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
八八 |
|
陈余还说:打仗就是为政治嘛!章邯跟将军打的这场仗,恐怕已经没有任何政治理由了吧?章邯也是太爱打仗了,真是个笨蛋! 怎么是笨蛋呢?项羽再也不想听陈余之流对章邯评头论足了,不过还是控制住情绪,回头望着范增说:“你来跟陈将军讲。” 把陈余推给范增,项羽就进到里面去了。秉性聪明的项羽其实早就明白,陈余是想对章邯做劝降工作,为得到批准才来找自己的。项羽也感到很有必要劝降章邯,不过,章邯这么好的敌手,竟要用外交手段去钓住,项羽实在不愿意在这种谈判上出头露面。 “派一位使者到章邯那里去吧!” 陈余对范增说:这封信就由我来写好了。不用问,连我都知道章邯将军对秦是一片赤胆忠心。 “不过,假使接受这份赤胆忠心的朝廷已经彻底腐朽,那就毫无用处了。照理,章邯对自己的处境早就该有数了。” 陈余自然不会十分了解咸阳秦皇室的内幕,但这位早已看透了先秦六国以来胜败兴衰演变的策士,对于万里之遥、地处西方云烟的咸阳的动静,总还多少掌握一些。 “余将军,你说要给章邯写信,可你过去跟他打过交道吗?” 范增语带讥讽地问道。只见陈余摇了摇头,说从未见过面,“不过”,他竖起右手一根指头,又竖起左手一根指头。从战国时代起,这种手势就常常为那些鼓吹连横和合纵的人士所使用,特别是在其滔滔不绝发表宏篇大论的时候。看来那意思好像是一根手指代表章邯,另一根则表示自己,范增看着看着,竟觉得这手指头莫名其妙地带上某种实实在在的含义了。只听陈余又说道:“与章邯干戈相交,实在是历时 已久。这难道还不算超乎亲密朋友的交章邯仍坐镇棘原城内。 各式各样的秦朝旗帜插在城墙上,井然有序,沿着墙头一字排开;城内军纪有条不紊,士气保持旺盛,粮食也绰绰有佘。这"切均赖于章邯早前的周密部署。 城外的警戒军队也严阵以待,防止敌方奸细混入,还负责看守田地。 有一天,警戒线上的哨兵抓住了陈余的军使。章邯会见了这位使者,并收到了一封信。 这封信真可称得上是一篇名文。 它首先从秦历代名将的命运说起。陈余在信中说:说来话长,我们还是先回忆一下秦白起将军(?-公元前257年)卩巴!白起军功卓著,在南方平定鄙与郢,在北方则破马服君之大军并悉数坑之,攻城略地之功举不胜数。然而,白起当年被王(秦昭王)夺其爵,逐出咸阳,又受命自杀。 我们再回忆一下近在眼前的蒙恬将军(?-公元前210年)吧!陈余说,蒙恬受始皇帝之命攻齐,有大功,随后又率兵三十万讨匈奴于塞外,补修长城以镇国境。尽管如此,始皇帝死后,他陷于宦官赵高之诈略,被迫自杀身亡。 为何在秦会如此呢?陈余问道,又说,据说一旦功劳太大,就再无土地予以酬劳,便会托故于法,以诛杀化解难题。此乃秦之传统做法,将军本系秦人,谅已知之。 陈余又把秦将的命运从历史说到现在。现在是人心背离秦王朝,挥舞反叛旗帜的将领日见增多。将军的军队也因耗损而日见减少。这就是天将灭秦的一项证据。 陈余接下去又说:“据实而论,我辈已悉知宦官赵高在秦宫廷的胡作非为。” 陈余当然不可能知道详情。但是凭一名练达策士的感觉,陈余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东西,竟与事实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陈余写的意思大致是,既然赵高一手垄断了咸阳宫廷内外的大权,章邯越忠诚,就越会遭到赵高的憎恨;所立战功越多,就越会成为赵高的眼中钉肉中剌。皇帝一声令下,将军就要遭受腰斩之刑,将军的家族成员就会与早前白起和蒙恬的家族一样,全都死无葬身之地。 章邯想,确实如此。陈余所讲的问题决非只是预言和观测,从咸阳传过来的风声,已经开始涉及章邯自身的安全。 不仅仅是现在,历来秦的政治斗争就是极其惨烈的。有功之臣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当成罪人。