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 上页 下页 |
三四 |
|
【第十五章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质疑中国的命题。 袁隆平听说后,拍案而起,他理直气壮地回答美国人:“高科技养活中国人!” 袁隆平入室不久的弟子罗孝和接着袁先生的话也对美国人作出了回答:“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 袁隆平深知杂交水稻科研事业是千百万乃至亿万人的事业,靠他自己搞不行,靠少数人搞也不行。所以,近年来他带领的这支杂交水稻科研队伍日渐扩大,许多人慕名而来,罗孝和便是其中的一个。 罗孝和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山区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湖南省农学院。罗孝和原是湖南省农科院派到海南一家农场繁育杂交玉米的,当他听到袁隆平正在南红农场繁育杂交水稻的消息后,便慕名找到袁隆平,下面便是他二人的一段对话: 袁:“听说你是搞杂交玉米的,为啥要改行搞杂交水稻?” 罗:“水稻是我家乡的主要栽培作物,我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精通地里的每一样活计,尤其是精于水稻的栽培,父亲栽培的水稻是全村收成最好的。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农业寄予了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寄予了深厚感情。” 袁:“那么,你自幼在家中也很喜欢干农活吗?” 罗:“我自幼在家中很喜欢干农活,插秧、拔草,什么活都干。小时候,一放学就往地里跑,拔水田里的稗子和野草,一直拔得我家水田里不见一根稗子和野草。” 袁:“看来你对土地有很深的情结,是这样吗?” 罗:“是的。人们都说,我国农民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干农活是最累的活计。可是,农活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以为,大地是一张很大的床,干活累了,躺在这张大床上睡个大觉,四周还有草虫为我奏乐,真是很美哟!所以,我中学毕业以后,报考农学院,立志学农。其实,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土地情结。” 袁隆平与罗孝和的对话很投机,很高兴。 1971年3月,罗孝和正式成为袁隆平的助手,他是袁隆平取得事业成功的得力助手和名副其实的业务骨干。 罗孝和在袁隆平的指导下,博览遗传学书籍,人们称他为 “书呆子”。他痴迷于杂交水稻科研事业,是一位在杂交水稻领域中走得很远的人。袁隆平说: “呆有什么不好,古人说,人而不呆,不可以为友;人而不痴,不可以为友;人而呆痴,以其有深爱也;人而不呆不痴,则其无深爱也。情之最浓者,为痴。一片痴情,往往会创造出感天动地的光辉业绩。” 在袁隆平的心里,罗孝和的痴,正是他身上最可贵的地方。 果不出袁隆平所料,在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年之后,罗孝和则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罗孝和在杂交水稻领域中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当然这是后话。 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中,敢于挑战权威,显示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可是,他对同事、对他的弟子却非常随和,虚怀若谷。他重视人才,重视他的弟子们的每一项创新,每一项重大发现。 当他的得意门生李必湖发现“野败”以后,他们师生联手用正处于抽穗末期的籼稻品种广矮3784与“野败”杂交,连续4天,共杂交8个组合,为65朵雌花授粉。1971年1月,他采用共性繁殖分蘖的方法,把所得的46株“野败”栽种在试验田里。 南繁归来,他们把“野败”与广矮3784杂交的稻谷播进湘江河畔的红土地里,经过几天寂静的等待之后,那杂交的稻谷很快破土发芽。袁隆平说: “红土地是最诚实的,你给她什么样的种子,她就给你什么样的回报。你拿出的种子不一样,那么,到头来你所得到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尽快拿出最好的种子交给红土地。” 湘江河畔的红土地真的是很诚实的,你给她什么样的种子,她真的就给你什么样的回报,而且往往会加倍地回报你。袁隆平依靠“野败”这一颗颗甜蜜的种子,就在这红土地上酝酿着“第二次绿色革命”。 那“混血”的“野败”很快又要扬花了,倘若遇上雨后初晴,一阵风吹来,那稻花的芳香真是诱人啊! 袁隆平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们的杂交稻田是红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 那稻花,是世界上最芳香的花朵。 想起来也真是奇妙,一粒小小的杂交稻的种子,和红土 地结合在一起,有了阳光、水分、肥料、空气和杂交授粉综 合在一起的作用,就会生产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以回答布 朗之辈对我们的质疑。结出优质稻谷,供我们的同胞享用, 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袁隆平很瘦。有人说,智者大多是瘦的。什么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这一连串的杂交水稻科研中的术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耗费着他的心血;什么“谁来养活中国人”一类的质疑,每时每刻都在刺痛着他的心。所以,他总是用他那瘦弱的身躯创造着杂交水稻日新月异的未来。 人们说,在袁隆平那消瘦的身躯上,写着勤勉,写着尊严。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通往尊严的道路是很多的,诸如出身、权力、资产、才华……然而,袁隆平的尊严是为强国富民、为回答布朗之流的质疑而从事的科研事业所铸成。 “野败”的发现,是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但是,还必须经过艰苦攻关,对“野败”进行转育工作,才能把“野败”的不育基因转入栽培稻,进而培育出生产上所需要的雄性不育系。 野生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因为它的雄花失去作用,便不能自花授粉了,这就需要为那野生的“母稻”选育与其相交的“父稻”,即恢复系。 “母稻”与“父稻”相间种植,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