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朱德传 | 上页 下页 |
六五 |
|
当地群众知道朱德、毛泽东将率领红军北上后,在长汀县城南郊举行欢送红军北上大会。“到会的工农群众,达三四万人之多(全县人口二十余万),多数从远隔数十里的乡村而来,赤脚、光头,有的持红旗,有的荷步枪,有的带梭标或鸟铳、刀棍,完全武装,红色遍野,成为赤色世界。这天演说的有二十余人,除了朱德、毛泽东和一台湾共产党的代表外,其余都是工农分子。”这次欢送红军北上大会,体现了朱毛红军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六月二十三日,朱德、毛泽东率领部队由长汀出师北上。六月二十五日,进入江西石城县境,敌军弃城而逃,红军解放石城县城。随后,朱德、毛泽东率部到达兴国,并在兴国召开北上誓师大会。当年参加这次誓师大会的萧华回忆说:“一九三〇年六月,红军根据中央命令进行北上战役,来到了兴国。七月中旬,在兴国县平川中学大操场召开北上誓帅大会。各路军马纷纷聚集,红旗招展,梭镖闪光,昂扬的战歌声,洪亮的口号声此起彼落,一派临战出征的雄壮气氛笼罩着大操场,忽然,热烈的掌声铺天盖地,如江潮一样汹涌而起——朱德总司令和毛泽东政治委员等领导同志登上了讲话台!” “毛泽东同志,我早已见过两次了,而朱德总司令,则是头一次见到。 在我的意象中,这位领导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伟大人物,该是一尊英气勃然、高大威武的形象呀,可站在眼前的朱总司令,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个头不高,腿上打着齐整的绑带,脚穿一双粗茅草编织的草鞋,连一双袜子也没有。然而,脸上的表情是轻松而慈祥的,宽宽的额头下,有一双深邃明净的大眼,稳重地环视着集结在草坪上的队伍。当他站起身的时候,就习惯地将两腿分开,双臂交叉在背后——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大约是因为经历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斗争的缘故吧,所以那副瘦削的身体就显得像钢铁一样坚强。” 萧华那时刚调到红四军军委担任青年委员。他回忆到那天同朱德谈话的情况:“经毛主席介绍,我认识了朱总,我对朱总讲,我刚从地方调到部队,是一名新战士,对部队工作不熟悉。朱总笑着说,这没关系,你大胆去做,有军委的同志帮助你,搞一个时期就熟悉了。朱总说话时声音不大,也不着急,使人感到亲切。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像一个朴实的农民,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和蔼可亲。”七月十一日,朱德、毛泽东在兴国发出向樟树推进的训今。“本军团决进略樟树,窥袭南昌,以响应武汉工人暴动,扩大政治影响。”这里没有说“夺缺南昌,而是说“窥袭”南昌。就是说,到南昌附近以后,视实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里也是留有灵活的余地的。 按照训令,红一军团即日分三路向樟树推进,途中先后攻克永丰、新涂。 七月二十二日,朱德、毛泽东发出攻取樟树的命令。这时,原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及其所部滇军已调离江西,省政府主席改由湘军将领鲁涤平接充,他派第十八师五十三旅一百零五团赶到樟树。七月二十四日拂晓,红军开始进攻,击破鲁部两营,缴枪近二百支,俘虏一百余人。进驻樟树镇后,朱德、毛泽东召开群众大会,散发传单,宣传革命形势和红军的政策,并将打土豪得来的财物分发给贫苦人民,得到他们的积极支援。 红军下一步行动应该是向东夺取临川(即抚州),还是按照中央指示向北直取南昌、九江?七月二十五日,朱德、毛泽东在樟树镇召开红一军团干部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此时,抚州有敌两团。戴岳部则有由新涂渡河来樟树之势。若去攻抚州,抚州敌人必然跑走,打不到手。若敌人前进,又不知何日将敌人结束。若直进南昌,则敌人主力没有消灭,且在我军后,南昌又四面皆水,于势不利。”针对这一情况,会议决定:既不向北直取南昌、九江,也不向东攻略抚州或在樟树附近伏击可能由抚州、阜田增援南昌的鲁部,而是向西渡过赣江,绕道逼近南昌。朱德、毛泽东根据会议决定发出西渡赣江的命令,要求“各部队务要切实照办”。七月二十六日拂晓四时前,全军团渡过赣江,向北前进,攻占高安、上高等十余县。 七月三十日,红一军团推进到距南昌城三十里处,这时,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调集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固守。南昌周围的防御工事密密层层,相当坚固。朱德、毛泽东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按照中央指示硬攻南昌。只派罗炳辉带领红十二军的一部分部队,于八月一日攻击赣江西岸的牛行车站,隔江向南昌城鸣枪示威,以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三周年。南昌守军躲在城内不还一枪。 向南昌鸣枪示威后,朱德、毛泽东在八月一日发出撤围南昌的命令。命令指出:“本军团为求迅速完成其北上任务起见,决诱敌离开其巢穴而歼之,拟于明(八·二)日,进至安义县、奉新县之线,休息、整顿、工作、筹款。”并命令红十二军开赴安义,向九江方向警戒。红一军团于八月二日全部撤离南昌近郊。朱德、毛泽东这一决策是很高明的一着。如果不顾一切地强攻南昌,不仅难以攻克,并将使红一军团遭受重大损失。这也是朱德、毛泽东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巧妙抵制。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