章邯原本是一个极少担心生命安危的人,始终抱有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决心,然而若是像早先秦的大臣将军们所遭受的命运那样,被强迫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再被治罪处以死刑,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的。 陈余还在继续:“章邯将军啊!如今将军应与诸侯合纵,调转大军进攻咸阳。究竟是会同诸侯分割秦地,图得南面称孤之身份好呢?抑或以罪人之身而被腰斩好呢?” 这位陈余所讲的情景,与参军长史欣从咸阳逃回来时所讲的颇为相似。 长史欣在章邯面前曾大发感慨,哭诉道:“将军哪!公建功亦受诛,不建功亦受诛啊!” 章邯自然还记得这番话。他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面临的命运,正如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影子一般。尽管如此,章邯这个人也从不喜欢仅为自身的利益而随意选择命运,纵使到了如此紧要的关头,他也不为所动。”不可为其所迷惑。” 读完陈余的书简,长史欣当即说道:为士卒着想,应毫不犹豫地到项羽营垒去,担任他所率大军的一翼。 “欣呀,方才阁下的话,我可从来没有想到过,是说为士卒着想吗?” 为士卒着想?章邯吃惊地重复了这几个字。对犹豫不决的章邯来说,这句话仿佛醍蘭灌顶,令他茅塞顿开。 长史欣所说的士卒,主要是指被项羽军抓去的那些俘虏。只要章邯能当上项羽的将军,他们就可以一如既往地将章邯奉为首领。 当时,早前的白起也好,蒙恬也好,所有被称为名将的人在士卒中间都深得人心。有的人是慈悲心肠,也有人是靠装扮成这样来获取人心,但章邯从没有这样的念头,毋宁说他是那种能获得士卒主动拥护的人。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头脑里,士卒只表现为不断变化的数字,从不对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生死表示怜悯。自章邯出函谷关以来,在他所指挥的大小战斗中,战死的将士估计可达数万名,但从未见过他为此而忧伤或心情沉重。这样说,并不表示他是一个毫无怜悯之心的人,他只是看上去缺少一些温情而已。 为士卒着想会促使他下决心投奔敌营,是源于他性格的另外一个方面。 这位生来就很少顾及自我的将军,只要是为某种崇高的目的采取行动,就总是能保持一种昂扬的气势。既然已经放弃为秦帝国而战的目标,那就应该重新看待这些士卒,倘若能为了他们而牺牲掉自己一个人,陈余和长史欣所推荐的那条生路,岂不就很有意义了吗? “明白了,欣。”章邯说道。 “太好了,将军终于下决心了。其余的事就全交给我好了。” 作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属官,长史欣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看来,这的确是应由下属来干的事情。他与章邯也很有些相像的地方。单靠长史欣一人是无法采取什么倒戈行动的,但既然顶头上司章邯已经作出决定,那他也只好像生来就是个叛逆者似的,全力以赴地去实施了。可是,章邯却未能立即投降。 虽然他曾多次派使者与楚军接触,但顶羽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亳无出面的迹象。 非但如此,项羽还两度发动新的战斗,在三户(河南省境内)击败秦军,顺便又在迂水河畔将秦军打得大败。人们可以想到,项羽可能不想把功劳归于陈余,因为是他首先给章邯发去的书简。这从后来发生的事情即可略察一二,自此以后,项羽就对陈余百般刁难,硬是不给他出头露面的机会。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