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
九五 |
|
所谓太公,就是因垂钓而闻名的太公望吕尚,是周文王发现的名将。当时,他已经是一位相当模糊的古代人物了,不过,在传说中似乎仍然非常有名气。 传说中张良从老人那里得到的《太公兵法》,是不是真的存在,人们并不十分清楚。 顺便说明一下,《六韬》这部据说为太公望吕尚所著的兵书还是有的。这部兵书不是当时的产物,是到汉以后许久,才被人假托太公望之名编写而成的。即使有关张良的这个传说是真实的,这部兵书也不会是《六韬》。 “读了这部书,日后你就能成为王者之师。” 老人在桥头说道。当张良想问老人的大名及住址时,老人不慌不忙地说道:十三年之后你会见到我。老人的预言是:十三年后,你将经过济北的谷城山(山东省境内),在山脚下会看到一块黄色的石头,那块黄石就是我。 据说,张良十三年后经过济北的谷城山,真的看到了那块黄石。张良将其带回汉都城的宅邸,十分敬重地供奉起来。据说,张良死后,其家人曾将黄石与他那小小遗骸葬在一处。今天若能发现张良的墓葬,进行发掘,黄石是否真的存在即可大白于天下。但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即这个黄石之说,或许是张良自己编造出来的瞒天过海的手段。 以后张良便一直住在下邳,投身于游侠的行列,预先组织起自己的势力,以备他日之需。然而他并不像刘邦那样是个能当头领的材料,只能指望得到那些有实力的侠义之徒的信任,与之结下肝胆相照的兄弟之盟。不过,仅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张良具有相应的势力和侠义心肠一一他搭救了一个突然跑来的楚人逃犯的性命,将其窝藏起来。 后来才知道,这位楚人竟是项羽的一位叔父。在众多的叔伯父当中,项羽只得到了项梁的抚养,后来随之一同举兵起事,此外他还有几位叔伯父,其中有一位叫项伯的十分忠厚的人,在项羽形成一股势力之后,他就寄身于楚军,再也没有离开过。张良在下邳搭救的逃犯正是这位项伯。项伯不忘此次救命之恩,为了向张良报恩,后来还引出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故事,连刘邦也跟着捡了一条命。考虑到当时的侠义之心、人们的日常习惯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说侠义精神本身就具有戏剧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张良光辉灿烂的一生,很可能正是源于侠义这种非同寻常的伦理观。 不久,始皇帝驾崩,加上陈胜起义,天下顿时陷入了烽烟四起的混乱局面。 四处漂泊的苦役和流民很快就聚集在陈胜的旗下,形成一股巨大的势力,直到自称陈王的时候,张良都未能作出迅速的反应。从对秦复仇的志向来说,他本应即刻起兵的,但他却没有足以吸收流民的实力,好不容易才将下邳一带的百余名年轻人聚拢到一起。 张良率领这支小部队一路行军,想投奔到陈胜的麾下,但中途却得知陈胜已被秦军击败战死,还得知一个叫景驹的人取代陈胜,被推为首领。 “真是无路可走了。要么就到景驹那儿去?” 张良内心曾冒出这个想法,却提不起兴致。在这段时间里,连张良这样的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情绪波动得十分厉害。尽管伐秦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他却无法跟上急速发展的时势。秦帝国的根基如同一口锅底已经破裂的大锅,完全丧失了元气。陈胜战死之后,失去主帅的反叛军犹如破缸里冲出来的水,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流动,战国时期的旧王国也开始在各自的故地复活,但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王族后代。当时最为关键的,是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 张良一时间也曾想过自立旗号,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是那块材料。” 在这件事上,张良早就把自已看透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他如饥似渴地想找到的,就是一位可以为之出谋划策的、能成大器的人物。 说句实在活,张良推迟出山,很可能就是奔走四方、见过太多人的缘故。每听到什么地方有率领几百几千游民的首领,他就要前去会上一会,谁知竟都是些徒有虚名的无耻之徒。张良认为,哪怕对方是酒襄饭袋也无妨,只要能听取采纳自己的意见即可,但是,哪一个头领都是靠雕虫小技把头脑填塞得犹如粪桶一般,根本没有听取他人意见的雅量,只图眼前的粮食和人马。 “我愿授你兵法。” 尽管张良这样讲,也没有一个人肯听。 “方才我所说的兵法,并不是出自我个人的才学。” 大概就是在各地和这些首领接触的过程中,张良才不得不讲出兵法乃为神授之说的吧!张良过于年轻英俊,身材也痩小,更尚无名气,盘踞在哪座城池的首领,都不肯把命运寄托在这类无名者的说教上。 出于无奈,张良只好聚集少年,组织起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开始行动。但他无法解决吃饭问题,结果只好投奔陈胜的继任人景驹。 有一座叫留的小城。 这是自春秋以来就有的一座小城,位于现在江苏省沛县的东南,跟刘邦出身的沛差不多。当时,景驹正在这座小城里。 张良在直奔留城的途中路过沛地。这时刘邦已被称为“沛公”,不过仍旧是一支只有数千人的小股势力,正在不断地进攻这一带势单力薄的秦朝势力。 “且慢,这位刘某的名字过去听到过。”虽然张良只了解这么一点点情况,还是主动派人,请求见上一面。 刘邦是个性情爽快的人,不仅马上答应会见,还敬张良为上宾,听取了他的意见。 “所谓听,竟是这么一回事吗?”张良望着正在洗耳恭听的刘邦,顿时有一种新鲜感,备感欣慰。 刘邦满面春风,一直注视着张良,将高大的身躯倾向这位年轻人,对他所讲的每一句话都用心地听着,仿佛要吞进肚子里去。这不是在故作姿态。刘邦有一个长处,早在出生之前,他似乎就把小我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以虚怀若谷之心望着眼前的张良,而且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听着听着,刘邦就明白了:“这个人有真才实学。”虚心大概会使人变得聪明。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