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林达 > 历史在你我身边 | 上页 下页 |
五三 |
|
闻名全球的小镇 移民来艾尔伯特落地生根。一开始这里的生活和家乡没有很大不同,有些小小的作坊,都围绕着农业转,例如制造马拉的小货车,还有小铁匠铺、磨坊等等。因为举目望去,周围种植的都是棉花、烟草、玉米和小麦,无边无际。 在十九世纪的前五十年,这里依仗着奴隶劳动,棉田的面积越来越大。这个县里甚至出现了佐治亚州的第一个百万富翁。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南北战争。艾尔伯特的男人们踊跃参加南军。最后,谢尔曼将军领着北军,在著名的“通向大海”之旅中,浩浩荡荡穿越整个佐治亚中部地区,一直前往塞凡那。为了在心理上击溃南方,一路烧毁房屋、庄稼和屠杀牲畜,给沿途民众的财产和经济带来沉重打击。所幸的是,艾尔伯特不在这条北军的进军路线上,谢尔曼的大军擦身而过,侥幸地没有受到破坏。 因此,当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周围地区一片焦土的时候,艾尔伯特相对恢复得更快,也还是持续战前的老行当:种棉花。 在我驶向艾尔伯顿镇的路上,突然觉得有一种非常异样的感觉,就是路程虽然很近,可是很快就有了离家很远的异乡感觉。我发现,这是由于地貌的改变造成的。我们那里是丘陵地带,可坡度比较平缓,而进入艾尔伯特县,就是山区的地貌了。有些山坡甚至略有点山崖突兀的感觉。就是这点突兀,使得艾尔伯顿和我住的小镇,命运大不相同。 有一天艾尔伯特人发现,他们脚下的岩石,就是他们坚实的立足点。这里有着丰富的花岗岩。 1882年,艾尔伯特的第一个采石场开始生产。一开始,只是为当地人开采粗实的建筑用石,以及提供修铁路的碎石。五年后的1887年,有了第一个花岗岩商业公司。 这里的花岗岩是蓝灰色的。随着开采,花岗岩的产品也多起来,甚至用来做成石雕艺术品。在美国到处都有艾尔伯特花岗岩凿出的雕像和墓碑。然而第一个艾尔伯特花岗岩雕像是个南军战士,却不是我在小广场看到的这一个,这里还有个曲折的故事。 那个时候,南北战争结束不久,南方人出于非常复杂的心情,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战死的南军乡亲,这里也不例外。艾尔伯特县和小镇的行政长官一起,出订金请当地的花岗岩公司做一个南军战士的雕像。这个公司把重任交给了一个叫亚瑟·柏特的本地艺术家。 1898年,这个十八英尺高的石雕像,就在我们面前的这个苏顿广场揭幕。遮盖着雕像的幕布一揭开,公众哗然——艾尔伯顿人不喜欢“他”。 当时,艾尔伯特还有一些活着的南军士兵。他们说,这个留着八字胡的胖雕像,穿的外套像是北军的军装,还戴着像是法国军队的平顶军帽,简直像个“扬基兵”,所以,他们给雕像起了个绰号,叫“达奇”。“扬基”,是南方人对纽约人、北方人的贬称,而“达奇”是英语“荷兰人”的变音。一是因为象征“北佬”家乡的纽约,最初是荷兰人建造起来的,二是南方人觉得,那两撇八字胡就是“北佬”的样子。“达奇”的失败,自然令承办的花岗岩公司灰头土脸。而那个始作俑者雕塑家亚瑟·柏特,揭幕仪式一结束,就搬离了艾尔伯顿,再也没有回来。 今天有人分析说,艾尔伯顿人不喜欢“达奇”,是因为这个艺术家从来也没有见过一个南军士兵,服装不对。可是,我想,这个艺术家选择以“拙”为表现手法,和艾尔伯特人对传统人像雕塑的期待,相距太远太远了。 “达奇”在广场上站了两年,艾尔伯顿人天天从他身边走过,越看越不顺眼。终于,他们忍无可忍,1900年8月14日,小镇冲出一帮“暴民”,在盛怒之下,把“达奇”拖下了基座。按照今天大家的说法,他们是把“达奇”给“私刑处理”了。最后,可怜的“达奇”,被埋在了这个广场之下。不久,基座上竖立起了一个传统的南军士兵雕像,也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一个。