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九四


  这位大力士虽然身为蛮地的夷人,却有一颗与这个沸腾的时代共同跳动的心,具有后世少见的俠肝义胆,愿为知己而死。

  张良和大力士一路上走了好几个月。力士愈发为张良的为人所吸引,尊敬与爱戴之情有增无减,甚至冒出过这样的想法:这个人该不会是神仙吧?张良身上确有令人如此想象之处。

  他从年少之时就迷上了老子的思想,一直不厌其烦地进行自我修炼,一点一点地消除了内心深处那些世俗的野心、出入头地的欲望以及沽名钓誉之类俗不可耐的东西。他以思想来规诫自己,每天都要长时间地修炼被称为道引的道家呼吸之术。道引也可以写作导引,即运用固定的方法进行深呼吸,也就是将大气导入身体内部,借此达到与宇宙合一、平定心绪及去除诸种欲望的目的。像张良这样聪明的人竟一直在认真地进行这种修炼。老子的教诲并不像后来的禅家那样,甚至要求达到"悟"这种至难的境界。

  老子是要让幼儿最大限度地接近宇宙。因此,日常的生活态度以幼儿的最为理想,主张要像幼儿那样柔弱,只要反复进行道引,很快就能将自己带到近乎幼儿般的透明状志。

  张良仅仅为了向秦复仇,就像后世的数学家一样,只为了求得一个答案而考虑出多种数学算式,反反复复地寻找蒙蔽人的策略。这种古怪的热情说不定会导致人格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他始终身体力行地追求那种使自己透明化的思想境界,才得以摆脱这种危险。顺便提一句,张良在过早到来的晚年,不仅仅是坚持道引,甚至还断绝了谷物,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要使身体轻如鸿毛,方能成为神仙。”最终因体质衰弱而离开人世。由此也可以看出,张良身上具有一种极端执著于与生俱来之物的气质,他能深深吸引住东夷的那位大力士,肯定也是由于他具有某种孜孜以求的坚定信念,使力士感受到了仙风道骨般的神韵。

  张良这位年轻人,后来被誉为卓越的军事家。

  张良一半的能力,肯定是在与东夷那位大力士共同流浪时培养出来的。为了探知唯一的敌人始皇帝的动态,张良供养了许多刺探情报的人,将他们撒向四面八方,连续不断地把纷繁杂乱的情报收集到手边,从瓦砾堆中寻找璞玉一般挑选出准确的情报。除了始皇帝的亲信之外,普天之下也许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张良这样详细掌握始皇帝的动态了。

  始皇帝从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的第二年起,便开始了他最喜欢的外出巡幸。第四年春天,他到山东一带巡幸,经过一处叫博浪沙的地方时,终于发生了一件大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此有简明的记载。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

  上面所说的盗,就是张良和东夷那位大力士。

  博浪沙地处河南省。自太古以来,黄河就连年泛滥不绝,博浪沙的奇景就是黄河泛滥所留下的遗迹,泛滥过后留下黄沙,形成如波浪般起伏的沙漠,附近地区也荒无人烟。

  向山东行进的始皇帝,其出行仪仗队列及护卫队伍将通过这片沙漠中的道路。张良得知此事,便与那位大力士一同潜伏在沙丘背后。

  那位大力士手持张良让铁匠给打制的重一百二十斤(合现在的二十七公斤)、拴着链条的大铁锤。不久,当始皇帝的仪仗队列走近时,力士猛然站起身来,抡转铁锤,向始皇帝砸去。出手很漂亮,可惜并未击中始皇帝的车,而是命中了紧随其后的车辆,把车轮砸得粉碎。

  “糟了!”

  知道事情不妙,张良赶紧逃走。按照和力士事先的约定,两人分头朝不同的方向逃去,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始皇帝大怒,传令天下搜捕刺客,张良遂更名改姓四处逃避,最后到下邳(江苏省境内)藏匿起来。

  下邳是古代下邳国的都城,秦时也曾变成下邳县县衙所在地,在这一带称得上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城池。城中细流如网,小桥比比皆是。

  有一天早晨,张良的心情异常地好,信步走到一座桥头之时,有个衣衫襤褛的老人走近,故意将鞋子丢到桥下,回过头来望着张良喊了一声“小子(孺子)”,努着下巴吩咐道,“给我捡回来!”

  张良一时间深感不快,然而抱着复仇的念头潜伏于此地,与人公开争执就会带来不利的后果。更何况,在中国这片大地之上,在以敬老为重要道德内容的儒家学说诞生之前,尊重老人就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了。张良转变念头,放下身架,两眼望着老人。只见这位老人身体痩弱,容貌丑陋,脸上毫无表情,一张嘴便露出几颗残存的牙齿,每颗牙都焦黄焦黄的,简直像某种矿物质一般。

  张良走到桥下拾起鞋子,刚要递给老人,老人却抬起一只脚说:“给我穿上!”

  张良很有心术,面对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仍能心平气和。他的教祖老子教导,要采取如柳枝随风摇摆般柔和的态度。张良极其自然地弯下身去,将鞋子穿到老人的一只脚上,这种表现可能就是道引中修炼出来的所谓呼吸吧!

  老人很可能是当时尚处于原始阶段的老庄的信徒。老庄崇尚无为。老人似乎感受到张良的举动和表情上都有一种训练有素的无为,便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没过一会儿,他又返了回来。

  “小子!”老人再一次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说道,“教给你点东西。五天后,天一亮就到这儿来!”

  当对方展现出这种说来就是"阳"的态度,张良随即敏捷地变成"阴”,长跪在地上,为避害只好如此。

  “遵命。”

  见张良垂下头去,老人似乎感到十分满意。

  张良遵照命令,于五天后的一大早如期来到桥头,一眼就看到老人早已等在那里,得到的只是老人怒目圆睁的呵斥。”和老人见面竟然迟到,成何体统!”

  随后又听老人说道:再重来一次!五天之后,张良半夜里就动身到桥头守候。不大工夫老人就赶来了,交给张良一个包袱,据说这是一部兵书。以上就是司马迁访问下邳时,从熟悉当地历史掌故的老者或张良子孙口里得到的有关张良的传说之一。

  据说这部书上题有四个大字:《太公兵法》。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