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杨乃武案(1)


  光绪元年八月,翁同龢以内阁学士派署刑部右侍郎。刑右本为钱宝廉;但以汉军而得补汉缺的工右宜振,外放江苏学政,故以钱宝廉署理宜振之缺;翁同龢则又署理钱宝廉之缺,属于过渡性质。至光绪二年正月,户部右侍郎温葆琛老病告退,即以翁同龢补授,并“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官向称美缺,宋朝“吏勋封考,三婆两嫂;户度金仓,细酒肥羊”之号,明清则以“富贵威武贫贱”六字,系诸六部:吏贵、户富、礼贫、兵武、刑威、工贱。京官养廉,别有津贴,名为“饭食银子”,户部设“饭银处”专司其事。户部堂官的“饭食银子”是最多的。

  翁同龢在刑部,颇有正色立朝之概。其时的刑部尚书桑春荣,号白斋,道光十二年的翰林,早于翁同龢十三科,照翰林院的规矩,应称“老前辈”。但翁同龢一到任,即因属员公事疏忽,桑春荣欲免议处,而翁同龢不可。在此期间,又有“浙江葛毕氏谋毒本夫一案”,亦即杨乃武、小白菜的故事,倘非翁同龢细心推求,则杨乃武冤沉海底。此案平反之端,发于翁同龢,在他光绪元年十月的日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十八日:浙江葛毕氏谋毒本夫一案,经胡学使拟结,奉旨交部速议。今日御史边宝泉劾奏案情未确,请提至刑部复鞫。旨以无此政体,仍饬部反复研求,作速核覆。

  十九日:索浙江司原奏不得,怒斥之。仅得见细核招供,历历如绘,虽皋陶听之无疑矣。然余意度之,葛品莲聘娶葛毕氏,用洋钱八十元,折筵六十元,品莲系豆腐店帮工,乌得有此巨款?此一可疑也。葛品莲脚上患流火,葛毕氏买洋参、桂圆,用制钱一千,付伊母家买药,夫以贫家患皮之疾,竟用千钱买药,亦属不伦,此二可疑也。且京控称该县之子,曾与葛毕氏往来,今结案仅据皂役供本官之子早经回籍,并未取有该县亲供,应属疏漏。与白斋语,白斋以为此案外枝节也。

  二十日:饭后到署,细阅葛毕氏全案,供招与原揭帖异者四处,今供内情节互异者一条,可疑者二,疏漏者一,皆签出。殆秋皋到署,与商且缓日再上。浙江司林拱枢者,文忠公之第五子也,亦称狱有疑。退访子松,遇吴君仲愚于座,吴君余杭人也,为杨乃武称冤,不期而遇,亦异哉。归检刑案,乏不可言。

  廿一日:午,绍秋皋来,同到署,与桑老前辈商酌,殊不谓然。浙江司林君拱枢,秋审总办余君撰皆以为是。辩论久之,仅拟飞咨,问数条不符处而已。又与桑公约,廿六日断不能入奏,姑缓数日。又催抄杨乃武两次京控原呈。

  廿二日:晤朱敏生,敏生于葛氏事备知颠末,亟称杨乃武冤曰:“此覆盆矣!”

  廿三日:函致荣侍郎,托催提督衙门抄送杨詹氏京控原呈。荣君以所抄折底原呈见示,则余所签与原呈数条适吻合。然则此次所陈,不免弥缝之迹矣。长官如此,可叹、可叹!

  廿六日:饭后入署,与桑公同看秋审处所拟葛毕氏一案,奏稿用余说,驳令再审,特措词委婉耳。

  上记诸人,绍秋皋名绍祺,翁同龢同年,为满缺左侍郎,于此案与翁之见解相同。而桑春荣则打算含糊了结。朱敏生即朱智,军机章京,杭州人。翁同龢既从案牍中发现疑点,又闻吴仲愚、朱敏生详谈本案内幕;复托兵部侍郎荣禄,自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故翁同龢日记中称为“提督衙门”,抄得杨乃武之妻杨詹氏京控原呈,证实了他的看法不误,因而乃有廿六日覆奏,驳令再审的决定。所“令”者浙江学政胡瑞澜,湖北人,本缺为兵部左侍郎。