这样的雕像,几乎在每一个南方小镇都有,精美的传统造型,却也没有什么特色。走多了地方,回想一下,会觉得这些雕像大同小异,就像是出自一人之手。 十九、二十世纪的世纪之交,艾尔伯特花岗岩突然大出风头。在亚特兰大的展销会上得到好评,还在圣路易世界交易会上,获得了金奖。这里的人一向不缺自信心,在1889年的当地报纸《艾尔伯顿之星》上,就把艾尔伯顿称为“花岗岩之都”。 真正使得这里粗粝的花岗岩,变成各色精美的产品,还是全靠了意大利的行家里手。雕凿花岗岩是意大利人的传统行业,不知怎么,艾尔伯特的名气就能传得那么远,在二十世纪的最初三十年,这个小镇开始有了大量的欧洲移民,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的移民。来的不仅是工匠和技术人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来了石雕艺术家。意大利,那可是米开朗基罗的故乡!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花岗岩竟然还使得这里的人们,躲过了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打击,在全美国都为大萧条痛苦不堪的时候,艾尔伯顿照样开出新的采石场,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艾尔伯顿有四十五个采石场,有两百八十个花岗岩公司,产品销往全美五十个州,也销往世界各地。在艾尔伯顿的墙上,居民用大大的字自豪地写着:“世界上做出最多纪念碑的城市”。 可是,艾尔伯顿小镇的中心还是只有这么点大,风格也还是那么朴实,并没有变得豪华,但一个矿业小镇,却颇有人文氛围。小镇风格的稳定,使我觉得不能小看了这个地方。小镇宠辱不惊,是一个内心有着某种“定力”的地方。它能守住某种恒定的价值和思考,没有暴发后不知天高地厚的模样。最近几年,艾尔伯顿遇到了新的挑战,挑战来自遥远的中国。花岗岩那么重的东西,居然漂洋过海而来,价格比这里还要便宜得多。小镇采石市场大受打击,是不是能熬出来,还没有人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一定会在星期日,去教堂为小镇的命运祈祷。 再回到那个“达奇”的故事。 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当年承接“达奇”创作的小花岗岩公司,几十年之后发达起来,成了当地最大的企业,也是这个县最主要的“工作”来源。有一天,他们突然又想起和自己有关的古老故事,这个公司决定让“达奇”重见天日。 那些当年对“达奇”处以“私刑”,埋葬了他的民众,如今都已经离世。好在近百年过去,这个公司还保留着“达奇”埋葬地点的记录。1982年,在新一代艾尔伯顿人好奇的围观下,小镇挖出了他们的“达奇”。一身一脸,他糊满了佐治亚特有的红土。达奇被送到一个洗车站,冲刷清洗,才渐渐露出真面目。“达奇”的位置已经被后来的“士兵”占据,一个半世纪过去,也已经成了文物。老“达奇”被送往艾尔伯顿的花岗岩博物馆,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当我在博物馆看到它,总觉得这个拿着枪的“达奇”,分明是在那里微笑。 神秘的地标 艾尔伯顿人没有想到,他们一流品质的花岗岩,为小镇引来了美国的现代石阵。 二十七年前的1979年,艾尔伯顿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地标。 这是我来造访这里的主要目的之一,久闻其名,却一直没有亲眼见一见。逛完小镇,天色不早了。我从小镇的中心广场找到一个当地人,问了石阵的方向,还捎带问了一句,多远?答曰:“三英里。”他还热情地说:“你不会漏掉它的,就在路边,很显眼的。” 我把车上的计程器打到零,就向着北边出发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