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 上页 下页
一三


  老果农的话,使袁隆平深受启发,他想到:橘树的花太密了难结果,而人生的目标太多了,同样难以实现啊!他进而想到,自己已是而立之年了,该选准自己的拼搏目标和科研课题了,再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杠子了。

  在他看来,粮食作物是陆地上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稻则是地球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这个地球上,玉米种植面积数第一,水稻种植面积数第二。可以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人和稻米是须臾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稻米养育了人类。

  就是从这一年的春季开始,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试验的科研课题。试验场地就设在学校分配给他的半亩自留地上。

  从此,袁隆平踏上了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有没有优势?这种优势能否为人类所利用?袁隆平就是向着这样的问题发起了挑战。

  早在1926年,美国人詹斯首先揭示了水稻的杂种优势现象,此后,詹斯的理论虽然被美国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恩否认了,但是,他的理论依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印度人克丹姆,马来西亚人布朗,巴基斯坦人阿乃姆,日本人冈田正宽、奈良芳次郎等都先后开展过杂交水稻的研究。尽管上述学者的研究均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勤于学习又精通英文的袁隆平,还是受到了西方科学家的启发,决心继续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以便通过杂种优势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960年春天,袁隆平在他那半亩试验田里,把稻种播下去,几天以后秧苗出水了,绿莹莹,嫩生生的,向他伸展着一只只嫩绿的小手,可爱极了。他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而后为它们一个个安家,目睹着它们拔节、分蘖、抽穗,由嫩绿而变为深绿……

  他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的成长,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得他的眼前为之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而挺拔的株形,手掌般的稻穗,那样生动、那样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它像是拥挤的生命中的一位巍然挺立的俊美少年!他发现了它,如同发现了一座金矿,真是快活极了!想不到这个偶然的发现竟然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将这“鹤立鸡群”的稻株结出的170粒稻种精心收集起来,次年,播种在瓦罐的培养土里,栽插在窗前的试验田里。他看着它们一天一天地生长,如同注视着共患难的手足兄弟,感到一种心灵相通的愉悦。

  然而,其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那株原本优势很明显的种苗,其后代的性状竟然发生了分离,居然没有一株赶上它的前代。秧苗长势七长八短,抽穗后穗短粒小。袁隆平凝视着变异的稻株,突然眼睛一亮,灵感顿时涌上心头:那“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品种间的杂交优势现象,很可能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啊,那正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啊!”

  这一判断在他脑海中确定下来以后,他便开始对那些变异的植株进行仔细的调查:高的、短的,早熟的、晚熟的……一株一株地记载,反复地统计、运算,证明这“杂种第一代”完全符合孟德尔学说的分离规律。

  就在苦苦思索之中,他想到,第一年选育的那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并非纯种,所以,第二年出现了分离。倘若按那株杂交稻的产量来推算,那么,亩产可以达到600公斤,这便是水稻杂交的优势。

  想到这里,他眼睛又是一亮:啊,水稻杂交原本有优势!

  水稻杂交有优势,这是袁隆平从实践中得出的一个突破性的结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论!

  就是这一株偶尔被发现的天然杂交稻,带给袁隆平灵感,带给他机遇,他的成功之路将从这里开始。

  由此,袁隆平萌发了利用这种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设想。

  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恩合写的《细胞遗传学》一书,明确地指出了水稻杂交无优势。美国哈佛大学的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明确写道:

  “稻麦等白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所以,当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时,遭到某些权威学者的反对乃至嘲笑。

  “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袁隆平根据自己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实状况,反复思考着。他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对于“白花授粉杂交无优势”的观点,他大胆质疑,勇敢挑战,毅然坚持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科研目标。

  就是从这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科研命题:要在实践中学会利用水稻的雄性不育系,学会利用水稻的杂交优势。

  不久,袁隆平设计的一整套培育人工杂交稻的方案诞生了。他准备先培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三系”配套进行循环杂交,完成不育系繁殖,进行杂交制种并用于大田生产。

  从此,“杂交水稻”这个概念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从此,美国哈佛大学的教科书《遗传学原理》将在袁隆平的手下改写;某些遗传学权威的结论,也将在袁隆平的挑战面前,不得不重新加以修改。

  恩格斯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论述:

  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形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
  的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
  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
  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袁隆平用他的实践经验,证明了恩格斯的这一科学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