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杨崇伊发难(1)


  政变由杨崇伊所发难,为众口一词的指证;但整个计划出于何人策定,则尚成疑问,时人有诗:“定策殊勋谁第一,青袍御史气如云。”则为杨崇伊定策;但杨崇伊背后有人,即是李鸿章父子。袁世凯 《戊戌日记》,记七月廿九日奉召进京,八月初一日召见,旋奉旨以侍郎候补;初二日谢恩情形云:

  谢恩召见,复陈无尺寸之功,受破格之赏,惭悚万状。上笑谕:“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办的学堂甚好,此后可与荣禄各办各事”等语。退下,在宫门外候见庆邸,匆匆数语,即回寓,会大雨,至午,始回清华寺,惫甚酣睡。至晚食复睡。

  按:既云“候见庆邸”,则必有要事;而又只“匆匆数语”,且不言其事,此为一大疑问。但次日行踪,大致可以解答:

  次日初三晨,谒合肥相国,久谈兵事,饭后赴庆邸府,邸在园,阍人嘱稍后,即在回事处候。将暮,得营中电信,谓有英兵船多只游弋大沽海口,接荣相传令,饬各营准备听调,即回寓作复电。适有荣相传弁遗书,亦谓英船游,已调聂士成带兵十营来津,驻扎陈家沟,盼即日回防。

  以下接叙谭嗣同密访事。结尾云:

  予因其志在杀人作乱,无可再说,且已夜深,托为赶办奏折,请其去。反复筹思,如痴如病,遂亦未及递折请训,细想如任若辈所为,必至酿生大变,危及宗社,惟有在上前稍露词意,冀可补救。

  以下即写初五日请训事。刘凤翰著《袁世凯与戊戌政变》,即指出“‘失落’了初四这一天”,是最大的漏洞。但疑问还不止于在初四那天,袁世凯做了些甚么?而在初三那天,袁世凯的行事:

  第一、初三午后至庆王府,庆王在颐和园,司阍嘱稍后,则庆王必已先有交代;也就是说,庆王有事交代,但候至日暮,未曾见到庆王,此后亦再未提及,然则袁世凯与庆王之间,究竟有何交道要打,而保持如此密切的接触?

  二、最成疑问的是,初三晨谒李鸿章“久谈兵事”,而且是在李处午饭后,赴庆王府。袁世凯自韩归国,久为李氏父子所深恶痛绝,乃忽然有此一谒,已颇奇特,而又“久谈兵事”,试问李鸿章久已不亲行伍,西法练兵,亦非素所讲求,有何可谈?而且“新建陆军”只得七个半营,总计七千人,谈这样一支部队,又何须一上午之久?

  自初二召见后至初三“将暮”,袁世凯所会见的只两个人:召见后“在宫门外候见庆邸,匆匆数语”;初三晨“谒合肥相国,久谈兵事”;午后赴庆王府“在回事处候”,将暮未能见到,即回寓所。将这些情况联结起来看,明明白白显示,前一天庆王匆匆数语,必是关照袁世凯,详细情形可问李鸿章,次日与李鸿章久谈后,复赴庆王府,乃是礼貌上的复命,报告已遵嘱见过李鸿章;故虽未见到庆王,亦无关系。

  当袁世凯在庆王府久候时,政变已经发动,庆王在园未回,即是安排杨崇伊在颐和园上书,请太后训政。杨崇伊的行动,李鸿章当然知道;而袁世凯不能不知杨李为至亲,且杨崇伊有赴京谒荣禄之举,然则初三袁、李的话题,不能不及于此,而其时谭嗣同尚未晤袁,无所谓“告密”。

  在我的看法,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事则有之;思笼络袁世凯,使与“荣禄各办各事”,效忠于帝,言或有之,但所谓“朱谕”,所谓“围颐和园”,皆是子虚乌有之事。目的在制造一个杀康党的借口;不过此亦非袁世凯的本意,而是荣禄授意袁世凯“诬报”四京卿,酬劳则是一年以后的山东巡抚。

  首先要指出的是,“告密”一事根本不存在;因为:第一、谭嗣同既未说过围颐和园的话,即无密可告;第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已奉明旨,归直督节制,则袁世凯奉召入京时,必先向荣禄请示;荣禄亦必有召见时德宗作何语,随时密告的要求。及至入京,所接触者为庆王、为李鸿章,一定会问起召见的情形;袁亦一定不敢隐瞒,“与荣禄各办各事”之语,早就传了出去,如谭嗣同真有“围颐和园”之语,不必袁世凯回京“告密”,在京即已不能保密。因为袁世凯在京必有人侦伺,谭嗣同夜访,则次日自有庆王等人相询。其日记“失落”初四一天,其中大有文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当时情况如此:

  一、德宗力行新政,而顽固的保守派,相继反对。军机处刚毅当权,所采取的破坏手法是,凡事掣肘;掣肘不成则如江湖伤科郎中之“贴烂膏药”,卤莽割裂,为帝贾怨。

  二、德宗思召翁同龢为助:而当翁待命之时,因礼部不为王照代递奏折,导致德宗盛怒,一意孤行,擢用四京卿,以致新旧党争,益趋尖锐。

  三、李鸿章奉旨退出总署,深恐经手交涉有翻案之虞,于是而有杨崇伊请太后训政之举。

  四、四京卿中谭嗣同、林旭主张设法分北洋军权,俾以实力作后盾,强力推行新政。其中谭嗣同主张笼络袁世凯,而林旭则倾向于联络董福祥。

  五、袁世凯之被召,加速了政变的推进。七月底请太后训政一事,即已定局。由于杨崇伊曾先谋之于王文韶、廖寿恒,则廖寿恒必曾通知翁斌孙,训政实现,翁同龢岂有复起的机会?多日经营,一旦成为画饼,此为八月初一日翁同龢日记全删,惟留“发京电”三字的真相。

  六、八月初二日召见袁世凯后,如无袁以侍郎候补的恩命,政变或可稍缓发作,既有此命,杨崇伊遂于八月初三日向太后递请训政折。

  七、政变的关系人物,策画者为李鸿章、杨崇伊;执行者为荣禄、袁世凯,居中联络者为庆王。

  八、慈禧于八月初四日回宫,而于初六日始发动政变者,由于伊藤博文到京定于八月初五日觐见之故。

  按:伊藤博文系七月廿六日抵达北京,八月初二日接受张荫桓代表总署的欢宴,八月初五日偕日本公使林权助觐见德宗。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于此条下有附注:

  新党御史李岳瑞等,曾上书请用客卿,伊藤之来,或传系康有为勾引,将入军机,旧党惶悚不安。

  此为旧党因李岳瑞等有此一奏,因而造作谣言。谓康有为“勾引”伊藤,将康有为的地位太高估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