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 上页 下页
五二


  袁隆平每当提到罗孝和,更是赞不绝口。他称赞罗孝和在科研中态度谦虚,是有大智慧的人。

  他说,小智慧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所以,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应是谦虚的,不应该是狂妄傲慢的。要干成一番事业,需要极清醒的头脑、极坚韧的自制力和极淡泊的心境。

  罗孝和原是一位农家子弟,从播种、插秧、中耕、施肥到收回盘中的稻米,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他都随父亲干过。所以,他对水稻的感情异常深厚,说起水稻来,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罗孝和从不小看碗中那白灿灿的米粒,他以为那是父辈的辛勤汗水凝成的,那里包含着父辈从耕作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近乎相濡以沫的感情。所以,罗孝和在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事业中,总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

  早在20世纪70年代,罗孝和培育“三超稻”时,只增产稻草不增产稻谷的经历,在他内心深处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他横下一条心,重新更换组合。他压缩“二九南A”不育系,扩大“’V20A”、“珍汕97A”;恢复系则用“LR26'’代替“LR24”和“LR66l”,从而培育出了“威优6号”和“汕优6号”。经过更换组合以后培育出来的这两个新品种,抗性好、生育期短,优势非常明显,很快被湘北湖区稻农认可,并在那里稳固地扎了根,最早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组合。

  与此同时,罗孝和还协助袁隆平育成粳稻不育系“黎明”,给辽宁配出粳稻杂交组合“黎优57”,80年代种植面积数百万亩,这一成果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1981年,籼型杂交稻获“国家特等发明奖”。

  80年代,罗孝和协助袁隆平进行水稻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两系法杂交稻是袁隆平与罗孝和首创,与三系法杂交稻相比,具有配组自由、种子生产程序简化、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但技术难度很大。这项研究于1987年被列入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全国10多个省区在海南岛南红育种基地协作攻关。在艰难的开创工作中,罗孝和是袁隆平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他时常是24小时守候在稻田中,观察稻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期间,他曾突然接到家中的急电:

  父病危,速归。

  留还是归?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袁隆平和诸多同事倾向他归,而他自己却坚持留了下来,继续他的科学试验。

  几天以后,他接到了家中第二封电报:

  父病逝。

  罗孝和放下电文,泪水挂满双颊。他给家中发去一纸电文:

  待我试验成功,家祭慈父,以忠报孝。

  这天夜间,罗孝和怀着悲痛的心情,身披月光向海边走去。海边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蒿草。他看到海南的蒿草,便想起家乡山坡上、田埂里、道路两旁生长着的蒿草,它们年年月月生长繁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初夏季节,父亲总是割下许多蒿草,晒干后,编成草绳,在夏季的夜晚,点燃草绳,驱赶蚊蝇。

  在他的家乡有许多种蒿草,大多以气味命名。例如香蒿,顾名思义,香蒿的叶子发出浓浓的香味。他家的墙角里,父亲种植了几株高大的香蒿,每当夏天的夜晚,在庭院里乘凉时,他坐在父亲身边,觉得吸入鼻腔、渗入胸怀的都是浓浓的香蒿的味道,真是畅快极了,充满了温馨的天伦之乐。

  苦艾蒿是一味中药,有清凉解暑的功效。每年端午节,慈祥的父亲采来大把大把的苦艾,插在门框上,等到苦艾晒干,父亲又精心地把干艾收起来。待阴历除夕,老人家把苦艾叶放进木盆里,冲一盆热水,要儿子洗澡,说是可以洗去一年的尘垢,保佑来年不生病。

  罗孝和的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豁达大度。他老人家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可贵,是以奉献为标志的;一个人是否被人尊重,是以能不能对他人有所贡献为前提的。正如水稻的生长,其根系向地下延伸,吸取营养,是为了稻株向上生长,而后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结出稻谷。结实的株苗,是有益于人类而受人类尊重的;而那些疯长的稗草则是被人们鄙视而加以铲除的。所以,一个人在获取生活必需品之际,养成大公无私为他人做贡献的品格,是可贵的……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老父亲的话语一遍又一遍地在罗孝和的耳边回响。他眼含热泪向着咆哮的大海,向着朗朗的明月,深深地鞠躬,愿父亲那纯洁高尚的灵魂,升向苍穹,融入大海!

  罗孝和终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育成全国第一个实用的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它具有优质、多抗、高配合力、广亲和的特性。“培矮64s”的诞生,打破了粳型两用核不育系的地区局限性,改变了当年籼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不稳的艰难局面,“培矮64S”的育成为籼型两系杂交稻的育成和优势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不久,“培矮64S”被全国十多个省(区)用来配制强优组合,并成为全国应用面积最大的两用核不育系。

  袁隆平不愧为伯乐,当他自己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热诚地推荐罗孝和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袁隆平在呈报表上为罗孝和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

  罗孝和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奋战了30年,为杂交水稻
  特别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育成应用建立了卓著的功绩,是籼
  型三系杂交稻的重要功臣,杂粳稻的开拓者之一,两系杂交
  稻的功勋干将……

  由于袁隆平的鼎,力举荐,2002年2 月1日,罗孝和光荣地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如愿以偿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然,这是后话。

  袁隆平总是豁达宽厚地与他的助手们相处。他把自己比做一条鱼,把他的助手们比做水。鱼是离不开水的,只有水域宽广,鱼才可以在水里自由游弋。

  袁隆平的另一位得力助手尹华奇,于20世纪80年代被美国得克萨斯州聘为杂交水稻顾问。由于尹华奇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美国当局曾有意将这位风华正茂的科学家留在美国。袁隆平听说后,风趣地说:

  “鱼儿离不开水。倘若肥水流向外人田,我这条鱼就快变成泥鳅了。”

  袁隆平借访美之机,热诚地将他的大弟子尹华奇重新召回到他的麾下。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籼稻米质差的问题人所共知,由来已久。填饱肚子就心满意足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如今人们渴望提高生活质量,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所以,提高早籼稻米的质量已迫在眉睫。具有远见卓识的袁隆平及时捕捉到了这一信息,故将他的得力弟子尹华奇从美国及时召回,为他立项,专攻早稻米质改良。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