常去参观。教养院共收容一千六百七十八人,老的约八百人,儿童二十七人,盲人二百三十四人,聋哑者五十人。其中病号有五十人,精神病患者二百九十九人。工作人员三十一人,其中医务人员七人,服务员六人。收容人员中有点劳动力的分配做服务员及从事种菜,养猪,糊火柴盒,打草绳等。有个别人剪贴“邮画”,很精美,说可以出国。收容人员大多数是本省的,河南的也有,还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他们基本上是无家可归的。院内生活每人月供给标准拾元零五角,内伙食约六、七元。从事生产的,生产所得:个人得50%,25%作公积金,25%为院民福利费。在生产上猪养得肥而大,但养猪者说没有饲料,已卖了几十头。我看该院有宜于种饲料的地,又有一千六七百人的厨房,猪的青饲料和精饲料,只要动下脑筋,是可以解决的。

  消灭灾荒

  河南的救灾工作,是坚决贯彻了“防重于救,防救结合”的灾区工作方针,广泛地开展了生产建设和生产自救运动。他们在全省推广封丘县应举农业社的救灾先进经验:“统一掌握与使用各项经济力量,按劳预支,妥善安排社员生产生活,组织全面大跃进。”它解决了合作化以后生产救灾工作的道路问题。《河南日报》社论说:应举农业社的经验有“十二好”:一是贯彻执行“防灾重于救灾,防灾与救灾相结合”的方针好。他们不是单纯从救灾出发,而是从消灭灾害和发展生产着眼。以防灾带动救灾,从救灾推动防灾。二是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三是水利化完成得好。四是积肥搞得好。五是生产救灾抓得好。动员早,抓的紧。六是社员生活安排好。没有逃灾要饭的,没有闹粮、闹钱的,社员都吃得饱。七是牲口喂得好。没有死亡和瘦弱现象。八是猪喂得好。九是钱使用得好。每一个钱都从发展生产、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出发,一个钱当几个钱几十个钱用。十是社里的小市场办得好。社员需要的粮食、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由社统一经营,组织出售,每十天一个集市。十一是整改工作搞得好。民主办社,遇事和大家商量,走群众路线。十二是除四害、讲卫生好。

  应举社坚决用自力战胜灾荒,“不破产、不贷款、保证自给三不叫”。把全社当作一家,保证都有饭吃,一致努力。发挥所存食料的作用:“红薯打成粉、一斤当二斤”,豆子打油后再打豆腐。

  看了郊区东赵乡的常庄社,全社三个自然村,土地三千四百一十二亩,人口一千一百二十七人。连续四年遭受灾害,每年都有大批人逃荒。去年夏收每亩只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斤,秋被水淹全无收。社里的措施:一、立即补种晚秋作物:白菜、萝卜、荞麦等;二、发动人民采集代食品四十余万斤;三、发动社员割收青饲草料二十四万三千斤;四、大小副业一齐抓,搞有副业约二十余种,到今年三月底共收入一万一千七百元;五、国家发给的救济款、贷款约五千元;六、将灾户分类排队,安排生产,分别评定救济款。去年社里虽受到严重灾害,通过上述措施,没有一户逃荒。社长说:修水利、卸石头,每工除吃饭外可剩六角多钱。此项工作多,不愁有力无处使;今年麦子长得好,估计比往年要增产很多;秋季改种水稻,每亩可收六百斤。此处无种稻习惯,已向湖北请来师傅。社长说,今年如遇去年样的水,可保证不受灾。社长自说只读过三个月书,但笔记记得好,说话也有条理。

  河南省各地正在大兴修水利,计划逐步消灭灾荒。

  1958年5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