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马关之辱


  二月十八日,李鸿章离津赴日,随员七人:美国人福士德即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杜勒斯之外祖父;长子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徐寿明,皆为北洋洋务人员;此外则于式枚,专办奏折。

  二月廿三日,船抵马关,次日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在春帆楼开第一次会议,而日本海军已开始攻澎湖。二十五日开第二次会议;二十八日开第三次会议,会后李鸿章遇刺受伤。中国方面的反应,见翁同龢日记:

  二月廿九日:小李报昨申刻,肥公会晤,归被倭手枪中左颊骨,子未出。戌始苏,子仍未出。

  见李经方电,上为之不怡良久。恭邸亦相对愁绝。

  赴督办处,两邸之公皆集,无可商略。

  三月初一日:是日李经方、科士达(即福士德)皆有电,李相子仍未出,不致殆命矣。

  三月初二日:李相有电,子未出,凶手当时即得,日君及亲王皆遣员慰问。最奇者日后遣看护妇两名,携后亲制绷带往也。

  又,和款冀可少减云。

  中国的传统,皇后与外臣无涉;而况为异国使节?故翁同龢以日后亲制绷带慰问李鸿章,诧为奇事。庙堂之臣,昧于世事,故“无可商略”;倘能召张荫桓商议,则全权代表议和被刺,正有许多文章可做。

  李鸿章被刺事件,腾播国际后,对日本颇为不利。即日本国内的舆论,亦抱同情中国的态度,但恭王等全然不知利用此有利形势,策动友好国家对日本施加压力。因此,日本始惧,而未几即重现狰狞面目。据李鸿章三月初一电总署云:

  顷陆奥来寓晤经方问疾,交到覆函称,因此凶虐狂悖之事,万分忧愁。举国上下皆抱此情怀……并据密称:伊藤今早俟日皇派来御医诊伤后,已乘轮亲赴广岛禀商,后曰可回。中堂身受重伤,幸未致命。中堂不幸,大清举国之大幸,此后和款必易商办。临行复云:请宽心养伤,中日战争,将从此停止等语。

  这不仅是陆奥口头如此,且有书面表示,原函如下:

  大日本大皇帝因二十八日之忧,抱歉殊深,特谕本大臣等,即允停战,无庸苛求,惟须订明日期界域,此系本国前未允行者。贵大臣得便,随时可详订应办各节,以便早立停战条款。

  于此可知,日本因此事对世界舆论,无法交代,颇为紧张,准备作大幅度的让步,其时翁同龢如果像后来那样赏识张荫桓,或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先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同时表示,李鸿章身受重伤,一时不能再任以繁剧,特加派张荫桓为副使,赴日协助。日本必不能拒绝,而张荫桓以被逐之使,复能得日本以礼相待,即此一端,便可助长外交上的声势;而张荫桓在日与福士德合作,为李鸿章设谋画策,所挽回者必多。至少不必有三国干辽之事。惜以见不及此,只获得二十一天的停战期限,而和议条件上并未争取到多少让步。

  由于中国方面的反应既迟钝,又软弱,不知利用时机,采取拖延战术。因此,日本在三月初七即提出和议条件,并限四日答复。希望即速定议,以免引起国际干涉。事实上,李鸿章亦很可以借受重伤为由,拒绝日本在此时所提的条件;所以不出此一著者,因为他内心另有打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