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 上页 下页
一一六


  谈话结束后周恩来将刘伯承等人送出西花厅,一一握手告别。这时夜已经很深了。中南海显得格外宁静、安溢。但是,这里,那里,一座座庭院仍然放射出明亮的灯光。这些灯光映照在湖面上,投射出一片片闪烁的、波动的、摇曳的光影。

  回到住所,刘伯承根据周恩来三次谈话的精神,和筹委会的同志们一起研究起草了《关于创建军事学院的意见书》。

  1950年11月13日晚,刘伯承带着这个意见书,又一次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向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作详细汇报。听取汇报的还有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后改为总政干部部)部长罗荣桓、代总长聂荣臻、军训部长肖克、总政副主任肖华和总干部副部长赖传珠等。

  汇报会由周恩来主持。他把座椅搬到他那张又宽又长的写字台前面,背对写字台,面对大家坐下来。然后,拿起意见书,他读一条让大家讨论一条。遇到有修改补充的地方,他就转过身,伏在写字台上,随手记下来。

  就在这一天的深夜,在周恩来主持下,产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第一份历史性文件,绘出了解放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高级军队院校建设的蓝图。

  这份由刘伯承起草的《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书》主要有以下内容:

  其一、关于名称。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其二、关于组织机构。

  学员与班次:共设陆军本科、陆军速成科、空军速成科、海军速成科、情报参谋训练班、俄文训练班等六个学习单位,及一个陆军函授科的业务机构。陆军本科370名,收团、营级及部分优秀的连级干部,有初中文化水平,年龄在30岁左右者。陆军速成科500名,收军、师、团及个别兵团级干部,具有高小文化水平者。情报参谋训练班,由总参情报部选送学员50名。俄文训练班。由中央军委俄文编译局负责选调50名相当大学文化程度、有俄文基础的人员再予提高,并授以军事知识,以解决军事翻译及俄文教员的问题。函授科150名,收在职团级至兵团级干部,有自学能力者。学制,陆军本科两年,陆军速成科、情报参谋训练班、俄文训练班均为一年,陆军函授科一年半。海、空军速成科暂缓成立。

  领导机构:全院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和干部管理处。并设立战史、战役战术、司令部工作、后方勤务、通信联络、政治经济、文化外语等15个教学组织,以及学术研究室和翻译室。

  所需干部:除已决定调作学院领导干部的促其到职外,拟由全国各大军区调25名军、师级及个别团级,有相当文化程度及实战经验,有培养前途的军政干部来院培养,作各教学组织和各学员科的领导。学院各级行政干部及工作人员,由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选调。

  其三、关于训练方针。

  在人民解放军现有素质及军事思想的基础上,熟习与指挥现代各技术兵种,并组织其协同动作。同时熟习参谋勤务与通信联络,以准备与美帝为首的侵略集团作战。

  其四、关于筹备事项。

  勤务分队和实习部队:分别由华东军大和中央军委所属各部抽调干部与新入伍的青年学生组成。

  开学时间:暂定1951年1月1日。

  校址:南京。

  《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书》由周恩来主持修改后,上报中央。三天后,毛泽东亲自批准了这个报告。从此,开始了筹建工作的新阶段。

  拿着报告书,刘伯承如释重负。这一段时期的紧张工作,使老头受累了,其艰辛程度不亚于组织一次重大战役。如果说,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计划,那末,以后的工作则是把这个计划付诸实施,把蓝图变成现实。他的内心充满喜悦,他想笑,他想唱,他想喊,他想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了将军的摇篮!

  【35.谁是谁呀!?台上的教官是共军的俘虏。将军们直发愣:
  刘院长怎么搞的?是老花了眼,还是昏了头……】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谁能想到,今年的圣诞节会在南京城度过。当首任南京市长刘伯承乘火车来到浦口,前往南京的时候,便感觉到扬子江畔一片喧闹,整个城市充满着活力。大街小巷秩序井然,到处欢声笑语不断。南京市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来迎接他。仅仅一年半的时间,这里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共产党的“魔力”啊!

  第二天上午,刘伯承便开始办公。首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成立中国共产党军事学院临时委员会。

  这个领导班子是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大军区抽调干部组成的。其中,有的来自华东军区,有的来自中南军区、有的来自西南军区,有的来自华北军区。他们在以刘伯承为书记的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军事学院的创立与发展,为全军教育与训练事业的不断发展,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领导班子组成之后,刘伯承连续主持召开了院务工作会议、团以上干部会议和教学工作人员大会,号召全院同志“组织起来”、“行动起来”,把“组织起来”作为军事学院开宗明义的“第一乐章”。

  从1950年11月下旬开始,奉中央军委命令,从全国各大军区调给军事学院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陆续报到了。

  在选拔和使用干部上,刘伯承坚决服从中央军委的决定和总政、总干的安排,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他说:“我办军事学院,是把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两块银’镶嵌在一起了。”

  刘伯承办事就是讲效率,办学校也不例外。这边刚刚搭起学院的架子,那边就开始招生了,从12月份开始,学员们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军事学院报到了。根据报到的学员们的实际情况,刘伯承重新调整了各个学员科的组成和学制。把原来的情报参谋训练班改为情报科,学制两年。把原来的陆军本科、陆军速成科分为三个科:一个科训练团级及部分优秀的营级干部,学制两年;一个科训练师、团级干部,学制一年;一个科训练师以上高级干部,学制也是一年。

  一位参加军事学院筹建工作的老将军回忆说:“50年代办事,刘帅的作风,就是说干就干,说办就办。你想想,美国佬在朝鲜杀人,还想搞垮中国,不拼命干能行吗?”

  急上、快上,不能粗枝大叶,而且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刘伯承工作非常细致。对于各个学员科和教学组织的名称,他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训练师以上高级干部的学员科,有人提出叫“将官班”。刘伯承认为这个名称不好。国民党陆军大学就曾经设有“将官班”。那是蒋介石为了分化瓦解国民党内部的各个派系,收买拉拢各派将领而设立的。根本不是传授军事学术的组织,而且早已声名狼藉。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把训练师以上高级干部的学员科定名为“高级速成科”,训练师、团级干部的定名为“上级速成科”,训练团级及部分优秀营级干部的定名为“基本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