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传统乡村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 作品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团结、抗争等美好素质,但也对其中诸如顺天从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根性进行了反思。 《小鲍庄》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但比一般 “寻根小说”有着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
第01页 | 第02页 | 第03页 | 第04页 |
第05页 | 第06页 | 第07页 | 第08页 |
第09页 | 第10页 | 第11页 | 第12页 |
第13页 | 第14页 | 第15页 | 第16页 |
第17页 | 第18页 | 第19页 | 第20页 |
第21页 | 第22页 | 第23页 | 第24页 |
第25页 | 第26页 | 第27页 | 第28页 |
第29页 | 第30页 | 第31页 | 第32页 |
第33页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