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南通状元


  翁同龢之刻意欲使张謇抡元,其心境亦如李鸿章之以爱女配张荫桓,皆有五祖“午夜传衣”之意。不久,张謇以父忧而去,时为九月十七,正李鸿章以“未能迅赴戎机,日久无功”,命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交部严加议处之日。

  殿试的考官——读卷官对前十名,尤其是三鼎甲的关系极大,因为会试取中,称为“贡士”,已是两榜出身,殿试不过区分二甲“赐进士出身”,还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关系不大,但三鼎甲,特别是大魁天下的状元,升降得失,所关不细。殿试读卷,也就是阅卷的程序及制度是:

  一、听宣: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前一日清晨宣派读卷官,例定八员;由二品以上进士出身的大员中简派。旨下立即入宫。

  二、拟题:读卷官八员在文华殿的配殿集中后,由领头的读卷官主持,拟策问标目八条,随即进呈,朱笔圈定四条。标目向用四字,如“痛革官弊”、“西北边防”之类,自光绪十六年起,由翁同龢的建议,改为两字,以期更为明确。

  标目圈定发下后,推好手拟策问题,以资格较浅者书题,密封进呈。发下时亦仍密封,随即携同原件赴内阁大堂,此时监试的御史亦已齐集,读卷官在御史关防之下,启密封策题,推定善书法的读卷官,屏入书写题纸。傍晚,刻字匠齐集,由护军领入大堂后,随即封前后门,将题纸发刻,刻成校对无误,方始印刷,数目有限制,大致较殿试人数多数张而已。

  三、发题:题纸刷就,方始开内阁大堂门,读卷官朝服捧题,入中左门至保和殿,其时约为寅卯之间。监试王大臣到后,卯初点名,士子毕集,为首的读卷官请出题纸,交与礼部堂官,跪接置于殿中案上,行三跪九叩大礼,读卷官与士子亦复如此,行礼时有鸿胪寺官鸣赞,仪节颇为郑重。

  四、读卷:读卷官于四月二十日夜,通宵工作;二十一日殿试之日,则萧闲无事,在文华殿配殿休息。二十二日寅时即起,卯初入文华殿,各就一桌。收掌官分卷,每人大致四十卷左右。

  评定试卷高下,共分五等,其符号为“○”、“△”、“、”、“︱”、“×”;称为之“圈、尖、点、直、叉”。卷后即读卷官姓氏,各人于本人名下加符号。阅毕所分得之卷,即置原处,至另一桌再阅,名为“转桌”;转毕八桌,即是阅毕全部试卷。

  一本卷子如果有八个圈,当然是状元,事实上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因此鼎甲往往经由协商而产生。在传统上,如果“分数”相同,如同为六圈、一尖、一点,则读卷官地位较高者所取中的一卷抡元,或由居首的读卷官评定。当然这也是有例外的;翁同龢对此最重视,每每据理力争,且亦常能争得。

  五、钦定:殿试卷前十本,例须进呈,钦定后发下,第一、二、三本为三鼎甲;第四本传胪,以下即为二甲第二名至第七名。发下时,名次并不一定照读卷官原来的建议,且亦不一定由于写作好坏,如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状元本为赵翼,因西北军事结束,为示偃武修文起见,将原列第三的陕西韩城王杰一卷与赵卷互易。光绪二十一年乙未正科状元本为王龙文,发下后第三改第一,第十改第二,王龙文由状元被抑为榜眼,复抑为探花;中状元的四川骆成骧,因策论中有“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语,时当甲午新败之后,故为德宗激党,拔置第一。

  进士系内的考试,除会试及殿试外,在会试以前有举人覆试,考时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取在一二三等者准予会试;四等罚停科;不列等者黜革。会试以后,又有贡士覆试,规制与举人覆试同,取在四等者,不准殿试。殿试以后有朝考,考论、奏疏、诗各一。此为任用考试,点翰林,还是用为部员,或外放为知县,均在朝考中决定。

  这些考试的阅卷大臣,在理论上与新进士亦构成师生关系。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翁同龢于贡士覆试、殿试、朝考皆奉派阅卷,得门生一人,郎江西萍乡文廷式。其日记云:

  四月十七日:派阅贡士覆试卷,至六部公所少坐,天明入,诸公陆续来,与徐公分卷。最后至者嵩犊山,至时已阅及半矣。余所分无好卷,见犊山处一本则挺拔有伟气,辰正三毕,徐公归,余与伯寅、柳门力赞以犊山所取本为压卷,遂定。

  此本即文廷式所作,取中一等第一名。贡士覆试卷与其他试卷不同,印红线横直格,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纸薄易写。交卷后弥封而不誊录,与殿试同,故仅凭字迹,即可知为何人之卷。文廷式与梁鼎芬、于式枚为同学至交;光绪六年同赴会试,梁、于成为翁同龢的门生,而文廷式落第,至是亦归翁门下。

  不过翁同龢联络潘祖荫、汪鸣銮力荐文廷式,别有一原因:牵涉及于宫闱。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