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 上页 下页 |
一二八 |
|
一天上午,刘伯承来到演习场,首先巡视了渡河先遣分队的阵地。指出先遣分队前出时,一定要保持疏散的战斗队形,不能密集。连、排长的指挥位置也要适当。接着,又巡视了炮兵和装甲兵阵地。要求这两个阵地一定要伪装好,不能暴露。坦克行进路线要做出标记,互相之间不能太近,又不能距离步兵太远。他还给干部战士讲了一个失火时瞎子背着跛子,跛子给瞎子指路,两人紧密配合,一起走出火场的故事,强调搞好步坦协同的重要意义。当他看到通信报话所的位置离坦克固定发射点比较近,就问道:“这样近能听清楚吗?有干扰没有呢?” 在酷热的阳光下,刘伯承从一条堑壕走进另一条堑壕,从一个阵地来到另一个阵地,连续步行1个小时。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浸湿了军帽,浸透了军衣。随行的同志热得实在受不了,就解开领扣,摘下军帽,拿在手里一左一右地扇起来。但是,刘伯承一直不解领扣、不摘军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姿态。 临走的时候,刘伯承对演习指挥所的同志说:“这次演习,中央军委和全国各大军区、各军事院校都要派代表参观学习。因此,这次演习有建军的政治意义。不仅单独为着学员,同时也是为着训练部队,为着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他要求在组织工作方面,要防止“五霸强,七雄出”的局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严格各项制度和纪律。在安全工作方面,要做到不死一人,不出重大事故,而且要防奸保密,警惕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 6月15日,刘伯承来到临淮关,在临街的一所房子里住下来。高级速成科的学员也同时来到这里,进行见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两天之后进行预演。这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一会儿,瓢泼似的暴雨就直泻下来。 担任演习师师长的陶汉章向刘伯承请示:“院长,下暴雨了。预演是否停止?” “下雨怕什么,下炮弹也要演习。训练就是打仗。打仗还能选好天气打吗?”刘伯承坚定地回答。 预演按原计划开始了。刘伯承站在风雨中,任凭风吹雨浇,沉着镇定地实施指挥。 这时刘伯承已近60岁高龄了,演习指导部的同志们怕他在雨中淋坏身体,就关切地劝道:“院长,雨太大,你还是到掩蔽部避一避吧!” “那怎么行!我是院长,又是总导演,在演习中怎么能带头避雨呢!”刘伯承高声说。 陶汉章看到大家说服不了刘伯承,就拿过一顶草帽,戴在刘伯承的头上。 刘伯承立即除下草帽,转过身来,对陶汉章说: “陶汉章啊,曾、胡治兵语录中都讲‘夏不张伞、冬不着裘’,你不知道嘛!常言说得好,‘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有令不行。’我们自己不做榜样,鬼才相信你讲的那一套呢!” 就这样,刘伯承一直站在风雨之中,不肯离开现场。 预演结束了。刘伯承在讲评中给部队指出了工事伪装、步坦协同和战斗队形变换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要求:要求严格,防止松劲散漫;要求切实,防止形式主义;要求协同一致,防止各自为战。 刘伯承还提出在原案中增加一个佯渡口,并要求把“敌人”空军情况加进去。他说:“过去,二野挺进大别山,过沙河、汝河和淮河,不论哪一次,都有敌人空军袭扰。演习等如实战,一切都要力求与实战相同,才有示范指导作用。” 战斗机、轰炸机飞掠而过。 坦克、战车隆隆开进。 正式演习在紧张地进行着。 在“我方”第一次火力急袭之后,渡河先遣分队的战士们从隐蔽地点向渡河地点飞速前进,第一航部队也向渡河器材集结地挺进。“敌人”开始疯狂反扑,以炮火封锁河岸,以飞机俯冲扫射阻击地面部队渡河。“我方”又组织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火力急袭。高射炮向“敌机”射击,各种火炮和坦克向“敌人”阵地继续猛烈时击,轰炸机再次向敌人阵地投弹。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先遣分队登陆,第一航部队泛水,第二航部队向河岸开进。先遣分队占领“敌人”滩头阵地,第一航部队登陆,第二航部队乘木排、竹筏、葫芦等各种就便器材泛水。水陆两用坦克也开始渡河。工兵分队一边架设浮桥,一边用铁舟、门桥抢渡各种武器。团指挥所乘船向对岸转移,并发出向“敌人”纵深阵地进攻的信号。“我方”几架运输机飞过之后,天空中开出一大片银花,空降部队在“敌人”后方降落,并集结起来,占领了有利地形。第二航部队登陆成功。一辆辆坦克、一门门火炮通过浮桥,到达冲击位置。团指挥所发出全线冲击信号。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向“敌人”发起猛烈冲击,占领“敌人”阵地,与空降部队会合。演习经过两个多小时,胜利结束。 在演习进行时,刘伯承头戴军帽,腰扎皮带,在骄阳下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在演习场上。当他看到有的学员穿着衬衣、戴着草帽,有的还把草帽拿在手里扇来扇去,不觉转身对陈毅喟然叹息道:“我们的干部现在养娇了,怕把脸子晒黑了嘛!” 尽管有若干遗憾之处,毕竟临淮关演习是军事学院举行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实兵示范演习。它以严格的纪律、缜密的组织、准确的协同动作和出色的政治工作,合成了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展现了一幅现代化立体战争的宏伟画卷。它使全体参观见学人员耳目为之一新,实际看到学到了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艺术,从而推动了全军的训练工作。 冬天快到了,候鸟南飞。当地的农民也都歇起手来,不太下地干活。只有这些当“兵”的呆不住。南京军事学院的这些“兵”,又开赴到句容一带了。 临淮关演习结束不久,刘伯承又组织指导军事学院高、上级速成科学员实施军首长——司令部野外演习。地点选在南京东南句容至丹阳之间的广阔丘陵地区。 同临淮关演习一样,在这次演习实施中,刘伯承深入现场,风餐露宿,十分辛苦。白天,指导学员进行野外作业。晚上,则和学员一样,睡在野外临时搭起的帐篷中。 时值秋末冬初,天气渐渐寒冷起来。为了让大家休息好,刘伯承指示一个负责后勤工作的干部,给每顶帐篷里面放一盆炭火取暖。但在睡觉之前要把炭火熄灭,把火盆搬到外面,以免煤气中毒,发生事故。 刘伯承自己首先这样做了。并让这个干部逐个检查,要求每顶帐篷都要这样做。 这个干部检查完毕,向刘伯承报告说:“其他同志都做到了。只是苏联顾问怕冷。不肯这样做。” 这时,刘伯承扬了扬眉毛,微微沉思起来。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