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 上页 下页 |
六五 |
|
我们登上一辆运载弹药的大卡车从冶陶镇出发,在大雪纷飞之中去前方,去刘邓野战军总部。 这次采访是不期而遇,我事先毫无准备。我们党的许多高级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大多充满传奇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那时我对刘帅的经历,仅仅知道在1927年南昌起义和后来红军的长征中,他是总参谋长。此外,日本投降以后,他和邓政委指挥晋冀鲁豫军民打了两次大胜仗,两个月之内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大规模进攻,对于当时国内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点,我和当时重庆新闻界某些人一样,倒是多少注意到了。 第一次是上党战役。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向各解放区大举进攻,9月间蒋介石命令阎锡山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腹地的上党地区,刘邓在九十月之交当头一棒,全歼了他13个师,共三万五千多人。那时候毛主席、周恩来同志正在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才迫使蒋介石同意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会谈纪要》。这个又被称为《双十协定》、以“坚决避免内战”为核心的文件,实际上是这样打出来的。 第二仗是平汉战役。平汉铁路贯穿于晋冀鲁豫解放区。蒋介石极力要占领华北,抢夺东北,必须打通平汉铁路。因此,他在这里下的本钱极大,晋冀鲁豫解放区又首当其冲,在10月间爆发了平汉战役。刘邓大军激战10天,全歼蒋介石两个军共2.3万余人,同时争取了高树勋将军一万多人起义。 蒋介石又一次全军覆灭,这才迫使美蒋认识到他还没有准备好,只得再施权宜之计。这样便出现了有美国政府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参加并作为主席的‘三人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出现了1946年1月10日签订的两党‘停战协定’,然后出现了大约半年之久的国内和平。 我们当然不能说当时形势的这种发展,全是刘邓大军这两仗打出来的。这种形势的出现,还应当归功于其他解放区军民的胜利,特别是首先应当归功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和决策。但是刘邓大军处身于自古以来号称‘四战之地’的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它承受了当时极大的压力。迫使它打了整个解放战争中最初的两次大仗,从而对当时形势的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些,当时我还没有认识得这样清楚,只能说多少注意到了而已。现在再回头一看,如果这两仗没有打好,打败了,特别是如果刘邓没有当机立断,报经中央批准先打上党一仗,一开首就去迎击平汉之敌,整个形势的发展恐怕会是大不相同的。 那天刘将军不在总部,正在前线指挥作战。果然,一次新的战役已经打响了。这就是滑县战役,又称濮(阳)滑(县)战役。刘将军同意我们到他的前线指挥所去看他,那是在抵近战场的地方。 第二天下午我们从总部前往,小吉普车的行程约近两个小时。 那是滑县战役的第三天,这次战役历时四天,共计歼灭蒋军两个旅,一万一千八百多人,其中生俘旅长杨显明以下八千多人。 刘将军的前线指挥所设在一个小村子里。我们走进村边他的临时办公室。大概是刚下过雪的缘故,房间不大却很敞亮。他站起来迎接我们。屋里生着一盆炭火,他叫我们一起围炉而坐。 我们也叫他‘师长’。最初,显然是受了同志们中间那种气氛的感染,同时大概也多少带有入境随俗的意味。但是经过这次访问,我就深深感觉,对我们革命队伍中这位老前辈,没有比‘师长’更贴切的称呼了,越到后来,我对这点体会越深,至今回想起来更是这样。” 李普老先生欠了欠身子,掐指算了一下,说道:“那年他54岁,在刘邓全军各级领导人中,年事最长。他身材略高,微胖,显得很结实,比我从照片上看到的和想象中的形象年轻得多。他穿着一套崭新的蓝布棉军装,戴着棉军帽,动作矫捷而又稳重,果然气宇不凡,显出大将军的风度。他戴着眼镜,我看不清他的眼睛,只见他脸上堆着微笑。这是那种慈祥的微笑,胜利的微笑。 那种慈祥的笑容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使我感到很亲切,竟像见到了自己家里的长辈一样,和我同行的那位女同志的反应尤其如此。我们竟没有很快提出事先拟好的问题,却像向家里的老人那样诉说起自己的心事来,说:我们是第一次上战场,不懂得军事,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后来谈话转入正题,当他回答我们提问的时候,我们又冲口而出,问了一些很外行的问题。他一面不厌其烦地解答,又一再微笑着鼓励我们说:‘不要紧,慢慢来,有许多事到现场一看就明白了。’他那语气使我感到他十分体贴人。当他鼓励你的时候,也不着痕迹。” “我们在指挥所交谈,可以听到前线的炮声,刘伯承同志仍是那么从容,好像手下的千军万马不是在战斗,而是在操练和演习一样。”李普老先生告诉笔者说,“过去我看过不少历史书,中国的、外国的,军事人物的传记读过不少,我从未见过像刘帅那样指挥若定的军人。” 感谢李普老先生把历史的镜头拉成近距离的特写,使我们探寻到刘伯承若干克敌制胜的秘诀。回到家里,我又翻阅了1946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其中有一篇《刘伯承谈蒋介石》,署名是新华社记者李普。文字不长,特录于下。 刘伯承将军以猛虎掏心战术打击蒋介石停战令以后的偷儿行为,四日之内歼灭了他一万一千多人。战役开始的第三天(十一月二十一日),他允许我们到他的前线指挥所去看他。他穿着一套崭新的灰色棉军服,动作矫健,比我所见他的照片胖一些,而且大出我意外,比我预想中的他要年轻得多。他首先告诉我们这次战役的经过:蒋介石一面下令于十一月十一日中午起停战,一面密令他侵占滑县一带的部队继续前进,相继侵占濮阳。“这是偷儿形式”,他说,“他想以他的停战令麻痹我们,可是我们不上当,他越下令停战,我越当心他吃我,对蒋介石这种人,鲁迅的《推背图》说得好,他说什么话,你要从反面想。”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这一线从东到西是三个大据点,何冠三的河北保安第十二总队以朱楼为依托,江匣锋的一二五旅以邵耳砦为依托,杨显明的一〇四旅以上官村为依托,大家伸出手来向濮阳方向偷摸,各各伸展出来二十多里,建立了许多小据点。“我们打法也怪”,刘将军微笑着说,“我们不理会那些伸出来的手。我们从他们的手边擦过,穿过他们的小据点,一下子抱住他的腰,猛虎掏心打他的根根朱楼、邵耳砦、上官村,一下子解决消灭了他们的旅部和总队部,俘虏了旅长杨显明,副旅长李克源和总队长何冠三。”他顿了顿接着说:“蒋介石,你不能以人情常理来推断他,他就是不做人的事,要学《推背图》。”他提到这次在杨显明的旅部,得到蒋介石一个密令,停战令以后仍旧继续进攻,但是严禁发表战报。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