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黃仁宇 > 萬曆十五年 | 上页 下页 |
第一章 萬曆皇帝(3) |
|
一五七二年,萬曆皇帝即位,關於早朝這一儀式有了折中的變通辦法。根據大學士張居正的安排,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則不朝,以便年輕的皇帝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攻讀聖賢經傳。這一規定執行以來已近十五年,越到後來,聖旨免朝的日子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其他的禮儀,如各種祭祀,皇帝也經常不能親臨而是派遣官員代祭。實際上,萬曆皇帝的早朝,即使按規定舉行,較之前代,已經要省簡多了。首先是早朝的地點很少再在正殿,而且在一般情況下早朝人員都不經午門而集結於宣治門,所有駿馬馴象的儀仗也全部減免不用。其次,御前陳奏也已流於形式,因為所有陳奏的內容都已經用書面形式上達,只有必須讓全體官員所知悉的事才在早朝時重新朗誦一過。 萬曆登極之初,就以他高貴的儀表給了臣僚們以深刻的印象。他的聲音發自丹田,深沉有力,並有餘音裊裊。從各種跡象看來,他確實是一個早熟的君主。他自己說過他在五歲時就能夠讀書,按中國舊時的計算方法,那時他的實足年齡僅在三歲至四歲之間。儘管如此,在他御宇之初,由於年齡太小,臨朝時還需要在衣袖裡抽出一張別人事先為他書寫好的紙片,邊看邊答覆各個官員的呈奏請示。他自然不能完全明白紙片上所寫答語的含義,而只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兒童在簡單地履行皇帝的職責。 他既為皇帝,在他的世界裡沒有人和他平等。在兩位皇太后之外,他所需要尊敬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張居正張先生,另一個是「大伴」馮保。這種觀念,不消說是來自皇太后那裡。張、馮兩人結合在一起,對今後的政治形勢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這一點,自然也不是當時不滿十歲的萬曆皇帝所能理解的。 張居正似乎永遠是智慧的象徵。他眉目軒朗,長鬚,而且注意修飾,袍服每天都像嶄新的一樣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儀表相一致。他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辭簡短準確,使人無可置疑,頗合於中國古語所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萬曆和他的兩位母親對張居正有特殊的尊重,並稱之為「元輔張先生」,其原因說來話長。在隆慶皇帝去世的時候,高拱是當時的「首揆」,即首席內閣大學士。高拱自以為是先皇的元老重臣,不把新皇帝放在眼裡。新皇帝有事派人詢問高拱的意見,他竟敢肆無忌憚地對使者說:「你自稱奉了聖旨,我說這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孩的話。你難道能讓我相信他真能管理天下大事嗎?」在他的眼裡,天子不過是小孩子,太后不過是婦道人家,這種狂妄跋扈是和人臣的身份決不能相容的。幸而上天保佑,還有忠臣張居正在,他立即獻上奇計,建議採取斷然措施解決高拱。一五七二年夏,有一天百官奉召在宮門前集合。一個宦官手執黃紙文書,這是兩位太后的懿旨,也是新皇帝的聖旨。黃紙文書一經宣讀完畢,跪在前列的高拱不禁神色大變。他已經被褫去官銜職位,並被勒令即日出京,遣返原籍。按照慣例,他從此就在原籍地方官的監視之下,終身不得離境。張居正在艱危之際保障了皇室的安全,建立了如此的殊勳,其取高拱而代之自屬理所當然。 除了首揆以外,張居正又兼管萬曆的教育事務。小皇帝的五個主講經史的老師、兩個教書法的老師和一個侍讀,都是他一手任命的。他還編訂了講章作為萬曆的教科書,有機會還親自講授。 萬曆皇帝學習的地方是文華殿。一五七二年秋天以後,他每天的功課有三項內容:經書、書法、歷史。學習完經書以後,授課老師可以到休息室小憩,但皇帝本人卻並不能那麼清閒。這時候就出現了大伴馮保和其他宦官,他們把當天臣僚主奏的本章進呈御覽。這些本章已經由各位大學士看過,用墨筆作了「票擬」。在馮保和其他宦官的協助下,皇帝用硃筆作出批示。 