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一〇四 |
|
汤恩伯为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兼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所部系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以参加南口保卫战而名噪一时。太原失陷后,蒋介石唯恐日军向河南推进,遂派汤恩伯率部赴晋东南,巩固山西,策应平汉线,其指挥部驻榆社。汤来后即与我军联系,想和我们商谈协同作战事宜。那时,邓小平同志已来一二九师。师部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和我去榆社与汤恩伯谈判,联络员是李聚奎同志。去后我们住在一所学校里,刘、邓和我睡一个土炕,商量事情挺方便的。 和汤恩伯会谈,内容有二:一是如何改造军队,整饬纪律。汤恩伯的军队,纪律败坏,出了名的。刚刚开进山西,老百姓就尝到了苦头,弄得怨声四起,舆论大哗,连阎锡山都看不过去。我们向他指出了这一点,说明脱离了群众,便无法坚持抗战。八路军虽然人数不多,但纪律严明,军民关系密切,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这是我们屡屡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对此,他无法否认,讲了些漂亮话,搪塞一番而已。二是鼓励他从大局着眼,支持山西战局,不要退往黄河以南。只要他能定下决心,阻止日军南下,八路军一定积极配合。他表示愿意同我们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但又说要服从军令,上面如果让他撤,他也没办法。言外之意是,如果下一步放弃山西,他不负责任。第二天早晨,大雪纷飞。我和赖际发又去汤的住处,和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希望他认真考虑我们的意见。汤恩伯不愿正面回答,说来说去,无非是要八路军听他指挥,帮他打仗,别的事情不要过问。没谈出什么名堂,我们遂告辞而归。没过多久,他便率部跑到河南去了。事后看来,他跑了极好。他跑了,我们就好放开手脚,建立根据地,他不走,占着那块地盘,你又不好去动他,反而麻烦。 石拐镇会议后,一二九师分兵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政权,短时间内,收到了显著成效。 首先是建立各县区的游击支队。师部先后派出约三分之二的兵力,下到各县区,开展这项工作。一般是以连为单位,配上几名领导骨干,独当一面。指战员多为老红军,有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搞这套有办法。他们象种子似的,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早建立的一批队伍有:“秦 (基伟)赖(际发)”支队,汪乃贵支队、“赵(基梅)涂(锡道)”支队,“谢(家庆)张(国清)”支队、平定区游击队、长凝区游击队、祁县游击队、太谷地区游击队、榆社工人游击队、寿阳游击队等。游击队成员,主要是农民。建立游击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配备强有力的领导骨干。否则,便不能保证其革命性、战斗性、独立自主性。 其次是利用统一战线关系,组织和发展武装力量。例如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就是在我党与阎锡山合办的“军政训练班”、“国民军军官教导团”的基础上形成的。薄一波同志是主要领导人,积极发展党的组织,陆续清理一些反动军官,请求八路军派干部帮助工作,终于使这支队伍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杨秀峰同志则以国民党河北省民训处的名义,组织了冀西游击队。 再次是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晋东南的“牺盟会”组织,虽基本上为我党所掌握,但各县、区、村级政权,未根本改造,是一大障碍。这些政权机构的头头脑脑,多系国民党骨干,对八路军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千方百计刁难、限制、破坏,给我军筹粮、筹款、扩兵,制造重重困难。事实证明,政权不在我们手里,啥都干不成。我仃J同国民党有统战关系,不便公开撤换他们。怎么办Y一是统。部队开进一个地区,先与国民党的县长,区长开谈判,晓以民族大义,争取合作抗日。谈妥几条,协议在手,他们违犯的话,便可名正言顺,“兴师”问罪。二是挤。“釜底抽薪”,发动群众,减租减息,争取一切能够争取的力量。我们有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不怕他们捣乱。有些顽固的县、区长,见势不妙,只得卷起铺盖溜走,政权便落入抗日军民手中。我有个远房亲戚,在榆社当县长。他和我争论,说他是一县之长,八路军不要搞什么政权。我反驳了他,后来把他挤跑了。三是武装打击。这是对勾结日寇的汉奸政权而言,一经发现,则坚决铲除,绝不留情。“秦赖”支队在西坑村,发现那里的村长、地主勾结起来,秘密组织“维持会”,便将他们一网打尽。八路军和游击队有了自己的政权,才能形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最后是收编散兵。晋东南一带,跑散的国民党官兵甚多,打着“抗日军”、“游击队”的牌子;为非作歹,扰害群众。这是一大祸患,直接危害我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与巩固。为此,我们发表了《告散兵书》,欢迎他们投奔八路军。愿留者留,条件是打日本强盗,为民族解放,不侵犯民众利益,共同艰苦奋斗。不愿留者则放下武器,发给路费,开具证明,让他们走。继续流散乡里,危害抗日军民者,则以破坏抗战论罪。 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晋东南的抗日游击武装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游击网。为培训游击战争骨干,师部决定开办晋冀豫军政学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开学,第一期招收学员四百多人。师的领导干部都去讲过课。这所学校,为抗日战争造就了不少军政干部。 §积小胜为大胜 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关键是要多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这是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据此,一二九师从一九三七年冬至翌年春季,连续战斗,不断胜利,从而有力打击了日寇的进攻凶焰,为晋冀豫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反六路围攻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上旬,正太路沿线的日军,蠢蠢欲动,有向我晋东南地区进犯的企图。师部决定,派陈赓率七七二团向正太路寿阳以南游击,伺机伏击进犯之敌。 敌发现七七二团进至松塔地区,当即从平定,昔阳、榆次、太谷等地,出动两千余人,兵分六路,对我实施马蹄形包围。二十二日拂晓,战斗打响。七七二团在松塔地区与敌激战一天,当晚向南北军城转移,准备侧击敌人。在那里,又遇上另两路敌人,激战竟日,没占到便宜,当晚撤出战斗,又向榆村湾一带转移。这两次激战,我伤亡五—卜余人,副团长王近山负伤。刘伯承同志一面令外线的汪乃贵支队、“秦赖”支队积极活动,牵制和迷惑敌人,一面派我去前面了解情况,指挥战斗。我们采取避实击虚的办法,与敌周旋,抓住小股敌人,就打一家伙。日寇因捕捉不到我军主力,地形又不熟悉,遂全部撤回。这一仗,我军共毙伤敌六百余人。 军民在欢庆胜利声中,迎来了一九三八年。午后,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正式任命邓小平同志为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张浩同志奉命返延安养病。张浩是个好同志,工人出身,待人诚恳坦白,公道正派,肯动脑筋,有独立见解,身患严重肺病,仍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他返延安不久,即病逝。 ▲凤凰山战斗 二月初,师部在辽县开会,决定我师主力向平汉路东发展。首先进击昔阳之敌,尔后乘胜向东突进,在平汉路两侧建立新的游击区。接着,又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进行部署和动员。刘伯承、邓小平和我,都在会上讲了话。会后,各部队根据自己担负的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制定行动计划,分别向指定的地区开进。刘伯承和我去三八六旅旅部。十六日,该旅七七一团向正定、昔阳间开进时,昔阳守敌三四百人出动,企图阻止我军。被我诱至凤凰山附近,打了个伏击。敌伤亡百余人,退回昔阳。 ▲长生口战斗 在长岭,我们接到“朱彭”电令,要我师与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协同,截断正太路,配合友军“反攻太原”。我们遂改变原计划,决定向正太路东段井陉进击。具体部署是:以七六九团袭击日军重要据点旧关,吸引井陉的援敌西出;七七一团、七七二团伏于旧关和井陉间的长生口地区,围歼援敌。师部驻吕家村。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