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我是湖南人 > |
空前大进军,抬棺保国防(5) |
|
杨昌濬在甘肃和新疆,亲身经历了左宗棠的西北军政事务,沿着河西走廊走到乌鲁木齐,沿途所见“一片升平景象”。他喜欢唐诗宋词,有所感慨,便写诗记载。他记起了唐人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时玉门关外,一条长长的绿带穿越万里黄河,直达新疆吐鲁番,气势雄浑,正是人类同恶劣的大自然战斗的结果。更令这个湖南人感慨的是,新疆南北到处都是家乡人的口音,到处是湘军战士的足迹。杨昌濬感慨万千,坐在驿馆里写出一首五言律诗。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首诗很快会传遍神州大地,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著名诗人,一洗数年前在浙江官场上的耻辱。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新疆地大物博,少数民族众多,中国历朝统治者非常关心。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清初设伊犁将军,都是从国家安全出发。元朝以来,西域正式列为中国的版图。但是,朝廷里的大多数官吏,觉得新疆非常遥远,皇帝对那里的居民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那就是安分守己,不给朝廷添乱。统治者很少关心新疆的建设。 但是,左宗棠想到了新疆的开发建设。新疆平定以后,应该如何治理?左宗棠考虑到新疆地域太广,建议朝廷建省。他四次上奏建省的提议。但皇帝总是借口各位大臣对西北形势没有定见,叫左宗棠深思熟虑,又命令朝廷大臣用心商议,等候圣旨定夺。 朝廷为什么对左宗棠连续四次奏请没有准奏呢?那是因为设省就要起用大量干才,还要撤掉旧有的许多新疆满汉道员。大凡人事问题,总是非常敏感。用多少人?用谁的人?用汉人还是用满人?真是千头万绪。还有,任命一大批官吏,意味着又要国家支付大笔俸禄,那是一笔可怕的开支。朝廷不敢轻易决定。 但是,左宗棠不厌其烦,第五次上疏建议新疆建省。奏文经过悉心斟酌,写得言简意赅,文风俊雅,堪称历代名家名疏的典范,两宫太后和光绪皇帝大为赞赏。光绪甚至每天诵阅。 左宗棠为新疆建省五上奏折,可见其执著。光绪皇帝将这件事批转给吏部讨论执行。 这一次,建省的问题终于有了着落。朝廷先让刘锦棠搞一个新疆特区,试行吏制改革,总结经验,然后推广。 刘锦棠和谭钟麟通过一段实验和努力,使新疆百废俱兴,民气渐苏,原先的积弊消除殆尽。光绪任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刘锦棠进驻乌鲁木齐。大概用了三年时间,试验工作结束,新疆正式成为一个行省。 左宗棠的另一件功绩,是动用军队抗洪救灾。 1881年,中国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黄河到处决口改道,洪水直泄三省五府三十二个州县,百姓攀在树上,哀号求援,声不忍闻。各条水系发生的水灾,为害面积达到三百万平方公里,一千二百万百姓无家可归。大半个中国风不调雨不顺。 各地频频向朝廷告急,两宫太后措手无策。光绪只能在天坛跪拜祭天。清廷顾不上黄河长江的洪水,但求直隶京畿免遭灾害。王公贵胄们心怀私念:倘若被大水冲了皇城,岂不遗笑天下! 左宗棠见灾情紧迫,朝廷救灾不力,血冲头顶:“大小几十条河流涨水,正是水深火热,民处倒悬,务必及时抢救。救民于难,怎能分轻重缓急?说什么没有人力财力,为什么不动用军队?防守京畿用得了这么多人吗?我们在新疆,不是动用了军队开荒种田、修路筑桥吗?军队战时打仗,逢灾救灾,平时搞建设。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要调动军队堵住河流缺口!” 左宗棠一席话,大臣们听了心中豁然开朗。他们想:这真是个好办法啊!调动军队抗洪救灾,历朝还是第一次。左宗棠不愧为国之栋梁,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出来。李鸿藻佩服不已,连忙表示赞成。 于是朝廷决定:淮军负责安徽和山东,湘军与鄂军在两湖抢险,川军在四川抗洪,湘军和粤军在两广救灾,军队承担大型泄洪工程,行政区划复杂的交叉地段,也交给军队抢险。 军机处用电报和廷寄的方式,把这个决定下达各省都抚。 但是朝廷也有顾虑,因为绿营军纪松弛,让他们去救灾,恐怕他们侵扰百姓,会灾上加灾。左宗棠在廷议时拍着胸脯说:“京畿调兵抗洪救灾,就交给老臣去办!” 他一副大义凛然的神情,令大臣们颇为疑惑。早几天慈安太后去世,祭祀大礼上,左宗棠下跪都很艰难,怎么可以去治水?李鸿藻为他不辞劳苦为国分忧的精神所感动,对众臣说:“爵帅不必亲临一线,只要坐镇京畿,宏观调度,指挥三军就行了。” 廷议结束后,军机处立刻调动王德榜、刘明灯和王诗正的部队。这三支部队驻扎在张家口,接到旨意,立即分别赶赴各处水道。距今一百二十年前,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军民并肩抗洪水的情景。 这次调兵用于京畿抗洪,左宗棠的军队出动了二十八营。军队与百姓各司其职,前者堵塞洪流,抢救灾民,修复大型水利工程,官府则负责赈济安置灾民,预防洪涝以后可能出现的瘟疫。 在其他江河流域,也有军队投入抗洪。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