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一五二


  “12时,502指示十兵团:以3个军集中力量对吴淞作重点攻击,切断吴淞口敌退路,集中炮火射击吴淞口舰艇”。

  “22时,502、505(张震代号)指示九兵团:以主力迅速北渡苏州河,配合十兵团向江湾吴淞口攻击,并要十兵团猛进”。

  这时,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所属“济南第一团”歼灭了苏州河南岸的敌人,与盘踞北岸的青年军第三十七军第二〇四师隔河对峙。蒋军依托北岸高大建筑物负隅顽抗,严密封锁苏州河面,阻止三野部队前进。第二十七军其他部队也被阻隔在苏州河南岸。各师纷纷打来电话,要求解除不准使用重炮轰击的禁令。粟裕要求部队严守纪律,说明这些财产很快就成为人民的财富,决不能因为一时感情冲动毁于一旦。

  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立即主持召开军党委紧急会议,经过不同意见的讨论,统一了认识:为了完整地保全上海,付出必要的代价是义不容辞的,但要把这种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最小的牺牲消灭敌人、保全城市。为此,坚持不准使用重炮攻击,同时采取两项对策:一是改变战术手段,在苏州河正面佯攻,一部分兵力利用黑夜在西郊涉水过河,然后沿北岸向东进攻;二是与上海地下党密切配合,利用敌人败退的混乱局面及其内部矛盾,发动政治攻势,争取和胁迫敌人放下武器。

  “济南第一团”对面是蒋军第二〇四师的师部和3个营。双方对峙已有10多小时。该团“济南英雄连”指导员带着两名战土,从一条臭水沟进入苏州河,利用阴天黑夜涉水过河,突然冲进敌军营房,俘虏了蒋军第二〇四师副师长,逼使他下令所属部队缴枪投降。不费一枪一弹,就迫使第二〇四师师部和3个营1000多人投降,突破了敌苏州河正面阵地。

  5月26日凌晨,第二十七军与中共上海党组织互相配合,促使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率领所部4万余人投诚。第二十七军通过他们的防区越过苏州河,于27日凌晨肃清苏州河以北、九龙路以西国民党守军。

  5月26日至27日凌晨,第二十军在铁路管理局等地接受国民党守军1500人投降。第二十三军在造币厂等地歼灭国民党守军9400多人。第二十六军攻占真如车站等地,俘虏和接受投诚国民党军3.2万余人,进至江湾以东地区。

  5月26日凌晨,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全歼高桥地区国民党守军,接着完全攻占浦东地区。

  5月26日拂晓,第二十五军、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军分别攻占宝山、杨行等地,在吴淞截歼企图逃跑的国民党军队,俘虏1.8万余人。

  5月27日,在第三野战军的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在上海工人群众的逼迫下,据守杨树浦发电厂和自来水厂的国民党第二百三十师8000多人缴械投降。

  至此,上海完全解放。

  在上海战役过程中,发现在黄浦江内有外国军舰载运国民党军队逃出吴淞口,或炮击解放军阵地。粟裕两次报告中央军委、总前委,请示处置办法。中央军委指示:“黄浦江是中国内河,任何外国军舰不许进入,有敢进入并自由行动者,均得攻击之;有向我发炮者,必须还击直至击沉击伤或驱逐出境为止”。(《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04页。)三野部队奉令行动,对侵入黄浦江向我军开炮者坚决还击,显示了保卫中国领土领水的坚强决心。一直游弋于吴淞口外的帝国主义军舰不得不悄然离去,蒋介石集团挑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阴谋连同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一起宣告破产。

  总攻上海的战斗和接管上海的工作,在中共上海党组织和各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从24日至27日,经过3天3夜战斗,就肃清了市区的国民党军队。上海国民党守军20万人,除汤恩伯率领5万余人乘船从海上逃走以外,其余15万余人悉数被歼。在战斗过程中,上海党组织领导工人护厂,学生护校,保护公共财物,维护社会治安,积极支援部队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保证全城不间断供电供水,电话照常畅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战上海的枪声刚停,华东局率领的接管的工作人员即随部队进入上海市区,在地方党和群众配合下,按系统有秩序地展开了接管工作。三野参战部队,除担负警备任务者外,立即撤离市区。进入市区的机关和部队,严格遵守城市政策纪律,坚决执行约法八章,并把后方置于市区15公里之外。在币制没有明确规定之前,不购买物品。同时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制止不法行动,打击敌特破坏活动,收容散兵游勇;保护公共财产,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外国侨民。

  在进入上海之前,粟裕就规定“战斗部队初入城时,如一时找不到公房,一律过露营”。第三野战军进入市区的部队露宿于街道两旁,吃的是15公里以外送来的冷饭。上海市民清晨走出家门,看到一幕从未见过的景象:一排排一队队解放军指战员,怀抱武器,头枕背包,酣睡在马路两侧。中共上海党组织领导的护厂队和护校队立即把部队接到厂内校内,旅店也敞开大门让部队进去休息。此情此景,迅速传遍上海,传遍世界。人民解放军的模范行动,不仅得到上海市各阶层人民的拥护、爱戴和赞扬,而且在世界上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影响。

  上海解放,是继南京解放后又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伟大胜利,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正如当时新华社时评所指出的:上海解放,表示了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结束了国民党二十余年的反动统治;也表示了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结束了百年来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

  粟裕说:“这次战役,在上海外围特别是吴淞口地区,打得十分激烈,用的时间也较长。但在市区打得并不激烈,用的时间也较短。这样,既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而市区也没有遭受大的破坏。这正是战前我们期望的最佳结局。”(《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628页。)

  6月2日,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位于长江人海口的崇明岛,历时43天的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歼灭国民党11个军46个师约43万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120座城市,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集团“划江而治”以图卷土重来的阴谋,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歼敌28万余人,占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并且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重要城市。

  在这次开创中国历史新篇章的伟大进军中,粟裕以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驾驭战局的战略才能,以他神机妙算的指挥艺术和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才能,以及对争取战役全胜所作的独特贡献,载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光荣史册。

  ※第二十章 在历史转折关头

  一、自觉实行由战争到建国的战略转变。组织指挥进军浙闽和解放华东沿海岛屿之战。

  上海解放以后,粟裕继续以三野前委书记主持第三野战军的工作,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务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军政接管委员会主任。7月中旬,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指挥机关合编并由上海移驻南京以后,他以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陈毅在上海)主持华东军区工作,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此时中国正处于由战争到建国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国民党的残余军政力量还在作垂死挣扎,新解放区的恢复和建设刚刚开始。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即将实现,建没新中国的战略任务已经摆在面前。战争和建设交错进行,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工作千头万绪。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