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武侠 > 不肖生作品集 | 上页 下页
回忆父亲向恺然的一生(3)


  我父亲的兴趣广泛,还喜养小动物。有武林朋友从四川来沪,带来两只黑色小猴子送到我家。父亲给它取名“将军”、“博士”,隐喻军阀、官僚。当时,军阀中的“将军”,拿公家的钱在国外留学,并无真才实学,却混了个“博士”学位,是军政两界中的废物样品。父亲把他们比作这类猴子,只能做家中的“玩物”,岂可充国家的“官长”。

  后来,朋友送来一只稍大点的猴子,说将它驯服后,可以开门、关门。父亲给这猴取名“阿三’,也含有讽刺之意。那时,英帝国主义雇用印度人在上海租界当巡捕,看守大门。这些印度巡捕耀武扬威,狗仗人势,随意欺负中国人,人民恨之入骨。他们头上都包有头巾,所以上海管他们叫“红头阿三”。因此,我家的猴子便叫“阿三”了。后来,父亲又喂了一条狗。叫它“甲板”(日本,英文称Japan,甲板即其音译)流露他对日本帝国主义仇恨的心情。

  “一·二八”日寇侵犯上海,父亲应湖南主席何键之聘,回湘兴办国术。他对武术一事,如驾轻车就熟道,左右逢源。他训练的宗旨是培养有高度爱国心的、懂时事的、能文能武的人才,而不是一般武术馆培养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赳赳武夫而已。

  湖南国术训练所设有国文、音乐、军事、武术理论等课。父亲从全国重金礼聘各地武术名家来湘任教。又成立了对外开放的儿童班、民众班、特别班(由各单位、机关、学校、部队组织的),由训练所派教官教课。另外,由国家开支的专业班有:男女师范班(毕业后派往各县国术馆任教)、高级研完班(由各县武术爱好者中有一定基础的,选派或经考试而来)。食宿、制服、文武两课都统一安排,定期两年或一年半。

  各班有专职老师看管。每天上午练武,下午练打。隔天隔时,有文课。所里所外,决不许以武动手打人,动口骂人。只许器械打击声,不准争吵咒骂声。如有违犯,定予开除,决不讲情。有组织的“打”,不要拼死拼命的打。随便凭个人意思的打,就犯“法”。国术训练所讲的学的都是“打”,如果没有“法”来约束,是不行的。

  教官中有从北平请来的摔跤大王纪寿卿(1872~1935,满人,身高1.85米,重117公斤)。他自小爱好武术,练得一身摔跤的过硬本领,当时武术界没有出其右者。年少时期,羡慕清宫摔跤营的练武,但宫中摔跤营都得经阉割后方可入营。摔交营的武士是专和外国大力士来进贡时,表演比赛的。纪老在营中任内,从未败北过。有一次与外国进贡的大力士比武,对手比纪高大很多。但在比试中,对于将纪抱起,转了三圈,就是不敢放下来。最后在抛下的一瞬间,纪老师一落地,即把对手打倒在地。1912年,清政府被推倒,纪老退居北平授徒,被誉为“摔跤大王”。父亲去北平,将纪老请来训练所教课。

  原来已请了郭世全、常东升、常贺勋三位教官陪我们实摔,纪老只示范。因纪老力大体大,这些摔跤教官却上不了纪老的手。纪老对训练要求极严,每堂课、每对人必须摔得爬不起来,腿酸腰痛,胳膊摔肿,还不放过。他说:“只有苦练才能摔出功夫。耐力和方法,是在苦练中摔出来的。要培养极高的必胜的信心。你们不在短短的时间内摔出成绩,我如何对向秘书交待。向秘书出一百多元一月的薪水给我,要我教你们摔出水平。我教徒弟就是从一个‘严’字做起。”真是严师出高徒。经过纪老教过的学生,在后来武术比赛中,都名列前茅。最不行的,也摔出较好的成绩。

  纪老年纪太高,加上身体太胖,不适应长沙炎热的天气,教了一段,自己却病了。他老人家睡在床上,床前摆一块大冰砖。电风扇吹过冰砖再吹他老的身上,冷风中夹有冰水点,金刚也受不了。吃饭吃药都要冰凉的才吃才喝。热天不宜吃补药补品,如燕窝,白木耳、人参之类。我父亲只想给他治好病,都想法弄给他吃。这样,效果相反。没法,只好送纪老回北平。临行,全所师生赴车站送行。纪老躺在卧铺上拿着我的手说:“来北平一定要来看我呵……”我很难过。当年秋末,纪老逝世,终年六十三岁。一代摔跤大王、右营营长纪寿卿老师便这样与我们永别了。父亲谈起此事,总是黯然。

  还有朱氏四兄弟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朱国祥。朱国福的师父认为他不是练武术的料子,只教了形意拳五行中一崩拳就不教了。国福发誓非练好不可,刻苦锻炼崩拳。从早到晚,一往一返的苦练,终于得了形意拳的秘要。有一个江湖游客武士(经过“开盘”手续)与他比试,朱国福只一崩拳便将对手打倒,回去不久就死了。他师父才收回原议,重新教他。所以朱国福的形意拳、六合门的拳枪刀棍都很出名。朱国祯能摔跤、拳击、少林拳、醉八仙、徒手对打、器械对打,可以说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是当时的全能武术教官。朱国禄、朱国祥会利剑、劈剑、劈刺(步兵步枪劈刺),长兵器很精。

  拳击教官白振东,体重只有五十公斤,身高一米六。别看个子小,可灵活得很,尤其拳击手法、步法有独到之处,教学方法很好。讲完出手快而多变,闪躲灵活随即追击,主张抓出击的机会,和创造出击的机会。他的出击一拳只有五十斤的话,抓住机会使对手进攻时,让对手的头和肚子、胸部往他的拳头上一碰,五十斤加五十斤就等于一百斤了。就是这样大个小个都必须苦练“巧”“快”和“活”,反对死拼硬拼。既省劲,又收效大,辅助器材有砂袋、拳击球、跳绳、跑步,每场三分钟,打五个场次,打得同学都有面青耳肿的,连吃饭、喝水都喉咙痛。因为苦练,他的学生在比赛中和纪寿卿老师的学生一样,都是名列前茅的。父亲很欣赏他的教学方法和功夫,后来他老人家去安徽,还邀请白振东同去。

  两位太极拳教官,是太极拳吴氏祖师爷吴鉴泉师爷的儿子吴公仪和吴公藻。吴公仪字子镇,打的是高型小架,讲究攻击,以快致胜。走小圈子,圆中求直快。刚柔相济,常使对手难于立稳。后来香港、澳门等地成立了“吴氏鉴泉太极拳社”。在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日本、西德,都有吴氏太极拳杜,都有吴氏后代在任教。吴公藻的架势和师爷吴鉴泉一样,走大圈架势低。精通太极拳理论,常和父亲研究。著有《吴氏太极拳》一书,有宗师吴鉴泉和吴公仪的太极拳照片。父亲为之写了序言。此书在香港出版。吴公仪在香港去世。吴公藻于一九八二年从香港来长沙,住在我家,时年八十三岁。九月患心脏病住院。八三年三月邀请了长沙武术界聚餐。除夕那天,因喝了点酒,病情加剧。二月十三日五时三十分逝世于长沙,终年八十四岁。他老常对武术界人说:“没有向恺然,就没有我吴公藻。”

  吴老在湖南教了很多学生,所以,常以湖南为他老的第二故乡。叶落归根。八十多岁还不远万里,飞到湖南长沙来寿终正寝。他老是我的好武术老师,对于他的死,我是悲痛万分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