中午功課完畢,小皇帝在文華殿進午餐。下半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不過他仍然被囑咐要複習功課,練習書法,默記經史。小皇帝對這種囑咐絲毫不敢忽視,因為第二天必須背誦今天為他所講授的經書和歷史。如果準備充分,背書如銀瓶瀉水,張先生就會頌揚天子的聖明;但如果背得結結巴巴或者讀出別字,張先生也立即會拿出嚴師的身份加以質問,使他無地自容。 在一五七八年大婚之前,萬曆和慈聖太后同住在乾清宮。太后對皇帝能否克盡厥職和勤奮學習均極為關懷,皇帝的其他行動也經常得到她的指導。至於馮保,當萬曆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是他的伴侶,提攜捧抱,兢兢業業地細心照護,所以後來才被稱為「大伴」。到這時候,馮保已經擢升為司禮監太監,也就是宮內職位最高的宦官。他經常向慈聖太后報告宮內外、包括皇帝本人的各種情況,慈聖因此而能耳目靈通,萬曆卻因此而漸生畏懼。因為慈聖太后教子極為嚴格,如果大伴作出對皇帝不利的報告,太后一怒之下,皇帝就會受到長跪的處罰,有時竟可達幾個小時之久。 在這樣嚴厲的督導之下,萬曆的學習不斷取得進步。他被教導說,做皇帝的最為重要的任務是敬天法祖,也就是敬重天道,效法祖宗。這種諄諄的教導在萬曆身上起到的作用很快就為一件事情所證明。當他登極還不滿四個月,有客星出於閣道旁;其大如盞,光芒燭地。這顆被今天的天文學家稱為Supernova或Anno 1572的出現,在當時被人們看成是上天將要降災的警告。按照張先生的教導,萬曆趕緊檢討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動,加以改正,以期消除天心的不快。這次「星變」延續了兩年之久,皇帝的「修省」也就相應地歷時兩年,並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他不得不注意節儉,勤勉誠懇地處理政務和待人接物,力求通過自己的努力化凶為吉。 學習的進步更加突出地體現在書法上。慈聖太后和大伴馮保都是書法愛好者,他們對皇帝在這方面的進步時時加以鼓勵。萬曆年方十歲,就能書寫徑尺以上的大字。有一次,他讓張居正和其他大學士觀看他秉筆揮毫,寫完以後就賞賜給了這些大臣。張居正謝恩領受,但在第二天他就啟奏皇帝:陛下的書法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現在已經不宜在這上面花費過多的精力,因為書法總是末節小技。自古以來的聖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藝術的精湛,對蒼生並無補益。像漢成帝、梁元帝、陳後主、隋煬帝和宋徽宗、寧宗,他們都是大音樂家、畫家、詩人和詞人,只因為他們沉湎在藝術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還身受亡國的慘禍。對於這忠心耿耿的進諫,小皇帝自然只能聽從。在一五七八年之後,他的日課之中就取消了書法而只留下了經史。 物力的節約也在宮內開始。過去一個世紀,每逢正月十五上元佳節,各宮院都有鰲山煙火和新樣宮燈,輝煌如同白晝。在張居正的提議之下,這一舖張浪費的項目遂被廢止。萬曆曾想為他母親修理裝潢宮室以表示孝思,張居正卻認為各宮院已經十分富麗完美,毋須再加修飾。他又針對萬曆關心宮內婦女喜歡珠玉玩好一事,指出為人主者,應當隨時注意天下臣民的衣食,至於珠玉玩好,饑不能食,寒不能衣,不值得陛下親垂關注。 和以前的各個朝代相比,本朝的宮廷開支最為浩大。紫禁城佔地四分之三方哩,各個宮殿上蓋琉璃瓦,前後左右有無數的朱門和迴廊,宮殿下面的台階都用漢白玉石砌築,真是極盡豪華。皇城環繞紫禁城,佔地三方哩有餘。皇城內有馳道和人工開鑿的湖泊,以備馳馬划船和其他遊覽之用。建築物除去皇家別墅之外,還有寺院、高級宦官的住宅。為皇室服務的機構,例如烤餅坊、造酒坊、甜食坊、兵冑坊、馬房以至印書藏書的廠庫也都集中在這裡,使皇室所需的百物,都不必假手於外。各個廠庫、寺廟、坊舍均由專任的宦官掌握,共有二十四個機構,習稱二十四監。直到萬曆初年,宦官的總數已逾二萬,而且還在不斷膨脹。最高級的宦官,地位可與最高級的文武官員相埒。宮女的數字,至少也在三千以上。為這些人的死亡所準備的棺木,一次即達二千口之多。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