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 |
终天之恨 | |
|
|
但就在翁同龢差竣回京不久,翁心存得了痰症,初起时“语言不能清楚”,“手足运动不能自如”。十一月初二得病,初五便要准备遗折了。翁同龢是日记: 凌晨目微开,龢辈急呼,似点头应之。午刻藕舲来,大人张目视之,藕舲以为尚可治。李文园丈,杜筠巢师、程容伯皆来视疾,大人独执筠师手,而瞪视文园丈,盖意有在也,然无一语矣。 “藕舲”为兵部尚书万青藜,知医,翁心存的门生。李文园即李棠阶,河南河内人,翁心存的会试同年,咸同年间,与倭仁同以讲理学著称;早年引疾家居,此时方特召来京,将大用。翁心存执杜䎗之手而瞪视李棠阶,意思是希望李棠阶保荐杜䎗在弘德殿行走。 翁同龢续记: 万藕舲所定方,重用附记。然自申刻以后,目不复开,气益喘,右手足皆不动,惟左手左足屡掣动,极有力,盖痰壅肝风作矣!而龢犹以为大人有转机,可无事也。痛哉!是日早晨草遗折,大声诵一过,大人首肯。且泣陈江南若收复,当归葬家山,不然当权厝于房山之麓,大人亦颔之。入夜右手屈伸拏空不已,而龢仍未喻也。 次日即十一月初六日有旨:“谕内阁,大学士衔管理工部事务翁心存,见在患病甚重,伊子翁同书着刑部暂行释放,俾侍伊父汤药,以示体恤。”据翁同龢记,是日早晨,即闻恩旨,但直至申刻始命翁同书第三子翁曾柱往迎其父,戌刻到家,呼父则已无知觉,延至后半夜寅时气绝。 至同治二年二月十八,翁心存下世“百日”,照旗人习俗,父母之丧至此服满,翁同书于次日遵旨赴狱报到。同年十二月廿五日,翁同书得恩旨,由斩监候改为发往新疆效力赎罪。翁同书出狱后,照例不能家居,在彰仪门外暂住。发遣后,于五月初行至太原,忽有喜讯。翁同龢五月十四日记: 先君诞日,设奠。申刻蔡植三信来,知都兴阿奏请三兄赴营效力,奉寄谕允准。诣蔡植三,方子颖,知都帅由承宁渡河,道定边,经赴灵州。原奏称,翁某前在扬州战功卓著,士民至今感颂,实为知兵大员云云。寄谕该将军行文直隶、山西、陕甘各督抚,该员行抵何处,即调取赴营。 蔡、方皆军机章京。都兴阿,姓郭贝尔氏,满洲正白旗人,侍卫出身,曾隶僧王部下,后以江宁将军驻扬州,督办江北军务,与翁同书相熟。同治三年正月,奉命督办陕甘军务,接替有八旗名将之称的多隆阿,眷念旧谊,奏调翁同书赴营,得免新疆之行。 《清史列传》本传: (同治)四年八月,同书督兵在花马池定边一带,截击大股窜匪,迭获胜仗,并阵斩逆伪平西王孙义保,赏四品顶戴,十一月卒。都兴阿以闻,谕曰:“已革安徽巡抚翁同书前在江北,屡 著劳绩,嗣在安徽巡抚任内,失守定远、寿州,降旨革职发遣……兹因积劳成疾,于病势沉重之际,犹以未能荡平回匪为恨,语不及私,情殊可悯,着加恩开复原官,照营立功后病故例赐恤。 既然“开复原官”,则恤典照巡抚之例,“赠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有两个兼衔,一为“兵部右侍郎”,一为“右副都御史”。前者得以兵部堂官的资格,节制提镇;后者得以都察院堂官的资格,参劾全省包括总督、将军在内的大小文武官员。殁后赠官,例加一等,所以“右副都御史”变为“右都御史”。其后复由礼部题奏,奉旨赠谥“文勤”。翁同书以弃地不守,纵匪酿祸,应处极刑的封疆大吏,能获此结局,全由翁同龢多方调护所致。就事论事,翁同龢于孝悌二字,毫发无憾。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