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盐碱大王李烛尘 | 上页 下页
二一


  日本军部华北开发公司早已对永利碱厂垂涎欲滴,授意其下属兴中公司夺取碱厂产权。由于永利碱厂在国际上负有盛名,日方起初还有所顾忌。兴中公司代表刀根曾几次找到天津水利公司总管理处,“拜访”李烛尘,见面后大谈“日中亲善”,要求与永利合作经营,企图以所谓合法的身份,“名正言顺”地霸占永利碱厂。李烛尘避而不谈此事,与刀很周旋,后来就干脆回避不见刀根。刀根连连碰壁,自感无颜见顶头上司,十分恼火,于是一方面以逮捕反日分子为由,骚扰碱厂和总管理处,进行威胁恐吓;另一方面又找来过去与永利有着一段合作关系的“三菱”公司,由“三菱”公司出面,向李烛尘提出,他们以民间财团的名义提供技术和资金进行投资,由两家合办永利。

  侵略者的伎俩,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在李烛尘的眼里都是露骨的强盗逻辑。他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但“三菱”公司的代表却纠缠不休。李烛尘只好搬出永利制碱公司的章程,说:“我们是民营企业,公司章程明文规定,必须是华籍人士才能入股。我个人是无权更改公司章程的。”

  找李烛尘碰了壁,日方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又几次找到范旭东,要求把永利碱厂买下来。范旭东气愤之极,回答说:“厂子我不卖,你要能拿走,就拿走好了!”

  与此同时,英国的卜内门公司华行总经理吉勒理,也派其华人董事孙仲立多次来找李烛尘和范旭东,“好心”建议把永利制碱厂改为中英合办,以对抗日军。卜内门公司愿意用他们在日本银行的存款30万银元做抵押,作为合作的前期投股。卜内门公司的意图是十分清楚的,一方面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另一方面,趁此机会将其资本加入永利,准备在战后作为永利碱厂合作的依据。范旭东、李烛尘对他们的“好心”建议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声明无法考虑。

  然而,侵略者的强盗本性,就是掠夺,就是霸占。日方诡计用尽,再也耐不住性子了,终于最后露出了豺狼的本性。1937年12月9日,刀根竟拿着一份预先拟好的水利公司同意把碱厂交给兴中公司接办的协定文本,找到设在法租界内的永利公司总管理处,逼迫李烛尘在文本上签字。李烛尘在此之前尽管心中不快,但始终没有撕破睑。现在这纸文本放在眼前,李烛尘忍无可忍了,他一改往日斯文儒雅风范,拍案而起,怒斥道:“世界上哪有强盗抢了东西还要物主签字的道理!你们做强盗也太无勇气了!”刀根张口结舌,狼狈离去。

  第二天,日军下令强行接管永利碱厂。刀根及日本兴中公司的人员进入厂内。至此,“永久黄”团体在塘沽的产业全部沦落于日寇手中。

  1937年的秋冬季节,永利碱厂的留守护厂人员在黄叔眉等人的领导下,在极艰苦的环境中,与日寇进行了无畏的斗争。黄叔眉多次被喊去盘问,强令他们尽快恢复生产。为了共同信守“誓不助敌”的原则,他们暗中把30支护厂驳壳枪全部投入深水塘里,并把厂里18条管道堵死。日本人只有眼巴巴的瞅着那巨大的机器,却无法使其运转。为此,日方又多次到天津永利总管理处找李烛尘纠缠,要求他“合作”复工。李烛尘不仅拒绝合作,还义正词严地告诫对方:“今天你们这样抢夺了我们的公司,今后我们一定要夺回来,也一定能夺回来!”

  日本侵略者占领塘沽后,“永久黄”团体历尽艰辛建设起来的化工基地变成了另一副模样。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成了日军运输司令部,明星小学驻进了日方的特务机关,联合村、太平村变成了马厩和垃圾场,新村则被效忠日本鬼子的汉奸所占据……

  如今,化学城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 * *

  飞机在空中颠簸着。那些衣冠楚楚的接收大员们依然旁若无人地谈笑风生。

  “老兄去哪里发财?”

  “唉,发财?发个鬼哟!硬是把老子发到郑州去了。”

  “郑州也不错,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嘛!”

  “老弟哪里高就?”

  “在下分的是上海,打打杂,弄点小意思罢了。”说着,还把右手高高的一挥,亮起了箍在指上的两枚金戒指。

  “想必是老弟又可以养一房姨太太喽!”

  “哈,哈,哈……”

  看着前座这一老一少张张狂狂、得意忘形的样子,李烛尘不由得皱紧了眉头,长叹了一口气。

  “怎么,老先生哪里不舒服?”邻座的一位中年男子问道。

  李烛尘见中年男子弄误会了,随口答道:“没有。噢,不,胸部有点闷。”

  “老先生要是晕飞机,我这里带着‘晕海宁’,很管用的。”说着,就要起身拿药。

  李烛尘摆摆手,止住了他。中年男子的善意博得了李烛尘的好感,两人便随意攀谈起来。

  “听你的口音,好像是湘西人吧?”

  “老先生好眼力,我是湘西保靖人。”

  “太巧啦!我离家几十年,就是在地上也很少遇到湘西人,想不到今天在空中会上了小老乡!”

  “老先生是……”

  “我是永顺人。”

  “请问老先生贵姓?”

  “免贵姓李,我叫李烛尘。”

  “哎呀,怎么,先生就是那位造盐造碱、大名鼎鼎的李烛尘啊……”

  两人越说越近乎,索性免去了客套,东拉西扯地摆开了龙门阵。

  从中年男子的谈话中,李烛尘得知身旁这位衣着朴素的同乡名叫孙锡华,刚过40岁,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系,原来在资源委员会供职。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规定所有敌伪工矿企业都先由经济部接收,孙锡华被借调到经济部,委任为专员,现在是前往北平,协助经济部的特派员王翼臣,办理华北沦陷区敌伪产业的接收复员工作。

  一路上,连续6个小时,他们都在欢快地交谈。这一老一少的亲密投机的谈话竟把前座那一老一少镇得闭住了嘴巴。

  李烛尘的“爱才癖”又发作了。远在海外的人才,他尚且不放过,更何况是送到身边的人才了。眼下的塘沽工厂,经过这场摧残,一定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旧有的人才已在川蜀兴业,时下正是用人之际,必须不失时机地多方网罗人才。

  想到这些,李烛尘就推心置腹地向孙锡华介绍起企业面临的状况:津沽沦陷后,永利、久大两厂人员迁移到自贡建立工厂,继续生产。现在自贡的工厂,基础已经稳固,产品销路也很好,计划继续办下去。此番去天津接管、恢复永利、久大,需要很多专业技术人员。

  李烛尘诚心减意地鼓动说:“你是学经济专业的,又在资委会的工矿企业中干了多年经营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这正是我们公司所需要的人才。我想请你到我们公司来帮忙,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孙锡华为李烛尘的诚恳打动,他寻思,在这位和蔼可敬、求贤若渴的老人领导下,工作一定会称心如意;但是自己是接收专员,这个位子虽不是刻意追求,却也可以暂时安身立命,况且有道是“官身不由己”呀!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