  此案发生于同治十二年,涉案诸人如下:

  杨乃武:余杭人,同治十一年举人。为生员时,以包揽词讼为业,声名甚劣。
  葛品莲:豆腐店帮佣,人物委琐。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九上午得病,下午不治。
  葛毕氏:葛品莲之妻,嫁葛方一年半。有姿首,曾为杨乃武的房客,关系亲密。
  刘锡彤:余杭县令,直隶盐山人,为宝鋆乡榜同年。
  刘子翰:刘锡彤之子,曾向杨乃武索诈。以后回籍时,搭乘福星轮,船沉遇难。
  陈竹山:余杭县生员,行医,素不安分。冤狱皆由其从中播弄而造成。

  案情是葛品莲暴毙后,其家属认为死因可疑,旁人盲目附和,逐渐牵涉到杨乃武身上,本来是模模糊糊的一片阴影,经过多少人的传说堆砌以及陈竹山的有意构煽,竟形成很具体的情节,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恋奸情热,谋毒亲夫。杨乃武在仓前地方以毒鼠为名,购得砒霜,交小白菜下手,以致葛品莲七窍流血而死。后半段情节,完全是“武十回”故事的翻版。

  杨乃武既为讼师,平时难免得罪人,刘锡彤则自恃有大军机作靠山,颇有贪墨之名,曾以浮收漕粮为杨所控,嫌隙甚深,已非一日。而杨一成新科举人,其势更不可侮,本有去杨之心,便易为陈竹山所煽动,骤兴大狱,详请革去功名后,加以非刑,杨乃武不得已诬服。小白菜之被屈打成招,更为意料中事。

  刘锡彤所拟的罪名是,葛毕氏凌迟,杨乃武斩决,报省咨部,即将定谳。同治十三年四月,杨乃武乃自作亲供,嘱胞姊京控于都察院,咨解回浙,巡抚杨昌浚委原问官覆审,维持原判。于是杨乃武之妻杨詹氏亦遣抱告京控,这回告到步军统领衙门,奉旨交杨昌浚督同臬司,亲提严讯,久未结案。光绪元年四月,浙江籍的给事中王书瑞以覆讯重案,意存瞻徇参奏。特旨派浙江学政胡瑞澜审办,结果照旧。

  报到刑部,落在翁同龢手中,因有十月三十日的上谕:“前因浙江学政胡瑞澜奏,覆讯民妇葛毕氏因奸毒毙本夫葛品莲分别定批一折,当交刑部速议具奏。旋据给事中边宝泉奏,案情未协,请提交刑部办理,亦经谕令该部详细研求。兹据该部奏称,察核此案原题情节,与现供歧异甚多,请饬再行严讯等语;着胡瑞澜按与刑部所持各节,提集犯证,将覆讯与原审情节因何歧异之处,逐一研究明确,毋枉毋纵,总期情真罪当,一持切平,不得稍涉含糊,意图迁就,亦将详细供词,声叙明晰,定拟具奏。”

  李慈铭在日记载此上论云:“闻至此驳者,全出翁侍郎同龢力,与尚害桑春荣争而得之也。浙人多言杀葛品莲者,实余杭知县刘锡彤之子某……锡彤者盐山人,大学士宝鋆之乡试同年也,故葛毕氏供及刘某,承审官辄置不问,且以非刑怵之。翁侍郎求得其原供,而此次胡瑞澜所咨送供词,亦有及刘某者,侍郎因指刘某何以不一传为疑。其余歧供甚众,定议奏驳。若侍郎者,可谓不负所职矣。”翁同龢初由翰林问政,能得此名声,虽由“不负所职”,而亦恰有此成名的机会。李慈铭当时仅为举人,纳赀为户部主事,但翰林无有敢轻视者。后于光绪六年成进士,出翁同龢门下;而翁亦从不肯以老师自居,礼遇甚至,固有报答知己之意在内。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