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八九


  时至七月,酷暑难熬之际,项羽才终于接受了章邯投降的请求。关于受降事宜,项羽交待给属下的理由是:“就我楚军而言,粮食也很缺乏。再继续打仗并不得当。”

  关于陈余写信劝降的功劳,一句也没有提到。不过,在这一时期,粮食的窘迫却是严酷的现实,项羽军早已快把附近地区的粮食吃光了。

  会面的地点由项羽指定,即设在"殷墟"。从章邯方面来讲,出棘原城南下,经漳水一处名叫三户的渡口再往南,即可抵达殷墟。

  殷墟,指的是古代殷王朝遗址。殷墟作为地名,在秦帝国就已经存在了,现在也是个考古学遗址的名字。人们能了解到这一点,应该说全凭《史记》的记载。

  一般所说的殷王朝时代,系指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28年这段时间,这被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神话般的朝代来看待,极少有人认为它是真实存在过的。

  而殷王朝的真实存在被正式确认,却极富戏剧性,可以说就发生在一瞬间。那是在1899年,一位名叫刘鹗的学者,在北京的一家药店里买了一块兽骨,药房将其称为"龙骨”,他惊讶地发现骨片上面刻有来历不明的文字,由此掀开了中国考古学新的一页。他把这块骨头拿给研究古代文字的专家罗振玉等人去看。上面出现了《史记》记载的殷王朝国王的名字,经过仔细考证,断定为此前并不为人所知的殷代的文字。这项研究后来又以"甲骨文字的研究"为题,由日本的贝塚茂树博士等人继续进行。但不管怎么说,在药店"发现"甲骨的时候,根据药店的指证,就已经知道是从殷墟出土,不久许多学者又从殷墟挖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残片。

  殷墟从考古学的角度被正式发掘,乃是1928年由北伐成功进入北京城内的国民政府军经手的。在近代中国,每当革命获得成功,都要进行确定上古时代的考古学发掘。从事这项工作,其兴趣自在别的课题。当时的国民政府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曾连续十五次对殷墟进行发掘,后来的国民党政府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被打败之后,就将这些出土文物转运到了台湾。

  那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年,又再度掀起大规模发掘殷墟的高潮,接连不断地发表了成功发掘出青铜器等一系列宝贵文物的重大消息。也许应该说,在殷那么久远的年代,就已经有令人惊叹的文明存在,这一事实对中国人恢复民族自信心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殷墟有许多宫殿、住宅等的遗迹,也有很多墓葬。新中国成立后被发掘出来的王室墓葬里面,就横七竖八地排放着许多殉葬者的骸骨,其中既有佩带着玉制装饰品被活埋的侍臣的骸骨,也有未戴任何饰物、头部被切割开的人骨,仿佛被捆绑在一起似的排放在一座墓室里。每一座大的墓葬里都能见到这类尸骨,三百具、五百具,甚至发掘出过埋有一千具尸骨的墓葬。这些陪葬者的尸骨究竟要表达什么,至今仍找不出答案。

  郭沫若曾根据这种现象,把殷及紧随其后的周确定为奴隶制时代,但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种难以解释的大量的殉葬者,如杲是奴隶主死后仍要其陪伴在身边的奴隶,那为什么要如此浪费奴隶这类财富呢?在殷那个年代,人口并不多,整个王国的军队恐怕也不过几千人,不禁令人怀疑:为陪葬而杀死如此多的奴隶,“奴隶制"经济岂不就无法维系下去了吗?

  还可以认为是战争中捕获的异民族的俘虏。当这块大陆处在殷代的时候,还是多民族混居在一起的,不时有对抗和战争发生。战争中被抓获的俘虏,有技术的可以作为奴隶。即便如此,若从食物分配能力这一角度来考虑,将那些没有技术的人全都活埋到王的墓室里,这种处置办法也许还是划算的。

  在殷那个时代,掌权人物的庞大墓室好像都有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打开的人口。即使墓室已经修好,也可以像摆放供品一样,将陪葬者不断地活埋进去,每一次地底下都要热闹一番。不管怎么说,像殷代那样将活人大量陪葬到墓室里面去的事例,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社会是看不到的。

  项羽时代,人们对殷墟的认识,还只是依据附近一带的民间传说,将这里视为殷的古都,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这里是一片广漠的黄土地带,从西部的黄土高原往东,地势逐渐降低,呈波浪般起伏,形成许多高低不平的丘陵和深浅不一的峡谷。紧靠殷墟的北部有洹水流过,项羽等不久也将渡过这条河流。尽管洹水时常泛滥,但形成殷墟中心部位、曾建有殷的宫殿的小屯山岗却没有受到洪水的侵害。从项羽时代又过去两千一百多年,根据发掘,才知道这个山岗就是殷朝宫殿的遗址,不过当项羽登上这座山岗的时候,这里还只是夏日里一片引人瞩目的繁茂绿草。

  项羽就把会见地点定在了这座山岗之上。

  章邯作为降将,沿着这座山岗的小路大汗淋漓地往上走去。随从的人除了长史欣之外,只有董翳一人。”那棵树是榆树吗?”

  章邯指着山岗顶上问道。郁郁葱葱的林木在山岗顶部画出一道鲜明的轮廓。长史欣抬头看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榆树。

  “这位将军的思绪又跑到哪儿去了呢?”长史欣望着章邯那张看似悠闲自在的面孔,感到有些奇怪。榆树也罢,别的什么也罢,都无关紧要,在山冈上那片林木之中所要举行的,将是投降与受降的仪式。长史欣本以为章邯也许会伤心得连腿都迈不动,哪里知道他脸上的表情纵使不能说是愉快,却也犹如商人刚出手一大批货物般轻松。

  当然,章邯还是自有道理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故事,说的是早先因赵高的奸计而被迫自杀的蒙恬将军,曾将塞外荒草地带的匈奴一步步驱赶到北方的大沙漠,为了防止他们再度进犯,就在塞外地区栽种上榆树,建成了一条高大的林木带。章邯爬上山岗时,只是想起了这个故事,才那样问的。不过,到了这步田地,还在以极为平常的表情关心究竟是什么树木,这也许与章邯的薄情不无关系。

  在半山腰处,章邯让长史欣和董翳先留在那里。

  他独自朝山上走去。小路的两侧有楚军士兵一字排开。楚兵之中既有人公然露出憎恨的神态,也有人以憧憬般的目光望着章邯,他们心里都在想:这就是被称为筹算如神的章邯将军吗?

  项羽在林中铺了一张皮坐垫,等候章邯的到来。

  章邯刚想把剑卸掉,项羽连忙高声说道:就那样好了!也给了他一张相同的坐垫。这早就不是以降将来对待章邯了,而当项羽张开还残留着小儿味道的双唇说“我一直很尊敬将军”,并称赞其作战风格时,章邯仿佛当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霎时间,一股悲怜的心情涌上心头,章邯宛如少女般地流出了泪水。秦皇室中有谁跟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呢?

  “我为秦打仗,仗打得越多,在宫廷的罪就越重。将军可能知道宦官赵高吧?”

  章邯向项羽诉说道。章邯不是那种喜欢愁眉苦脸地向人诉苦的人,却在初次见到的敌将面前完全乱了阵脚。会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他身为降将,产生了某种异常的亢奋,但项羽为人处事的品格中肯定有某种东西,才使章邯如此动情的。

  至于项羽如何尊重章邯,从不让他担任自己的部将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来。

  他决定用王的称呼,将章邯称为雍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