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 上页 下页 |
五九 |
|
人们说,袁隆平的先创性的学术理念,还表现在他总是不断地探索和攀登杂交稻科研的新高峰。袁隆平认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重要的在于开拓未来,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为了形象地揭示他的这一理念,他给他的弟子们讲了一则很有趣的故事。他说: “有那么一个人,最初企图挖一口井,挖呀挖,终于挖出了一潭清泉。于是,他兴奋不已,满足地雀跃离去。另一个人又接着挖,挖呀挖,挖出了一块珍贵的宝石……”他说: “现实生活没有故事中那么浪漫和神奇,我们也并非渴望那块宝石,但我们渴望我们的杂交水稻科研事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1989年夏季,南方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使两系法杂交稻的研究遭受了严重挫折,一些经过鉴定的不育系变成了可育,出现了“打摆子”现象。两系杂交稻的研究陷入低谷。 在这紧要关头,袁隆平与他的助手罗孝和一起对不育系——进行考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选育实用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首先要考虑的是育性对温度高低的反映,其光照长短并不重要。他二人分析到雄l生不育系的起点温度其可育临界为23.3摄氏度,并重新提出了选育不育系的策略。在袁隆平新思路的指导下,他的助手罗孝和很快培育出了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并配制出了“培两优288”,和“培两优余红”组合,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省级鉴定的两系先锋组合,使两系杂交水稻由试验研究转为生产实用成为可能。 两系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成功以后,袁隆平将选育高产亚种间杂交稻,也就是超级杂交稻作为新的主攻方向。 为此,他为超级杂交稻提出了新的理论设计。他设想,应用育种技术,克服各种障碍,将水稻亚种问强大的生物杂种优势协调地转化为经济产量优势,将解决杂种结实率低以及籽粒充实度不良这些弊病作为主攻对象。他认为为选育高产亚种问杂交稻组合应坚持如下8项原则: 1,矮中求高; 2,远中求近; 3,显超兼顾; 4,穗求中大; 5,高粒叶比; 6,以饱供饱: 7,爪中求质; 8,生态适应。 袁隆平所设计的这8项原则公开发表以后,很快成为全国杂交水稻专家深入开展杂交稻研究的指导性理论。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协同攻关,很快育成了亚种问杂交组合——培矮64S/E32,这一组合于1997年在江苏省3个点试种,均获得大幅度增产。1998年,在江苏和湖南的4个示范点试种,又连续增产。 目前,袁隆平很看好这一组合,他认为这是目前很有希望的超级杂交稻组合。 根据高产实践,他进一步提出,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选育超高产组合,这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成功途径。近期内,以打短平快为主,即以培矮64S为重点,进行广泛的测交筛选,从中选育出超高产组合。 袁隆平对他的助手们说:“一株株水稻,从萌芽、长大、抽穗、扬花,到结出丰硕而饱满的果实,仅仅三五个月的工夫罢了。而一个人的生命,从诞生到死亡,又有多久呢?那水稻,从不会因为这注定短暂的命运而拒绝奉献;同样,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因畏惧注定的死亡而拒绝创新。一个人的生活,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可以不去奋斗,不去拼搏,不去奉献,不去创新。为着理想,为着人生的价值,你奋斗过,你拼搏过,你曾经有所创新,那么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辽宁省农科院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的学术权威杨振玉说:“袁隆平构建的杂交水稻科学殿堂,其学术理念与学术体系是先创性的。他的人格魅力,既有中国精英沉稳干练的品格,又有西方学子‘异想天开’的好奇。他感情丰富,富于智慧,他热爱大自然,审美情趣浓郁,所以,他是机遇宠爱的有心人。” 【第三十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 如今,袁隆平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可没有谁能阻挡住袁隆平无欲无求的对杂交稻事业的一片赤诚。 他眷恋海南三亚那无边无际的原野。 他爱海南三亚黎明前的美景:缕缕晨曦,点点朝霞,渐隐渐现。 他似乎害怕海南三亚正午那轮火红的太阳,它暴躁,它炙烤着广阔的原野,直烤得海南大地大汗淋漓。 当红日西沉,夜幕降临,和风拂面的时刻,他还没来得及回到他安歇的陋室,海南三亚那广阔的原野,又把他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之中…… 置身于海南三亚这喜怒无常的原野之中,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暴风雨的“洗礼”。 在海南岛育种基地,供袁隆平安歇的居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一张简易的木床,两把竹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他购置了一台彩电,他坚持把彩电放在会议室,与大家一同蹲在凳子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看完《新闻联播》,再继续他一天的工作。 他喜欢海南岛,喜欢海南岛的宁静。海南岛三亚荔枝沟的稻田总是静悄悄的,月亮的光辉在这里流淌,星光在这里更加灿烂,天穹显得那样高远,那样深不可测。他喜欢仰望海南岛夜晚的星空,喜欢观看头顶上那缓缓奔流的银河。他想到,这一条在我们祖先头顶上世世代代奔流的银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见证,我们这一代献给这浩瀚银河的将是一笔浓墨重彩。 秋天、冬天和春天,黑夜和白天的交替都是从他身边,从他心头开始的。于是,他拿起了小提琴,演奏起舒曼的《小夜曲》。猫头鹰飞来了,猫头鹰用它的铜号般的喉咙吹奏着长长的低音,各路草虫赶来争相放歌,他和它们共同演奏着一曲具有着袁氏特色的交响乐…… 他觉得,这曲子不是他用手演奏的,而是从心里缓缓流淌的,没有悲伤,只有悠扬,他被自己的曲调感动了。兴致所至,他面对他钟爱的杂交稻,高歌一曲俄罗斯的民歌——《库班河上的丰收曲》。 袁隆平这一生对杂交水稻的钟情,有一种近乎丝丝缕缕的爱的交融,或者说,有一种生生死死的缠绵。杂交稻的秧苗总是牵着他的心,把他这个古稀之年的老翁牵来海南岛的荔枝沟。 他每天一大早便跑进荔枝沟的原野。原野雾气迷漫,蓝色的雾气中,跳动着黎明的鲜活的光斑。他见到了那金子般珍贵的“超级稻”的秧苗,一种微妙的感觉涌上心头。在一片极为真实且又虚幻的绿色世界里,他播种着希望,播种着成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